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三传首创诸宫调说唱艺术

到了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理学家叫程颢,他在教育方面首倡“乡必有校”,希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在作泽州县令三年期间,建立乡校72所,社学数十处,创造了“河东人物劲气豪,泽州学者如牛毛”的优良风气。

孔三传出身在泽州,也在泽州接受教育,他就是在这样良好的教育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他只好到繁华的京都以说唱为生。

“三传”不是他的真名,据记载,“三传”就是“多知古书、善书算、阴阳之意”的意思。可见他并不只是位说唱艺人,更是一位文人、智者、术士和谋略家。

在北宋中期,孔三传首创了一种以唱为主的说唱艺术,叫“诸宫调”,结果他一唱成名。诸宫调就是将古代许多纷杂宫调合在一起,并加以变化,用来说唱故事。

诸宫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

在演唱时,诸宫调不再限于一支曲子,也不再限于一个宫调了,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来选择、连缀不同的宫调和曲子。宫调曲子的更替配合故事情节的起伏,以故事作为音乐的主题,并用音乐渲染故事。

这样,诸宫调就成了以故事为重心的文学与音乐的组合体。可以说,这是说唱艺术的高级形态,它把故事与音乐相结合的整体性带给了戏曲。但是,诸宫调毕竟不同于戏曲,最主要的区别是诸宫调以第三人称为手法,而戏曲是第一人称。

孔三传创造的诸宫调推动了大曲的演唱形式有了突破性发展,不仅在当时北方的艺术领域有很高的声誉,还在京都汴梁和宫廷演出时名声远扬。

诸宫调的本质就是将社会和人,以高度艺术的夸张手法描绘出来,充分体现了社会是艺术的原生态。诸宫调产生于民间,平民才是艺术的真正创造者,它促成了戏剧艺术的加速成熟。

孔三传集古典音乐精华之大成,首创的诸宫调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诸宫调的出现对于戏曲的音乐有着直接影响,给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宫调与传统的说唱艺术一脉相承。它的曲辞仍属唐宋词系统,它的说白受到说话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鼓子词、大曲、宋杂剧、缠令、唱赚等艺术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制。

北宋末年是诸宫调的鼎盛时期。诸宫调虽然产生于北方,但随着宋朝南渡,也传到了南方,遂有南北诸宫调之分。

南北诸宫调的区别主要是曲调腔谱的变化,北方用琵琶和筝伴奏,南方则用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

这种文体也为宋代鼓子词所继承,用以咏唱故事,如《蝶恋花鼓子词》,叙述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就先念诵一段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原文,接着咏唱一支《蝶恋花》词,这样一段散文、一首词咏唱下去,直到讲完这个故事。

鼓子词最早流行于宋代的一种民间歌曲,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他们利用民间鼓子词的形式创作了一些鼓子词的作品。这些鼓子词在形式上还比较简单,一般由一个或两三个同宫调的相同曲调联成。

鼓子词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一种常在街市勾栏里表演的说唱音乐。在表演时,由一人主唱兼讲说,另外几人作为歌伴和唱,还兼器乐伴奏,鼓子词的伴奏乐器以鼓为主,还有笛子和琵琶,因为吹笛子的人是不能唱的,所以一般需要三个人。

从此,孔三传在文学与音乐的组合上奠定了我国戏曲的最初格局。他的表演表明说唱艺术无论在文学上还是音乐上,都已经完全成熟。而说唱艺术的成熟,则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铺平了道路。

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我国戏曲是融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这个综合形态不是拼凑杂陈,而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它是以叙事诗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演员装扮、表演人物形象的原则来进行结构的。其他艺术成分进入戏曲这个结构形态,必须承认、服从这个原则。

如果说,民间歌舞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做好了第一种准备的话,那么叙事诗就是第二种准备,即文学准备。这种文学准备,是由说唱艺术提供的。因为一方面,说唱艺术为戏曲提供了引人入胜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有说有唱的艺术表达方式。

孔三传作为韵律宫调的发明者,堪称我国古代的音乐大师和戏曲之父,可以说他是我国戏曲的创始人。他对戏曲艺术的巨大奉献在于他首创诸宫调。他对后来戏曲的发展与繁荣,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旁注]

泽州 地处太行山南端,是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史称“河东屏障”、“冀南雄镇”。东与陵川相连,西与阳城、沁水衔接,北与高平毗邻,南与河南济源、博爱、沁阳、焦作等地交界,县域环绕晋城城区。

鼓子词 宋代的说唱艺术。演唱时以鼓伴奏,反复应用同一个词调,或间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后来又发展为说唱相间,句句言情,篇篇见意,一段唱接一段说,轮递进行。鼓子词对说唱艺术的发展及南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唱赚 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伎艺,是最早用同一宫调中的若干支曲子组成一个套数来歌唱的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为缠令、缠达,经过逐渐发展,吸取了多种民间音乐,形成了唱赚,盛行于南宋。

《蝶恋花》词牌名。原来是唐教坊的曲子,本名《鹊踏枝》,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改成后来的名字,来源于梁朝简文帝的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

宫调 我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的各个音级,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

[阅读链接]

泽州位于晋城,可以说晋城是孔三传的故土。山西晋东南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个未了的神话,从女祸补天,夸父追日之时起,就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山西晋东南位于黄河之北,太行山一翼,南为中原,北为少数民族,是各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历来能歌善舞,盛世必然娱乐休闲业兴盛,容易出现能说会唱的艺人。山西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能够形成孔三传诸宫调这样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