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士的运动——掷链球

1.起源与发展

掷链球是一古老的运动项目。传说大约在四千年以前,古代爱尔兰的泰尔廷节时有这样的表演项目,供宫庭贵族们观看。大力士双手抡起战车的转轮,在旋转速度很快的时候将车轮掷出。这与现代链球技术仍有共同之处, 即双手握持器械,旋转投掷,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大的力量和良好的素质。

现代的链球运动起源于英国。1900 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链球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其实,早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链球比赛以前,欧洲的许多地方已经开展了这项运动并组织过比赛。

掷链球运动,早在中世纪就在苏格兰矿工中流行了。当时,他们投的不是现在的链球,而是装有木柄的大铁锤。工人在工作之余,经常凑在一起看谁投得远。那时的比赛,投出的铁锤不按一定方向,而是自由飞出。丈量距离是从投掷者的前脚到铁锤的落点。以后,掷铁锤运动有了很大的演变和发展,逐渐把铁锤变成了球体,木柄改为拉力很强的钢丝,并且增加了把手, 形成现代的掷链球运动。

在 1886 年英国的斯坦福桥举办过伦敦体育俱乐部的锦标赛,爱尔兰的麦其尔从 7 英尺(2.135 米)的投掷圈中将 4 英尺(1.22 米)长,16 磅(7.257 千克)重的链球掷到 110 英尺 4 英寸(34.85 米)的远度。在此之前的规则是:允许运动员使用任何长度的木柄铁锤,可采用任何长度的助跑,从适宜的地方向任意方向掷出铁锤,然后从落地点丈量至铁锤出手前前脚边缘的距离。到 1887 年规则规定,从 9 英尺(2.74 米)的投掷圈内投掷,而在 1896 年规定了可以使用金属链代替木柄。1907 年投掷圈的直径定为 7 英尺(2.135 米),至今仍使用这个规格的投掷圈。当时运动员在圈内只做一周或二周旋转,直至 20 年代才有人使用三周旋转的投掷方法。

1900 年,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的巴黎举行。会前确定比赛项目时,英国代表提出了链球竞赛项目。当时与会代表还不知道链球是个什么形式的竞赛项目,为了阐明链球运动的作用和意义,英国代表还当场作了表演。最后大多数代表认为这是一项有益的运动项目,并批准其为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正式竞赛项目。1900 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链球冠军是美国的约翰·福兰那岗,成绩为 49.72 米。福兰那岗、马特·麦克哥拉特帕特与瑞安三人把持世界纪录数十年,他们是美国纽约警察局的三“鲸”,平均体重122 公斤。由此可见,掷链球运动在其发展的初期,体重与力量起了极大的作用,当时的投掷区的角度为 90°,而随着成绩的提高,投掷区的角度也逐渐缩小,现在的规则要求投掷区的角度为 40°。

随着运动技术的改进,掷球的速度提高很快,因此,除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体重和较大的力量外,还须具有更完善的技术,截止到 1992 年底的世

界纪录已经提高到 86.74 米,是由前苏联(乌克兰)运动员谢迪赫在 1986

年 8 月创造的。

链球运动传入中国的时间较迟。解放前参加这个运动的人寥寥无几,技术很差,成绩也不高。在体育系科的教学也只作一般介绍。真正开展这项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1954 年,中国链球运动的成绩是 29 米多, 到了 1959 年,此项运动的成绩已经超过了 58 米。目前,链球运动的全国纪

录是 77.04 米,是毕忠在 1989 年 8 月创造的。2.比赛欣赏

投掷链球属于非周期性速度力量性项目。从事这一田径项目可以发展练习者的力量、速度、灵活性。世界优秀链球运动员在这些素质上都已发展到

较高水平。通常,从事投掷链球的运动员身材较高,肌肉发达,本身体重也较大。

投掷链球技术,建立在运动员—器械整体系统在投掷圈限定的空间做旋转前进动作的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旋转动作是将较高速度传递到器械上的最好方式。因此,一般都是转体三周或四周投出链球。

掷链球的动作过程,按技术结构分为:握法、预备姿势、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身体平衡六个部分。

握法。为了使旋转时链球体达到距运动员身体最远的程度,把手置于左手指骨末节和指骨中段之间。抓握把手时,指骨弯屈。这时,右手紧贴在左手之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之上,而左手大拇指则从上往下放在右手大拇指指根之上。为什么不用手掌握住手柄,那样不是更牢吗?手柄的位置靠近手掌并非有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使链球的旋转半径略微缩短。正确地抓握链球,可以保证抓握稳固,还可以使链球的重心在旋转时达到最大的运动半径。

预备姿势。在开始活动之前,运动员抓握链球的把手,站在投掷圈后沿处,背对投掷区。两腿膝关节屈,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两脚均匀站在投掷圈直径线的两边,相互平行或者略向内转。头部伸直,上体前屈,向右转体, 左肩低于右肩。球体放在投掷圈的前沿,且在运动员右腿之后,链索拉紧, 成为左臂的延长线。

