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创作和诗风变化

晚唐时期是指827年至907年,共约80年。这个时期,诗歌笼罩在哀婉和衰飒的气氛中。诗人作诗的题材大致不超出历史、自然和爱情之外。这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此外,也有一些诗人的创作也较有特色。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的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政治家,历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杜牧秉承了优良的史学家风和祖上的致用之志,忧心国事,渴望为国家日益颓败的国势力挽狂澜,这个思想构成了他忧世诗歌的基调。

杜牧博古通今,喜欢谈兵议政,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有较强的政治军事才能。但是激烈的党争和宦官弄权的大环境阻碍了他这种理想的实现。

杜牧的诗歌多是咏史感怀、写景抒情之作,他善于用极精练的语言勾勒出鲜明的画面,并且于委婉含蓄之中,流露出无限感慨,使人玩味不尽,其风格豪健跌宕,情致俊爽。

《泊秦淮》一诗,借南朝陈后主纵情声色,终至亡国的史实,谴责了当时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即事抒怀,讥讽与感慨相结合,明白浅显,但意味深远。

杜牧的咏物写景诗颇有特色,《山行》一诗,把山中秋色写得明朗绚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赞美了大自然的秋色美,表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才气。

《惜别》一诗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叹落花》中的“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即景生情,将诗情画意和哲思理趣融为一体,意境幽美,耐人寻味。

杜牧诗歌善于将忧国之思与伤感之情交织一片,语言精练、意象清新,诗风俊爽健远又时带流丽之气,尤其是他的七绝,风格多样,韵味隽永。

李商隐,早岁丧父,自称“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18岁时拜谒令狐楚,令狐楚是骈体文的专家。令狐楚赏识他的才华,引为幕僚并且亲授骈文。

此外,令狐楚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

26岁时,李商隐考中进士,第二年入王茂元幕府,王茂元非常赏识李商隐的才华就将女儿嫁给他为妻。

令狐楚和王茂元之间有政治纷争,李商隐夹在他们之间,如身处夹缝,两面受气,致使一生仕途困顿,宏图难展,最后在穷困中客死异乡。

李商隐诗文俱佳,他写有100多首政治诗,这类诗反映的内容较为广泛,如其中最有名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汲取了杜甫“诗史”的精神,勾画出唐王朝大崩溃前夕的社会面貌。

《登乐游原》一诗,诗人纵目眺望转瞬即逝的绚丽夕阳,心事浩茫,也许涌起的是迟暮之感、沉沦之痛,也许眼前的景象就象征着大唐王朝的奄奄一息。

李商隐的爱情诗更为著名,常常标作《无题》,写爱情和相思的痛苦,寄意幽微,一往情深。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就是一首诉相思之情,叙别离之苦,对重逢寄托希望的情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李商隐擅长近体诗,尤长七言律诗,典雅华丽,属对工整,深情绵邈,形象鲜明。

李商隐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对心灵世界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入开掘和拓展。李商隐的诗歌有强烈的主观化倾向,多侧重个人内心世界的活动描写。

李商隐诗歌中最多的是《有感》、《漫成》、《寓怀》、《秋日晚思》等这样一批以自我情思为中心的题材。他总爱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情到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身上,使他们带上了强烈的象征色彩,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

李商隐的诗歌立意遥远,题旨婉曲,在重叠繁复的意象中,暗示出复杂多变的感情,构成了婉曲迷蒙的意境。李商隐善于用典,用典工巧灵活,语言兼有清新秾丽之美。

除了杜牧和李商隐外,晚唐还有一些诗人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温庭筠,以词著名,他的诗与词风相通,尤其乐府类,在描摹女性的美貌以及表现男女之情方面显得非常突出。诗中色彩秾丽,艳情诗的气息较为明显。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温庭筠的《瑶琴怨》是他诗中的佳篇。温庭筠也有些以写景抒情见长的诗作,如《商山早行》,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由几组意象平列组合而成,是唐诗中的名句。

韩偓,他的诗与李商隐、温庭筠的诗同为一路,以写男女之情的绮丽诗歌出名。他的《香奁集》为人所津津乐道,这部诗集的内容和风格正如诗集的名字一样,带有艳情诗的特征。

他后期诗歌中,多有忧国伤时、国亡追忆之作,极其沉痛悲怆,他长于七律、七绝,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受到了李商隐的影响。

韦庄也是一位比较重要的诗人。长篇歌行《秦妇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与汉代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和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旁注]

诗情画意 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指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情趣。也指风景优美,耐人寻味。就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骈文 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七言律诗 律诗是我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就称为“七言律诗”。

用典 又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即称“用典”。

艳情诗 带有色情意味的诗歌。古代艳情诗发端于《诗经》,发展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唐宋时期经久不衰,在明代晚期时的艳情文学中达到高潮。

[阅读链接]

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居第二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至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

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代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