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规则奇闻

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四名运动员在进行 200 米决赛起跑时,美国选手哈恩突然做了一个要抢跑的假动作后又很快把身体缩了回来,这使处于精神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其他三名选手受到了干扰,本能地跑了出去,结果这三个人被判犯规。按当时的规定,他们三个不得不退后一米重跑。这样,哈恩在领先一米起跑的情况下获得金牌。

另外,在此届奥运会上,美国人德沃拉克以 3.35 米获撑竿跳高冠军,但日本人却不服气。因为他们派出一名不平常的人(有历史记载说此人是杂技团的),当他试跳时,他把竹竿垂直竖立在横竿下,然后迅速顺竿用两手爬上去,把双腿举起,轻松的越过横竿。但裁判宣布无效,并告诉他要有助跑, 但他在原地跑了几步又重复上述动作,裁判仍宣布无效。结果遭日本领队抗议,因为当时人们对助跑、起跳的概念还不明白,便引起了一场争论。从此以后,规则才明确规定许多细则。

当我们到田径场观看比赛时,第一印象就是跑道上整齐地划着白线,它以 1.22 米的宽度把跑道分成六或八道次,在进行赛跑时运动员沿各自的道次向前奔跑,互不干扰,这是保证比赛能顺利进行和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然而,很早以前却不是这样,当比赛枪响后,运动员只顾前跑,结果经常拥挤碰撞。后来有人建议在跑道上拉上高出地面 40 厘米的绳子,但弯道跑仍未解决。

1908 年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奥运会上,参加 400 米决赛的四名运动员中,有三名美国人、一名英国人。比赛开始后,美国人施展了恶劣的伎俩,挡住英国人前进道路,后来他冲了出去,美国人又抓住他的短裤不放。由于这种明显的犯规行为,裁判取消了一名美国人参赛资格,另两名美国人也拒绝参加。结果英国人创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单人决赛”的纪录。

另外,在此届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快结束时,意大利选手多兰多先跑进体育场,但他进入场后,没有按大会所指示的方向跑,而是背道而驰。他东倒西歪,几次跌倒,终于从终点外撞线,显然他的冠军资格被取消。五十年后人们才发现多兰多偷服了药,才导致滑稽场面的发生。

1912 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上,当时的美国明星

队扬格在 400 米跑中,为确保自己的胜利,在起跑后突然给欧洲强手德国人布拉翁当胸一拳。虽然他获得小组第一名,仍被取消比赛资格。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经过大会研究以后的 200、400 米比赛,都改成了分道赛。

另外在此届奥运会上,曾有过男子百米赛跑一人抢跑八次的奇闻。奇闻是美国运动员克雷格制造的。在百米复赛争夺小组第一的比赛中,他遇到实力更强的德国选手阿·劳。为了打乱对手的节奏,克雷格故意抢跑八次。气势很足的阿·劳被弄得晕头转向,结果克雷格乘虚而入,在第九次起跑时奇取小组第一,进入决赛,最后荣登百米冠军的宝座。

1924 年法国巴黎的第八届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热德尔在五项全能中以

7.76 米破奥运会和世界跳远纪录。然而冠军却只有 7.445 米,因为热德尔的成绩是在五项全能的跳远中创造的,而他在全能比赛中居第三位。当然按现在的规则,热德尔就会是冠军了。

1932 年美国洛杉矶举行了第十届奥运会。爱尔兰著名运动员蒂斯台在

400 米中栏比赛时,以 51″8 的成绩先到达终点,然而因中途碰倒一个栏架, 大会便不承认他的纪录,只承认是第一名。因此,在五十年代就修改了规则。无论碰倒了多少栏架,都承认运动员的成绩。

1960 年,第十七届奥运会上,一个名叫阿贝贝·比基拉的埃塞俄比亚人赤脚参加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裁判员破例同意。结果,他获得了冠军。四年后,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阿贝贝又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次他不得不穿上笨重的鞋。结果,他又获得了第一名,成为奥运会史上第一位连续两次获马

拉松赛跑金牌的运动员。

1984 年 6 月 2 日,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前夕进行了撑竿跳高的比赛,当横

竿升到 5.87 米时,在离横竿 30 米远的前苏联乌克兰选手谢尔盖·布勃卡从

容地起跑,成功地跃过,但裁判员发现这横竿是 5.88 米,此后不久,他又创

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 6 米大关的运动员。

上述所列举的奇闻,除有的与运动员的思想品质有关外,最主要的还是规则不完善造成的,直到今天,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渐提高,规则还在不断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