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中唐诗歌流派

中唐时期是指766年至827年,这一时期是唐诗流派纷竞的时代,当时诗坛主要有大历、贞元年间的一派诗人。

包括“大历十才子”和刘长卿、韦应物;韩孟诗派,包括孟郊、韩愈等;元白诗派,包括元结、顾况、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其他还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诗人。

刘长卿,进士出身,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为官刚直,因此屡遭贬谪。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逆境中度过的。长期的抑郁寡欢,使他的诗歌在冷落寂寞的情调中,又平添了一些惆怅衰飒的心绪,显得凄清悲凉。

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经自许为“五言长城”,最著名的诗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把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主人家的情景,刻画得形象突出,犹如一幅风景画。

诗作文字省净优美,意境悠远,然而诗中弥漫着一层难于言说的冷落寂寞的情思,透露出浓重的衰飒索寞之气。

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等职,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大历年间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为山水田园之作,具有宁静安详、明朗温润的境界,现出欣欣向荣的生趣。

《滁州西涧》一诗,只用淡淡几笔就把春雨中的荒山野渡,写得优美如画,野趣天成,也写出了诗人待渡的怅惘心情,形成高雅明净的独特风格。

关于“大历十才子”,说法不一,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浮、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这十人再加上包何、包佶、刘太真、郎士元等人,共同形成了大厉前期京师的台阁诗风。

台阁派的诗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没有太多的创造。诗歌内容十分单调,主要描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寂寞的情怀以及羁旅愁思,有时表现出一些隐逸情怀。

在艺术上,他们注重格律的工稳、辞藻的华丽和诗意的尖新。在技巧上趋于细腻,诗作往往精致工整,情调凄清萧瑟。

中唐时期,元结、顾况、元稹、白居易、王建、李绅等诗人,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直面生活,写下大量歌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又叫“新题乐府”,从而形成新的诗歌流派和新的时代风格。

新乐府诗人的作品广泛地揭露了社会弊病,充分反映了民众的疾苦,加之取材典型,形式通俗,语言浅近,意脉自然流畅,因此广为传播,一时风行诗坛。

元结、顾况的诗歌活动比较早,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新乐府运动开辟了道路。

元结,强调诗文的美刺作用和救世劝俗的功能,崇尚古朴,反对华艳。他的文学主张见于《文编序》、《系乐府序》及《箧中集序》。

元结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农村的凋敝。诗歌风格质朴,但对新兴的律体重视不够,部分作品枯涩无力。

顾况,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

顾况的诗歌主张和元结比较接近,其乐府诗直接反映现实,语言不避俚俗。他的歌行体自有特色,有的学吴地民歌,以俗为奇。有的奇崛险峭,对韩孟诗派有一定的影响。

元稹,曾官监察御史、宰相等职。元稹与白居易合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有力支持者。他的乐府诗有《乐府古题》19首、《新题乐府》12首等。代表作是叙事长诗《连昌宫词》。

元稹的爱情诗和悼亡诗真挚感人,代表作有《会真诗三十韵》、《谴悲怀三首》、《离思五首》等。悼念妻子韦丛的《遣悲怀三首》所写大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感情浓郁真。

以乐府诗著名的诗人还有李绅、张籍、王建。李绅,字公垂,最早有意识地标榜“新题乐府”,使之区别于旧题乐府,还写有《新题乐府》20首,直接影响到元稹、白居易的创作。他的《悯农》两首广为流传,体现了新乐府的创作精神。

张籍、王建都擅长于短篇七古,善用比兴和白描,语言通俗凝练,世称“张王乐府”。韩愈与孟郊是韩孟诗派的主力,两人的诗篇各显特色。

韩愈,幼年失去父母,由嫂嫂抚养成人。自幼好学,24岁考中进士,以后开始做官。他为人忠正,敢于直言,曾经做过监察御史、国子博士、京兆尹等官,为官清正廉明,在政治上很有声望。

韩愈是古文大家,在诗歌领域也成就卓著。他对诗歌创作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善于构造光怪陆离的境界,以丑为美,以滑稽谐谑的笔调写诗,以文为诗,对唐诗作了新的开拓。

在诗歌表现方法上,韩愈把古文、骈赋的章法和句法引入诗中,使诗体散文化,并在诗中大发议论,形成了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他终身穷苦,作诗苦吟。他写自己的穷苦生活,写老病愁怨,写阴森恐怖的气氛,甚至有意识地把丑怪的事物写入诗中。

孟郊写的诗歌意象与境界,对传统诗歌而言是非常陌生的、异乎寻常的,但能够激起人们的同情和哀怜。他的《游子吟》撷取慈母缝衣这一细节,着意渲染,写出了伟大的母爱,对后世影响较大。

除了这些流派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卓然自成一家的诗人,如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他们的诗各有特点,各具特色。

[旁注]

刺史 古代官名。汉武帝时期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代时每郡设御史。汉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行各地视察。汉武帝元时废诸郡监察御史,设刺史一职。刺史制度对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格律 指一系列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美刺 我国古代关于诗歌社会功能的一种说法。“美”即歌颂,“刺”即讽刺。先秦时期,人们已开始认识到诗歌美刺的功能。它要求诗人密切注意社会政治,用诗歌进行颂扬和批评。

著作郎 古代一种官名。三国魏时设置,职责是编修国史。晋惠帝时起,属秘书监,称大著作郎。南朝末期为贵族子弟初任之官。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宋代沿置。明代废除。

国子博士 掌管国子学的官员。国子学即国子监,为古代教育最高学府。唐代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负责监学事宜,并为皇太子讲经。

骈赋 又称“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赋是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骈赋的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阅读链接]

白居易年轻时去长安游学,曾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当时在诗坛已经颇有名望的顾况。顾况很平易地接待了白居易。当他听说来人的名字叫白居易,就开玩笑说:长安城里东西很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

等顾况看完白居易的《赋得离离原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时,大为惊奇,继而拍案叫绝。他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如此的诗句,白居也易!”

从此,白居易诗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