军营式的社会

在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历史上,斯巴达城邦曾连续 100 多年保持优胜,夺走竞技会的大部分锦标。斯巴达人是怎样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呢?这要从斯巴达崇尚军事化教育说起。

一个斯巴达青年士兵就要出征了,前来为儿子送行的母亲没有丝毫的爱怜,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只见她把一个盾牌交给儿子,说了声“拿住它,要不就躺在上面”,就再没有回头看一眼儿子。

那位母亲的意思就是要求她的儿子,要么拿着盾牌胜利归来,要么英勇地战死在沙场,让别人用盾牌把尸体抬回来。它表现了斯巴达妇女的勇敢和刚强。这样的例子不是绝无仅有,而带有普遍性。斯巴达有位名叫泰达斯的诗人吟唱道:“为祖国而战,喋血沙场,死在战士们的最前例,乃人生最高尚的事”。

斯巴达人有一种思想倾向,那就是健壮的母亲才能生育出健康的儿童;有了坚强的母亲,才能出现坚强的士兵。所以女孩子在 7 岁以后, 虽然不像男孩子那样,要离开家庭参加军训,但同希腊其他城邦的女孩子也大不相同。她们不是被关在家里,整天学习纺织和其他家务劳动, 而是进行身体锻炼,练习竞走、掷铁饼、搏斗、投标枪等等。她们平时还要学习唱歌和跳舞。这可不是一般的歌舞表演,而是颂扬勇敢善战的强者和讽刺胆小怯懦的弱者的歌舞训练。通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一方面激励男子勇于征战,不当懦弱者,另方面培养女孩子刚毅坚强的精神品质。

女孩子的这种体育训练一直要进行到结婚出嫁为止。她们生下的每一个孩子,不像别的城邦那样,父母有权决定是否养育起来,而都要抱到长老那儿去进行体格检验。如果长老认为婴儿不健康或有残疾,过于软弱,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把孩子抛弃到山谷里去。只有健壮美丽的婴儿才交给父母养育。

斯巴达母亲抚养婴儿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就是擦洗初生的婴儿,她们也不用水,而喜欢用烈性酒代替水。在她们的心目中,如果先天有病的婴儿经酒一洗,就会抽风、昏迷,这样的话,死去也不值得怜惜。如果婴儿天生健壮,就完全经得起酒的考验,坚持下去可以使孩子长得更加结实健壮。

6 岁以前的小孩放在家里由母亲抚育。斯巴达妇女,对孩子从不娇惯溺爱,而用各种办法锻炼孩子养成不哭泣、不求饶、不吵闹、不计较的生活习惯,即使一个人独处黑暗之中,也应该大胆沉着,不怕坏人或动物袭击。

男性儿童到了 7 岁,就必须离开父母和家庭,到由国家组织的团队, 接受统一教育和训练。这些团队大致上按年龄划分,每个团队都要挑选一个最善于勇敢战斗的孩子当首领,全队的孩子都必须服从他的命令, 学习他的勇敢精神,忍受他的处罚。在团队里,几乎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要精力都放在体育锻炼、摹仿作战等方面。为了让孩子具有顽强的承受能力,每个儿童每年必须经受一次鞭打,这叫挨打比赛。通常是在祭神的节日里举行。主持抽打者按站在一旁监视的女祭司手里的神像的高低,来调整鞭打的轻重。谁最能忍受痛苦,谁就是

优胜者。小小儿童竟有忍痛至死而不求饶叫喊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要转入年龄较大的团队接受训练。转队之前要进行一次严酷的考试。届时,以国王为首的长老会议成员、监察官以及一般的斯巴达人都要前来观看。考试项目中,有一项叫搏斗,孩子们事先分成两个队,在一个四周有壕沟环绕的小岛上进行。岛上有两座桥和外面相通。正式搏斗的前一个晚上,孩子们要郑重其事地用小狗祭神。为什么要用小狗祭神呢?因为狗是一种十分勇猛的驯兽。祭祀仪式进行完毕,双方再与受过专门训练的公猪进行一次搏斗演习。第二天,临近正午的时候,两队的孩子各自由选定的一座桥来到岛上,搏斗就开始了。场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和物件,完全凭勇敢,赤手空拳地拳打脚踢,还允许用嘴咬身体的任何部位,可以用手挖眼睛。每个孩子都充分表现自己的坚强、勇敢、狡猾、大胆和残忍,都拼命把对手往壕沟里摔打。

受训期间,不准洗澡,身上不能涂油,住毡篷草席,吃粗食淡饭。到了 12 岁,每年只能得到一件外衣,不分寒暑,都得穿它。食物的供应进一步减少,让他们吃不饱,自己去与饥饿作斗争,培养他们“谋生” 的本领。所谓谋生,就是学会偷窃食物,而且不能被别人发现。这样的训练,便于培养他们将来适应远征和野战的能力。

除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体格训练外,孩子们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训练。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应该摹仿谁,怎样才叫忠于国家。年纪大一些而且受人尊敬的公民经常被请进团队,向孩子们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刺激他们的上进心。

长到了 20 岁,男子就正式参加军队,一直到 60 岁才能退伍。这期间,绝大多数时间都住在军营里。每天照例都要到练兵场上进行军事训练。遇到战事,就随时准备出征。

斯巴达人的社会就像一座座军营,现役和非现役的士兵在里面终年或终身服着兵役,进行终生运动。他们组成的军队是希腊各城邦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但斯巴达人不重视文化教育,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长期停留在保守落后的状态,以致于在辉煌灿烂的希腊古典文明当中,几乎找不到一点是属于斯巴达人创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