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发展的南北朝诗歌

晋宋交接时期的南朝,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新的转折,那就是玄言诗逐渐从诗坛退却,而山水诗大放光彩。

我国多有山清水秀之地,置身其中,不免牵动文思,正由于此,我国的诗歌很早就有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简略的自然景物描写,甚至有一些情景交融的画面。

《楚辞》中的自然山水描写,要比《诗经》具体、生动、细致,笔墨也多了一些,显示出作者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较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东晋时期的玄言诗,山水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还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景物的佳句。

但总的来看,那时山水景物描写的分量在全诗中还只占少数,它只是诗人借以引发、陪衬、烘托、渲染诗人思想感情的片断。直至谢灵运时。诗歌中才以山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题材转变。

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他出身于东晋时期最显赫的世族家庭,年轻时就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谢灵运虽有政治抱负,却郁郁不得志,他把很多精力寄情于山水。他每每将游历山水的经过,用诗歌记述。在他之前,山水风景的描写,仅是断章零句,谢灵运则倾注全力刻画山水胜景,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由此扭转了当时的玄言诗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

谢灵运的山水诗雕琢细腻,刻画逼真。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诗,最能体现他诗歌的特色。《登池上楼》作于他做永嘉太守的时候。诗歌首先写出他出任永嘉太守时的复杂心情,接着描写病中举目所望时的周围景致,最后抒发他离群索居的感受。

《登池上楼》中间景致的描写,最见谢灵运写诗的功力:近处波涛声声、远方山峦绵绵,而更可喜的是,冬去春来,景色一新,于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诗句信口而出。

这一联诗句最受人赞赏,它不用任何典故,不加任何雕琢,只是以本色天然的白描手法传达出盎然的春意,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诗人还有颜延之、鲍照、谢惠连、谢庄、汤慧休等,其中以鲍照的诗成就最大。

鲍照,江苏涟水人。出身寒门,曾任临海刘子顼的参军,史称“鲍参军”,以诗著称。他虽然出身寒微,却自视甚高,以为凭借自己超人的才华而功名富贵唾手可得,可事实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在人生目标未实现之际,往往在他的诗中涌出感愤不平之辞。在他的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中,可感受到其感情的冲动、激荡与紧张。《对案不能食》一诗,就表现了一个才高气盛、自尊心极强的诗人面对不公平的现实激愤异常,苦闷有加。

鲍照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还在诗中杂以各种句式,写了不少杂言式七言歌行,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南齐永明年间,周颙著《四声切韵》,讨论汉字的平、上、去、入4种声调。诗人沈约更将四声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去,要求诗歌平仄押韵、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辞采华丽,提出“四声八病”之说,形成了一种新诗体,号称“永明体”,也称“新体诗”。

“永明体”诗人最有名气的是沈约和谢朓。

沈约,吴兴武康人,历宋齐梁时期,官至尚书令。沈约一些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和友人之情的诗,辞采清丽,感情真挚。

谢朓,谢灵运的同族晚辈,人称“小谢”。他与谢灵运同以善于写山水景物见长,但他们两人的写作方法不同。谢朓更多地对自然景物作出选择、提炼并重新加以安排,显得更加完美。

谢朓的山水诗既吸收了谢灵运那种细腻,又能融情入景,从而既摆脱了谢灵运堆砌雕琢,又摆脱了玄言诗的枯燥,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与南朝时期相比,北朝时期文化显得十分冷落,只有庾信兼南北之长,显现出大家风范。庾信42岁以前多作宫体诗,与徐陵合称“徐庾体”。

42岁以后,诗歌多以乡关的思发为哀怨之辞,风格苍凉,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庾信的诗歌对仗工整,情辞兼备,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既有南朝时期的华丽精巧,又有北朝时期的雄浑刚健,开拓了诗歌的审美意境。

[旁注]

南朝 东晋时期建立于南方的4个朝代的总称。自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4个朝代,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南朝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

山水诗派 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白描 我国绘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七言歌行 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是一种特殊体例,在诗题中常见有“歌”、“行”的字样。七言歌行体出自古乐府,首创于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而兴盛于唐代。七言歌行一般句数不定,而每句字数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杂以三言、五言句,但是以七言为主。

“四声八病” 南朝齐时期诗人沈约将平上去入四声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这就是“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宫体诗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辞藻靡丽,时称“宫体”。这类诗被称为“宫体诗”。

[阅读链接]

东晋时期,江南的农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士族地主的物质生活也比过去更加优裕了,越来越多的园林别墅建造起来,士族文人们在优裕的物质条件和瑰丽的江南山水中,过着清谈无为和登临山水的悠闲生活。

在这些人的诗赋中,常常出现一些赞美江南山水的名言隽语,借以发挥老庄自然哲学的思想。由于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当时流行的玄言诗里也开始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理的印证或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