预摆。预摆是一种独特的助跑形式或器械起动加速形式,其目的在于在旋转前获得必要的链球运动速度。

在比赛中,大多数运动员,在开始旋转之前,一般是将链球做两次预摆

(三次的较少)。在预备姿势中,两臂、躯干和双肩用力,将链球向左肩方向高抬(逆时针方向)。这时,上体伸直,向左转动,两腿微微蹬伸,体重逐渐移至左腿,两臂保持伸直,随着身体的转动,链球向左上方移动,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重应移向右侧。当链球摆至左侧最高点时,两臂弯曲,上体急速右转,两手经头上向右移动。当链球从体后向右侧下方运动时,应与两臂逐渐伸直和两脚逐渐弯曲相配合。链球的最低点一般在右侧稍前,随着两腿的蹬伸和上体的转动,加快了链球的转动速度,由于预摆的速度逐渐加快,离心力也随之增大,身体姿势须作适应性调整,用以保证身体平稳。因此在预摆中,必须使骨盆始终保持与链球相反的方向移动。

旋转。旋转是在预摆的基础上不断加速,使链球在出手前获得较大的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旋转时,投掷者应与链球成为一个整体,围绕着身体总重心和垂直轴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都用两脚支撑,是获得旋转动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周旋转是在预摆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链球摆至最低点时进入第一周旋转,此时两腿弯曲,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重心较低,左脚以脚跟为轴, 前脚掌积极向左后方转动,同时逐渐伸直左腿。右脚以前掌支撑地面,脚跟外转使两脚动作协调配合,推动身体向左转动。在两脚支撑转动中,肩部放松,两臂伸直,随着身体转动带引链球向左侧最高点运行的过程中,左腿逐渐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保持膝关节伸直,臀部稍向后,对维持身体平衡, 对抗离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当身体向左转至约 90°时,进入单脚支撑阶段,右脚离地,膝关节弯曲, 围绕左腿转动(尽量靠近左腿),以加快下肢转动速度。

由于腿的转动速度加快,形成上体扭紧状态,使髋轴和肩轴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对加快链球转动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右脚转动一周后,积极下落, 两腿弯曲,结束第一周旋转。

在旋转中左脚动作的变化对旋转速度影响很大,链球从最低点向最高点移动时,用脚跟转动,然后滚动地过渡到脚外侧,最后转为前脚掌支撑运动。

在第二、三周旋转中,由于链球运动的速度加快,躯干动作应根据旋转速度,向链球相反方向更为倾斜,重心较低,保证在离心力增大的情况下维持身体的平衡。

最后用力。在保持尽可能大的旋转半径前提下,加快链球运行的速度是主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出手速度、角度和出手高度。

最后用力是在最后一周旋转结束、右脚着地时开始的。第三周旋转结束时,上体成扭转状态,链球被留在后面,两腿弯曲,重心较低,这是投掷前的有利姿势。当右脚着地时,两腿伸蹬,配合躯干动作,身体重心向左腿移动,使链球明显地获得加速。链球通过最低点向体前运行时,两腿和背部有力地向上并稍后提拉(两臂伸直),头部开始后仰。当链球移过体前时,体重已移向伸直的左腿,头继续后仰,身体向右侧倾斜,胸和臂积极向左上方运动,并顺着链球运行的方向迅速有力地挥摆。在链球达到肩高部位时,即放手将球掷出。链球飞出的角度一般为 41 °—42°。

最后用力阶段,保持两臂伸直对链球获得较大的速度是重要的,无论是在两腿伸蹬和背部上提阶段还是最后挥臂瞬间,两臂微小的弯曲或前撤肩, 都会缩短半径影响链球飞行的距离。

最后用力中要重视左腿在“对抗”中的作用,开始用力时,伴随着链球的运行,左腿应逐渐伸直,在链球从体前向左上方运行中,伸直的左腿与躯干几乎成一直线,以保证正确的出手动作。

链球出手后,为了维持身体平衡,要做转体动作,面对投掷方向,并积极换腿,防止犯规。

链球比赛规则与铅球比赛规则有类似之处。如运动员可触及投掷圈内侧。运动员走进投掷圈内开始试掷后,身体任何部分触及圈外地面,或踏在投掷圈上面,或器械脱手等,均为一次试掷失败。倘在投掷过程中未违反上述规定,则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可放下或不放下器械,并可离开投掷圈, 重新开始试掷。器械落地点必须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内。等器械落地后,成静态从投掷圈后半部或圈外延长线后面走出。另外,在观看比赛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形:运动员带球旋转时,球体触及地面不算犯规;但如触地后停止投掷,试图重新开始,则应视为一次试掷。运动员正在投掷圈内旋转时钢链折断,或按规定掷出后钢链在空中折断,都不算一次试掷。由于钢链折断运动员失去平衡,并造成犯规,也不判作犯规。若掷出的链球,球体触及护笼, 则为试掷失败。还一点值得一提,链球比赛判定落点是否有效,是以球体为准,而不是链球的钢丝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