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项目比赛欣赏向更远的目标腾跃——跳远、三级跳远

  1. 起源与发展

跳远和三级跳远的发展历史都比较久远,有资料介绍,在古代奥运会的五项运动中,就有一项是跳远,跳远与三级跳远都在第一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追溯跳远技术与比赛方法的演变,确实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

公元前在古希腊运动会上就举行过跳远比赛,但那时没有沙坑,也没有起跳板,只是把地面的土挖松,然后摆上一块“门槛”,运动员必须踏在这块高于地面的门槛上起跳。当时不丈量具体跳多远,而是在落地点划一条横线,跳远者要越过横线,并且要求姿势优美。当时的规则是:运动员落地时身体不能后退,运动员的手中还必须握着石头或金属重物。

公元 394 年,罗马狄奥多西皇帝废止了古奥运会以后,在民间及军队仍常进行类似跳远赛的活动。十九世纪后,随着体育的复兴,跳远也被列为田径比赛的项目。1896 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就有跳远比赛。当时,世界最好成绩达到 7.21 米。但是,这次奥运会冠军美国人克拉克的成绩仅 6.35 米。

1901 年,英国爱尔兰人奥康纳跳 7.61 米,后被国际田联承认为第一个正式世界纪录。

起初,运动员模仿猴子的跳跃动作,创造了“蹲踞式”跳法。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于 1935 年用这种姿势突破了 8 米大关,跳出了 8.13 米的好成绩。后来,又发明了“挺身式”和“走步式”。1968 年 10 月,美国黑人运动员比蒙,在墨西哥城举行的奥运会上跳出了 8.90 米的惊人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比蒙的这个纪录整整保持了 23 年。23 年后,也是美国黑人运动员鲍威尔于 1991 年 8 月 30 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田径锦标赛

上,以 8.95 米的成绩打破了比蒙的纪录,创立了新的世界跳远纪录。

有记载的第一个女子跳远世界纪录为 5.98 米,是日本选手人见娟枝于

1928 年在大阪创造的。1948 年在第十届奥运会上,女子跳远成为正式比赛项

目。近十几年来,女子跳远成绩提高很快。目前,截止到 1992 年 12 月 31

日,女子跳远世界纪录为 7.52 米,是前苏联选手契斯嘉科娃于 1988 年 6 月

11 日在列宁格勒创造的。

中国跳远运动成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仍和世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国男子跳远全国纪录为 8.36 米,是陈尊荣

于 1992 年 5 月 5 日在静冈国际田径赛上创造的;女子跳远全国纪录是 6.92

米,是刘淑珍于 1990 年 6 月 24 日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

男子跳远,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有这类比赛。古希腊人把跳得远作为衡量一个人体魄是否健壮有力、动作是否敏捷灵活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从有了跳远比赛项目,人们在练习跳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次跳远动作,这种动作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跳跃项目。所以,三级跳远作为运动的正式比赛项目,首先出现在希腊不能说是没有根据的。1859 年在希腊举行的一次运动会上,第一次出现了三级跳远的比赛。其实,早在这次运动会之前,在希腊的一些地方就已经流行多级跳远的运动形式了。在各地的比赛中不仅有三级跳远,还有四级、五级甚至更多级跳远的形式,但是多数仍为三级跳远。因此,在 1859 年希腊运动会上,才把三级跳远作为比赛项目。从此,三级跳远作为跳远的一个新的项目出现了。十九世纪中期的三级跳远与现今这个项目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那时的起跳和落地无严格的规定,只认为这种运动形式是简单地跨大步的跳跃运动。虽然如此,当时已经创造了 13.71 米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由于希腊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展了这个项目的活动。所以 1896 年在希腊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三级跳远被列为正

式比赛项目之一。美国运动员康诺利以 13.71 米的成绩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

军。到 1911 年,第一个正式的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出现了,成绩是 15.52 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三级跳远比赛中时有运动员受伤,因此有人提出取消这项比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加强训练,运动员掌握熟练技术, 是可以避免伤害事故的,这才把它保留下来。

翻开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进展来看,巴西是这个项目创造好成绩最多的国家。从 1950 年至 1975 年,巴西运动员先后七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有两个运动员尤为突出:一个是阿·达西尔瓦,他曾四次破世界纪录,两次获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项目的冠军;另一个是巴西运动员约·奥利维拉,他在 1975 年 10 月 15 日在墨西哥城的一次比赛中创造了 17.89 米的优异成绩。

目前,男子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为 17.97 米,是美国黑人运动员班克斯于1985

年 6 月 16 日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创造的。到现在为止,这个纪录已保持八年之久。

女子三级跳远起步较晚,以前有人认为三级跳远不适于女子,这是女子的生理机能、解剖结构决定的。后来,对女子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进行了重新评定,认为女子可以进行三级跳远运动。现在,世界有许多地区都已开展了这项运动。目前,截止到 1992 年 12 月 31 日,女子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

