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19 世纪 30 年代末埃及已经沦为英国的原料(主要是棉花)产地和商品市场。50 年代以后,英国和法国资本开始渗入埃及,并为争夺埃及的经济和政治的控制权而展开了斗争。1857 年英国夺得修建埃及第一条铁路的租让权。1859 年法国夺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权利,并于 1869 年开通了运河。埃及为运河支付的费用高达 1600 万英镑,并在法国资本的迫使下,不得不向英法银行举债,以认购运河公司 44%的股票。以后又因扩建灌溉系统、修筑铁路、重建亚历山大港、开办糖厂等,以及供应埃及统治者的挥霍浪费,多次向英,法等外国银行借款,从而债台高筑。到 1874 年,埃及财政状况更加恶化。1875 年,埃及政府不得不以 400 万英镑的低价,将运河股票转让给英国。1876 年,埃及的外债累计近 1 亿英镑,埃及政府无力偿还而宣告财政破产。

债权国英、法、德、奥匈、意 5 国乘机组成“债务清理国际委员会”。英、

法两国派员接管埃及财政大权,建立由英国人管岁入,法国人管岁出的“双重控制”制度。1878 年,又强迫埃及组建一个“欧洲人内阁”,由英国人任财政大臣、法国人任公共工程及铁路邮政大臣、意大利人任总审计官、奥地利人任财政大臣助理。英、法二大臣在内阁中拥有否决权。从此,英、法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埃及的经济。1882 年,英帝国主义以埃及群众抗英运动为借口,强占了埃及,使埃及名义上虽仍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内阁须听命于驻开罗的英国总领事,在埃及政府各部门均安插有英国殖民主义分子,并由英国军官控制埃及的军队和警察部队。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及脱离了奥斯曼帝国,英国随即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

英国殖民者占领埃及后,为了使埃及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于 1883 年取消了英法“双重控制”埃及财政的制度,独揽埃及财政。1885 年 11 月颁布了实行“货币改革”的法令,把埃及银币降为辅币,由英镑取代它在埃及经济生活中的地位。1893 年创立的英资“埃及国民银行”经理埃及国库,掌管埃及货币发行,成为事实上的埃及中央银行。1904 年,英国通过与法国签订协定,使法国放弃对埃及海关和铁路的监督权,承认英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1916 年,固定埃镑对英镑的汇率,使埃及货币完全从属于英镑,从而大大增强了英国对埃及的殖民剥削。

英国占领埃及之后,外国资本,尤其是英国资本大举侵入埃及。外国资本控制了埃及的银行业、铁路建筑、运输业、公用事业、土地经营及房地产抵押、采矿业等。从 1883 年至 1914 年,仅对银行业和土地、运输及工业公

司的投资,即由 640 万英镑增至 8204 万英镑。①其中,对银行业的投资始终占有绝对优势。1883 年银行业的投资额占总投资的 89%,到 1914 年,虽然投资于其他行业的比重有了增长,但银行业的投资仍占到 62%。外国银行通过信贷活动,控制埃及的对外贸易,通过对埃及政府的贷款,控制埃及的财政和政府经营的铁路、运河、灌溉等事业,加速了埃及经济的殖民地化。外资对除银行业以外的土地、运输及工业公司的投资的比重迅速增加,由 1883 年的 11%增至 1914 年的 38%。在埃及的外国资本中,除英国资本外,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的投资也有所增加。到 1914 年,据估计,外资在埃及的投

资,包括埃及政府的外债及其他方面的投资,约为 2.5 亿镑,所攫取的利润、

利息,每年达 900 万镑以上。

埃及农业为适应外国资本的需要,从 50 年代起,向单一作物方向发展的趋势已十分显著。1882 年以后,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埃及作为英国的农业

—原料附庸,进一步向单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埃及经济更加依赖于英国和国外市场。1883—1914 年,棉花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从 11.5%增加到 22.5%。棉花产量从 1884—1885 年度的 359 万坎塔尔,增加到 1913—1914

年度的 766 万坎塔尔。同期间,棉花输出从 354 万坎塔尔增为 737 万坎塔尔, 其中 50—60%输往英国。同时,棉花的片面发展,挤占了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如小麦、大麦的播种面积减少了,使自古享有“非洲谷仓”之称的埃及, 粮食不能自给,进口面粉激增。1885 年,埃及进口面粉的价值为 12.5 万镑, 到 1913 年增至 219.6 万镑。1916 年输入的粮食价值达 600 万英镑。其他,

① (埃)拉·阿·巴拉维和穆·哈·乌列士合著:《近代埃及经济的发展》(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 1957

年版,第 182 页。

如甘蔗、大麻、蓝靛等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大为减少。植棉业的片面发展,使埃及经济受到世界市场棉花价格涨落的严重影响。1882 年,埃棉每坎塔尔售价为 14.26 里阿尔(埃及辅币名称。5 个里阿尔=1 埃及镑)。之后,由于美国棉花的竞争,棉价大幅度下跌。1897 年,跌至每坎塔尔 7.18 里阿尔,从而导致了埃及的经济危机。

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埃及农民日益贫困,土地日益集中于地主手中。1894—1914 年,占地 5 费丹以下的农民,从 51 万人增至 141 万人。但

是,他们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却从近 2 费丹降为 1 费丹(1 费丹=6.3 市亩)。1914 年,这类农户占农村总人数的 90.7%,所占耕地却只及耕地总面积的 26.1%;而占地在 50 费丹以上的大地主,只占农村总人口的 0.8%, 所占耕地则占耕地总面积的 43%,其中 2/3 的土地属于人数极少的最大地主所有,他们占地从 2000 费丹至 2 万费丹。

这一时期,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沉重地打击了埃及的民族工业。1883

—1913 年,进口总值从 800 万镑增至 2700 万镑,增长了近 2.4 倍。其中,

棉纺织品从 260 万镑增至 700 万傍,增长了 1.7 倍,钢制品从 70 万镑增至

300 万镑,增长了 3.3 倍。在外国商品的强大竞争下,埃及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民族手工业遭到严重摧残。在近代工业中,除榨油、肥皂、烟草、水泥等几个部门稍有发展外,其他行业普遍衰落。例如,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建立的两家埃及最大的纺织厂,由于进口纺织品的竞争和缺乏政 府保护而被挤垮。1900—1901 年,埃及本国纺纱业消费的棉花,仅占当年埃及棉花产量的1.2%。埃及的制糖厂,从伊斯梅尔时期(1863—1879 年)的 64 家减少到 1905

年的 5 家。食糖输出量因此锐减。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埃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根本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的民族工业才得以乘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