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扩大对拉丁美洲的资本输出进一步加强了对拉美各国 经济的控制

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资本主义列强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加紧了对拉美的政治经济扩张,拉丁美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有利场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1914 年度),拉丁美洲吸收的外国资本总额达 85 亿美元,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440 亿美元)的 19.3

%。在拉美的外国资本中,英国占 43.5%(37 亿美元),美国占 20%(近17 亿美元),法国占 14.1%(12 亿美元),德国占 10.6%(9 亿多美元),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瑞士等国占 11.8%(10 亿美元)。

英国是在拉美投资最早的国家,也是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从 1880 年至

1913 年,英国在拉美的投资增加了 4.6 倍。从投资结构来看,1880 年以前, 英国的间接投资(贷款、债券等)在投资总额中占 2/3 以上,以后逐渐转变为以直接投资为主。到 1913 年,直接投资在英国对拉美的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由 1880 年的 31%提高到 68%。英国资本主要投放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智利、乌拉圭、古巴、秘鲁等国。1913 年末,英国对拉美投资的 70

%集中在南美洲。从投资部门来看,英国资本主要投向铁路、公用事业和采矿业等部门。其中铁路部门的投资占 67%。英国资本在阿根廷、乌拉圭、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的铁路系统中占绝对优势。英国在拉美除拥有 118 条铁路外,还拥有 45 个港口服务公司、112 个公用事业公司、25 个硝石公司、23 个石油公司,并控制了差不多全部水电和电话事业。

法国也是向拉丁美洲输出资本最早、投资较多的国家。进入 20 世纪以

后,法国加快了向拉美的资本输出,在 1902—1913 年间增长了 1.5 掊多。其中 90%的法国资本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三个国家。在投资部门中, 政府债券占 31%,铁路占 26%,下余 43%的资本则大致平均分布在银行金融、采矿和贸易、农业、制造业和公用事业。

美国和德国资本在 20 世纪初才开始大量涌入拉丁美洲。美国在 1897 年,

对拉美的投资只有 3.08 亿美元(全部是直接投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增加到近 17 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约占 80%。投资去向集中在墨西哥、古巴以及中美、加勒比海地区。投资部门则集中在铁路与公用事业、采矿、热带农业三大部门。德国资本在拉美主要进行直接投资,集中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四个国家,投资的部门结构大致与美国相同。

这一时期,不断扩大的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掠夺拉丁美洲资源, 控制其经济命脉的最重要的手段。例如,在被称为“大英帝国第五自治领” 的阿根廷,英国的投资,从 1880 年的 2034 万英镑,增至 1913 年的 35774

万英镑,增长了 16.6 倍。1913 年,在阿根廷的 49000 家工业企业中,有 31600

家属于外国资本,主要是英国资本;在阿根廷与外国合资经营的 1500 家企业中,英国资本也占据首位。英国资本于 1916 年控制了阿铁路的 90%以上, 还控制了肉类屠宰冷藏企业的 50%,保险和电讯业的几乎全部。此外,英资几乎完全操纵了农牧业、工业、港口、航运、贸易、城市公用事业、银行等部门。在墨西哥,美国资本在 1912 年已控制了采矿业的 78%,冶金业的 72

%,石油开采的 58%和橡胶生产的 68%。在古巴,美国资本于 1890 年建立了制糖工业托拉斯,1902 年又创办烟草托拉斯,取得了对古巴制糖业和卷烟业的绝对控制地位,并渗透到古巴经济的各个部门。

外国资本通过对拉丁美洲的资本输出,残酷地剥削拉美人民,攫取了巨额利润。例如,英资硝石公司从 1902 年成立时起,年利润率从不曾低于 16

%,1913 年则达到了 30%。莱维硝石公司的利润率从 1885 年的 50.7%,增至 1913 年的 150%。19 世纪 80 年代被称为“世界硝石大王”的英国人诺思, 就是通过直接投资于智利硝石开采业而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富翁之一的。

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同后起的美国之间,在拉丁美洲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激烈角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忙于战争,无力西顾,有的国家为应付战争,还从拉美抽走部分资本或变卖部分资产。此时,美国便乘机大力增加对拉美的投资,使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增加了约 50%,从而加强了对拉美经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