是 14.93 米,是由前苏联运动员克拉维茨于 1991 年 6 月 10 日在莫斯科创造的。

三级跳远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1914 年,中国把三级跳远列为十项全能运动项目之一,1923 年才开始了这个项目的单项比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项运动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运动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中国男子三级跳远的全国纪录是 17.34 米,是由中国

选手邹振先于 1981 年 9 月 5 日在罗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田径赛上创造的。

截止到 1992 年 12 月 10 日,这个全国纪录在中国已经保持近 12 年的历史。

中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全国纪录是 14.55 米,是由李惠荣于 1992 年 7 月 19 日在日本扎幌创造的。

  1. 比赛欣赏

跳远是与发挥运动员的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能力相关联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在这一跳跃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是那些身材较高、体重相对较轻、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发育水平较高的运动员。

优秀运动员在助跑时,一般跑 20—24 步(女子 18—23 步),在助跑临

近结束时速度达到 10.0 米/秒—10.7 米/秒,这就可以以 9.2—9.7 米/秒的速度开始跳起腾空阶段。跳远中,难度最大之处在于:运动员要具备以高速度进行起跳,紧接着以 19°~24°角腾起的能力,则就可以使得运动员腾起高度达到 50—75 厘米(相对于运动员在起跳结束时身体重心位置高度而言)。在起跳时起跳脚支撑阶段达到最大用力(700—850 公斤)。起跳的持续时间为 0.11—0.13 秒。

在跳远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

目前,优秀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为 39—50 米(女子 33—45 米),以 19—

28 步(女子 18—23 步)完成助跑。助跑距离的确定取决于一系列因素:身

高指标、跳跃训练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水平。在助跑结束阶段(最后 6 步),

步长和速率达到最大值。正是在这一助跑阶段,根据运动员最后 6 步所跑距离和完成时间,可以获得评定其跳跃节奏结构的客观指标。助跑最后一步步

长和倒数第二步步长的差数,也是一项评定其节奏结构的重要指标,这一差数,应当不超过 3/4 个脚掌长度。这证明运动员在起跳前达到最大动作速度。

起跳腿踏向起跳板的状况,在许多方面决定着支撑反作用力的表现程度。例如,起跳脚落点较远,由于制动力较小,会增大与身体向前运动矢量相反方向的用力,并延长用力作用时间。这样,就会为增大腾起角度和腾空高度创造条件,然而,会使水平速度明显降低。

在起跳腿落脚较近的情况下,起跳腿的伸屈会有延迟,支撑时间缩短, 降低用力程度,这样,就会对运动员的腾空轨迹产生不良影响。

在跳远中,最为有效的动作安排方式,是在起跳腿膝关节(成 170°— 175°角)和髋关节(成 165°—180°角)几乎完全伸直时落地,距离身体重心投影之前 30—40 厘米,成 65°—70°角。

在腾空中,运动员的运动,应当保证身体平衡,使双腿着地时落得更远。在我们观看的比赛中,运动员的空中姿势一般用以下几种方式:“走步式”

(2.5 和 3.5 步),“挺身式”和“蹲踞式”。“走步式”是一种最为合理的跳跃方式,可使运动员缩短准备起跳的时

间,在腾空中保持身体平衡。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在腾空阶段完成与跑步相接近的动作。一般在起跳时能够充分发挥力量的运动员,都采用这种姿式。

“挺身式”跳远技术的特点在于腾空中摆动腿落向下方时上体挺起。身体成这一姿势,可以使躯干前面的肌肉拉长,因而为运动员更好完成团身动作,并使双腿前伸更远创造先决条件。

以双腿膝关节大幅度弯屈而完成的跳远方式,称为“蹲踞式”。

在跳远中,落地的效果在很多方面取决于在空中完成团身的特点。两腿膝部向前上方,向前倾的上体高高抬起,两臂略屈,向前→下→后方运动, 可使运动员能够为保持双腿姿势以便在着地时向前落更远而消耗较少的力量。团身之后,运动员要前伸脚掌,伸直躯干,臂部前引。在与沙坑接触之前,双腿膝关节实际上已经伸直,脚尖上勾。三级跳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田径项目,由三个依顺序完成的部分——“单脚跳”、“跨步跳”、“跳跃” 所组成。在全程助跑接近跳跃的过程中,在起跳时,运动员的机体,其支撑器官会感受到很大的负荷,其负荷要比运动员本身体重高 4—6 倍,高水平运

动员的这一负荷要达到 1000 公斤。因此,练习者不仅要具备完善的跳跃技术,而且在速度、力量、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方面,也要达到很高的发育水平。

