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传奇创造许多优秀剧目
在明代初年,元末涌现的《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等南戏,已经通过改编在民间广泛流传了。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推崇,对这一阶段传奇创作起了一定的影响。
明代前期作品多为朝廷大官、志学名流所作。他们的视野和思想受到制约,创作内容多着力于改编历史故事或金元杂剧、宋元南戏的旧作,并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等。
这一时期也有部分较好的作品,如《寻亲记》对豪绅暴虐行为的抨击,明初戏曲作家苏复之的《金印记》对世态炎凉的讽刺,明代作家陈罴斋作《跃鲤记》对婆媳关系、家庭矛盾的揭露,明代作家薛近兖《绣襦记》对真挚爱情的歌颂,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从艺术形式看,这些作品虽然保持着南戏的传统特征,但也通过某些改革逐步确立了传奇的剧本体制。
明代戏曲家徐渭的戏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4个独立的戏。
《狂鼓史》表现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后两个戏都是写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故事,反映了徐渭对妇女的看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些作品都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
此外,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就是《英烈传》,据说也是徐渭所作。
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盛极一时,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便在牡丹亭畔幽会。
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
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最后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集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于一体。晚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写道:
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具备”,“明白而不难知”。李开先写有传奇《宝剑记》和《登坛记》。
其中《宝剑记》共52出,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并有所改动。《宝剑记》中描写林冲与高俅等人的矛盾,是由于林冲一再上本参奏童贯、高俅等奸臣树党营私、祸国殃民,后来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而不单纯是《水浒传》中描写的由于高衙内图谋林妻张贞娘的事。
因而《宝剑记》比小说《水浒传》的描写有更深的社会意义。《宝剑记》第三十七出写林冲夜奔梁山,表现了林冲“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情,在昆曲和京剧中盛演不衰。
李开先还著有杂剧《园林午梦》、《打哑禅》、《搅道场》、《乔坐衙》、《昏厮迷》和《三枝花大闹土地堂》6种。他还收藏了很多戏曲作品,在当时有“词山曲海”之称。他曾根据家藏元剧1000余本,和门人共同精选订定16种,写成了《改定元贤传奇》。
其他知名的作家还有专心致力于昆山腔传奇创作的梁辰鱼、张凤翼、沈璟、徐复祚、凌闬初、冯梦龙、阮大铖等200余人。各类传奇不下700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这时期的作品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对社会作了比较深入的描写与刻画。明代传奇作品有无名氏的《鸣凤记》,明代戏曲作家范世彦的《磨忠记》、《焚香记》、《织锦记》,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代戏曲作家高濂的《玉簪记》,明代戏曲作家周朝俊的《红梅记》这些都是其中的优秀剧目。
在明代传奇发展史上,以重大政治斗争题材入戏,《鸣凤记》是一部代表作。它对后来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玉创作的《清忠谱》和孔尚任《桃花扇》等剧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鸣凤记》的作者从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头绪纷繁的史实中,提炼出5个典型事例,组成戏剧冲突,并塑造了许多忧国忧民、刚正不阿、临危不惧的忠义之士形象。
其中《吃茶》、《写本》、《劾》、《斩杨》几出戏,把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在生死攸关的严重关头与明朝三大势力之首的严党面对面的斗争所表现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气节,描写得颇为成功。剧中一些反面人物,在作者笔下也被刻画得较为尽致。
《鸣凤记》打破了传奇作品以生、旦为主的格局。在长达41出的全剧中,生、旦的戏在第十五出就结束了。这是明代传奇中一种颇为特殊的处理。
明末清初,传奇创作又有新的发展。如著名传奇作家李玉的剧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逼近现实的批判性,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精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曲折复杂的情节变化,广泛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好评。
他继承了《鸣凤记》等传奇反映现实斗争的优良传统,写出了《清忠谱》、《万民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千钟禄》等昆曲作品。
《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之一,剧中塑造了明朝官吏周顺昌等正直廉洁的形象和以颜佩韦为代表的下层市民阶级反抗暴烈、不畏牺牲的正面人物形象,鞭笞了明代宦官魏忠贤及其爪牙们的卑劣行径。
到了清代以后,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些作家写了许多讴歌民族英雄、表彰民族气节的作品。清初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和清初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不仅以主题的深刻和强烈的现实感震动了剧坛,而且以精巧的结构、妥帖的宫调与曲牌、优美的文辞,形成了传奇创作的又一高峰。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创作的剧本,取材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进行了发挥,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并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最终导致了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同时代的孔尚任在出仕之前,从族兄孔方训那里听到李香君血溅诗扇、杨龙友点染成桃花的故事,就想写一部反映南明灭亡的传奇剧本,但是因为“见闻本广,有乖信史”,未敢贸然动笔。
1681年,孔尚任奉命随工部传郎孙在丰督修疏浚黄河海口的工程,在淮扬一带生活了三年,结识了一批明朝遗老,凭吊了不少南明历史遗迹,搜集了大量有关的历史资料,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699年,孔尚任在经过十几年酝酿和准备之后,终于三易其稿完成了《桃花扇》的创作。这是一部“借高台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
《桃花扇》的故事情节是在大明江山风雨飘摇的危急时刻,忧国忧民的风流名士侯方域和色艺双全的秦淮名妓李香君相遇了。他们的结合,是浪漫而倜傥的,又是多灾多难的。