运动员腾空飞行的远度,取决于其在完成三次跳的过程中每次起跳之后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对三级跳远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助跑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达到 10.3—10.5 米/秒。在完成“单脚跳”、“跨步跳”、“跳跃”的过程中,运动员不得不改变身体的运动方向,这就损失一部分水平速度(每个动作损失 0.6—0.8 米/秒)。为了将水平速度保持到三级跳远的第三跳,必须以适宜的角度起跳。在比赛中,每个运动员都要选择“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这

三跳长度的适当比例,还要选择每一跳适宜的腾起角度。根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三步比例以及第一跳的起跳角度,运动员的技术类型一般可分为“高跳型”和“平跳型”。

三级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跳和按顺序完成的三次跳跃:“单脚跳”、 “跨步跳”和“跳跃”。所谓“单脚跳”即由起跳腿起跳,起跳腿着地;“跨

步跳”是起跳腿起跳,摆动腿着地;“跳跃”是摆动腿起跳,两脚落入沙坑。通常,在三级跳中,距离最长的是“单脚跳”,然后是“跳跃”和“跨步跳”。

三级跳远助跑的特点,在于其步数、助跑距离、助跑速度和助跑节奏, 为了达到较高的助跑速度,助跑距离为 30—35 米,跑 12—22 步。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采用较短的助跑距离,每个所采用的肋跑距离,可以根据运动员个人状态、助跑道表层覆盖物的类型、天气条件和风向等在 30—60 米范围内加大或缩短。

以均匀加速的起跑方式完成助跑,助跑开始时的预备姿势。如同跳远助跑的预备姿势,开始跑动,要保障开头几步的步长规格化,保障在不过于拘谨的条件下快速助跑。在开始时的几步里,以上体大幅度前倾,双臂有力摆动,大腿前送和脚掌推动来保障速度不断提高。在助跑过程中间,上体逐渐伸展,加大两臂和两腿的动作幅度。这时,以从上往下的动作积极落腿,以前脚掌着地。上体前倾度较小,有利于大腿送出,并有助于较好地向前运动的跑动。在助跑结束阶段,随着步长的增大,跑动速率不断提高,这有助于达到最大速度。完善的三级跳远技术,要求以相同的步长完成助跑的最后 2

—3 步,在倒数第二步不要下蹲,对“单脚跳”不要有任何准备。以快速动作向起跳板落腿,角度为 68°—70°,运动员身体腾起角度为 14°—18°。

起跳之后,运动员成“跨步”姿势,这就进入了“单脚跳”阶段。对于“单脚跳”开始动作来说,其特点是摆动腿位置较高,躯干伸直,略向前倾。在“单脚跳”中间阶段,运动员将摆动腿和双臂下落并向后引,同时,将起跳腿前送。大腿间夹角较大(约 120°),这样可以使较为伸展的腿快速落腿,以全脚掌着地,并与跑道形成较大的倾角(为 65°—66°)。在地心引力和水平速度的作用下,起跳腿膝关节略屈(约 40°),髋关节略屈(约 25

°)。

随着起跳腿着地,开始第二次起跳。起跳腿做扒地动作。在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员腿部和双肩的相应摆动动作,躯干呈垂直姿势,这样可以降低制动力,有助于身体向前运动。起跳角为 60°—62°。摆动腿前伸,两臂和躯干也向前送,运动员成“跨步”姿势。腾起角为 11°—13°。在腾空中间,运动员略微团身,以便能做更大幅度的引摆。为此,他要将摆动腿大腿抬得更高一些。在着地前摆动腿以扒地动作积极落向前下方,臀部前送, 两臂肘关节屈,从两侧大幅度后引。落腿着地角为 63°—65°。随着落腿着地,两臂和另一腿(屈腿)积极前伸。上体呈垂直略前倾状态。

以摆动腿起跳,起跳角为 60°—63°,腾起角增大到 17°—22°。通过积极的摆动动作,起跳腿和两臂伸向前上方,两肩送向前上方,成“跨步” 姿势。此后,运动员将摆动腿收向起跳腿,两腿上抬,两臂后引,上体前倾, 运动员成团身姿势,如同跳远中的团身动作一样。在脚跟触及地面时,两臂从两侧前伸,膝盖略微弯屈,在继续向前飞行的同时坐在自己的脚印上。有些运动员以“走步式”跳远中的动作来完成三级跳远最后一个动作。

跳远比赛和三级跳远比赛都是以三次试跳的最好成绩作为最后决定成绩。丈量成绩时是从运动员身体任何部分着地的最近点量起。比如有的女子运动员的发梢在沙坑中留下的痕迹最近,那么丈量就从此痕迹处开始。完成试跳后运动员向后走出沙坑则试跳无效。空翻姿式在跳远和三级跳远比赛中都不允许使用。在观看三级跳远比赛时,运动员第一跳须用起跳脚落地,第二跳须用摆动脚落地,第三跳是用两脚落入沙坑内,若发现运动员在各跳过

程中以摆动的脚触地,那么,他将被判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