结婚的第一天,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讨好侯方域,竟然转经他人送来了巨资。新娘李香君比丈夫侯方域还要看重名节,退回了馈赠,冤仇也就结下了。阮大铖向督抚马士英诬告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这就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史可法。
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漕抚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
目睹此景的一位友人深受感动,把扇面上的血迹勾勒成朵朵桃花,成了一面“桃花扇”。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
侯方域一回到南京,就被捕入狱,李香君也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直到清军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这对夫妻才分别从狱中和宫中逃出。他们后来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感慨万千。但是国破家亡,他们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了。
《桃花扇》是一部抒情韵味很浓的传奇剧,孔尚任自称写《桃花扇》“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朝宗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亡国的短暂历史过程,描绘出明清易代时的广阔社会生活画卷。
《桃花扇》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进步的思想倾向和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引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剧本刚脱稿时,“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在北京演出的演员,每天都有演出,观众看后“唏嘘而散”。它是继《长生殿》后又一部古典戏曲的杰作。
清初的传奇作品,还有戏曲作家李渔的《笠翁十种曲》、戏曲作家万树的《风流棒》、戏曲作家方成培修改前人作品而成的《雷峰塔》等。
1799年以后,传奇创作受到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朝廷又命大臣张照等御用文人编撰《劝善金科》、《踦平宝筏》、《忠义璇图》等宫廷大戏,以备平时与节日庆典演出需要。
于是,传奇创作趋于没落。但从整本传奇中撷取精华段落而相对独立的折子戏,却因为昆、弋争胜而有所发展。传奇的折子戏,由于故事生动,表演精湛细腻,结构精练而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许多传奇借助于折子戏的演出,长期保存在舞台上。
在明清传奇里,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南北曲合套的形式不仅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合套的形式也多样化了,有一南一北交替使用的,也有南北混用的,就是在一套曲子里,可以一半用南曲,一半用北曲,而曲律则更为严格。
明清传奇的剧本分出并加上出目。以《桃花扇》为例,全剧40出,每出皆有人物下场诗。如“余韵”的下场诗:
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
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几人家?
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明清传奇的剧本容量加大,角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牡丹亭》有55出,《长生殿》有50出。
从明中叶以后,传奇作者演奇事,绘奇人,抒奇情,设奇构,写奇文,用奇语,形成了一种文学浪潮。历史剧、风情剧、时事剧、社会剧,各种体裁的作品应运而生。
同时,戏曲角色也有很大发展。明代戏曲家王骥德在撰写的《曲律·论部色》中写道:
今之南戏,即传奇,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于古小异。
传奇的唱词已不限一人主唱,可二人互唱,也可多人合唱。如《牡丹亭·惊梦》中,正旦杜丽娘唱到: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旦婢女春香接着唱到: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旁注]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他25岁时参加红巾军,1368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政权。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一直沿用。
吕天成(1580年~1618年),明代戏曲家,戏曲评论家。著有传奇杂剧十数种。他才情隽秀,精于音律。吕天成以《曲品》名于世,这是一部评论传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收戏曲作者95人,著录传奇作品212种。这不仅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曲目史料,而且还有评语和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李开先(1502年~1568年),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他官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目睹朝政腐败,抨击内阁,被罢官。李开先的文学主张和唐宋派接近。他推崇与正统诗文异趣的戏曲小说,主张戏曲语言“俗雅俱备”,“明白而不难知”。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朝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他因为上书弹劾奸臣严嵩,列举其十大罪五奸,但终因朝政昏暗,受到严刑摧残。临刑,还吟诗明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清高宗追谥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白云庵 在浙江文成大岙镇马门村云峰山腰,习称岩庵。创建于唐代,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于1417年重建。坐北朝南,依悬崖洞壁而筑,半露脊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塑三宝佛像,左右为僧房,墙壁绘有壁画。四季清泉淅沥,常处云雾飘绕中。
昆、弋争胜 康熙中叶以后的昆腔与弋阳腔并峙。技艺高超的弋阳腔与昆曲争胜,弋阳腔在北京的分支高腔取得优势,甚至压倒昆曲,出现“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局面,受到宫廷青睐,进入宫廷,很快演化成御用声腔,失去刚健清新的特色,逐渐雅化而衰落下去。
王骥德 明代戏曲家,出身戏曲世家,早年受学徐渭,矢志词曲,并为此浪迹四方。所撰戏曲论著《方诸馆曲律》4卷,详尽论述了南北曲的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的方法及剧本结构、情节、宾白、科诨等,对杂剧、传奇、散曲等作品也有评述。
[阅读链接]
明清的戏曲理论,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后期,出现了戏曲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戏曲作家、曲论家王骥德的《曲律》、明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吕天成的《曲品》、戏曲理论家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明清戏曲家、文学家、艺术家李渔的《闲情偶寄》等著作。
他们对前人的创作和演出实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系统的总结,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他较多地接受了王骥德的影响和启发,但也表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是明清戏曲理论家中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