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2 日本、台湾通用基准尺寸表单位:cm

号数

F (肖像)

P (风景)

M (海景)

0

17.9 × 13.9

17.9 × 11.7

17.9 × 10.0

1

22.1 × 16.6

22.1 × 13.9

22.1 × 11.7

S 、 M

22.7 × 15.8

2

24.0 × 19.0

24.0 × 16.1

24.0 × 13.9

3

27.3 × 22.0

27.3 × 18.2

27.3 × 16.1

4

33.4 × 24.3

33.4 × 21.2

33.4 × 19.1

5

35.0 × 27.0

35.0 × 24.3

35.0 × 22.7

6

41.0 × 31.8

41.0 × 27.3

41.0 × 24.3

8

45.5 × 38.0

45.5 × 33.3

45.5 × 27.3

10

53.0 × 45.5

53.0 × 40.9

53.0 × 33.3

12

60.6 × 50.0

60.6 × 45.5

60.6 × 40.9

15

65.2 × 53.0

65.2 × 50.5

65.2 × 45.5

20

72.8 × 60.6

72.8 × 53.0

72.8 × 50.0

25

80.3 × 65.2

80.3 × 60.6

80.3 × 53.0

30

91.0 × 72.8

91.0 × 65.2

91.0 × 60.6

40

100.0 × 80.3

100.0 × 72.7

100.0 × 65.2

50

116.7 × 90.9

116.7 × 80.3

116.7 × 72.7

60

130.3 × 97.0

130.3 × 89.4

130.3 × 80.3

80

145.5 × 112.1

145.5 × 97.0

145.5 × 89.4

100

162.1 × 130.3

162.1 × 112.1

162.1 × 97.0

●字画的鉴定

进行字画投资,最怕的就是买到赝品。自然,在投资中,投资者可以求助于字画鉴定专家来帮助鉴定,但这样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不是贻误投资时机,便是增加投资成本。因而,掌握尽可能多的字画鉴定知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字画鉴定的依据1.时代风格

毫无疑问,字画作品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从时代风格来分析字画作品,

成为字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不同时代的书法是不一样的。宋以前人写字,席地而坐,一手拿简册, 一手悬时挥写。后来用高桌子,手和臂的姿势以及执笔的方法也随之改变。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不同时期的考试规定,对书法亦作出了不同的要求。明代虽要求写小惜,但书体还未作限制。由于写小楷笔锋活动范围有限,手指握笔管离开笔尖的距离变近了,手臂也随着贴案。清康熙以后,科举考试要求更为严格,要求行行齐整,字字匀称,横平竖直,又光又圆,于是手腕亦挨着桌面了,形成了馆阁体书风。在野文人、方外的僧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科举风气的影响。

从文学方面来看,不论是诗是文,词汇的运用,都有它的时代风格。今天人们用“千古”作为对死者的哀悼,明代却用来对生人表示尊敬。清人书画题款惯用的“某某仁兄雅属”,明人是不会这么写的。

不同时代的绘画也有不同的风格。早期人物的描法,如“春蚕吐丝,始终如一”,继之而起的有轻重提按近似兰叶的衣纹,标志着用笔的进一步发展。转折快利、顿挫分明的描法到南宋才开始流行。

山水画起初不讲究比例,“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它的时代风格。等到画家知道只要按照比例就可以将大自然缩写到画幅之中,又不禁对此“奇迹”大为叹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早期山水多摄取全形,到南宋李唐、马远、夏圭诸家截取山腰、山脚、取景才向另一种局势发展。北宋大家如李成、郭熙,所画树石皆中原景色,南宋才出现水天空濛的一角“残山剩水”,这和宋室偏安江南是分不开的。元代文人画讲求笔情墨韵,不以形似为工,使山水画面目又为之一变。

绘画中服饰器物,反映的时代特征更为鲜明。古代画家也有画错了前代衣冠制度的,但只有混淆了前代已有的,而一般不会预先画出当时尚未有的, 如画中出现有戴红顶花翎的人物,绝不会是清以前的作品。

书画件幅也有它的时代特征。北宋人常画高头大卷。团扇宋元均有,明代较少,清道光时才又时兴。折扇明初流行起来,初时用来写字,后来才作画。对联产生于明代晚期,清乾隆以后开始流行。

  1. 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还要具体,更易捉摸。书画家各人思想不同,性格不同,审美观不同,习惯不同,甚至使用的工具都不同,作品自然也就互有差异。作画时的运笔、线条、构图、人物无不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风格特征。当然,要熟悉各个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并非易事,光是记清各个书画家的名号, 都需花很多的时间。但一旦掌握了,对鉴定大有用处。就象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写的字,一看便知是谁写的。

  1. 纸绢

书画家各有自己喜用的纸绢,这不仅与他们的艺术表现有关,也与获取的方便程度有关。如米蒂喜用一种黄色纸,刘墉、梁同书等人喜用蜡笺。米蒂、欧阳修都用过一种白色发灰的纸,只北宋有。明大家沈周、文征明常用一种白棉纸,纸松而易变黑。

绢也有很多种。宋画院所用的绢,光句细致,历久不纰。明中期有一种粗绢,疏透如纱,张平山常用。

早期绘画多用绢,如宋代画家马远、夏圭等,多用水墨烘染,故绢素为宜;后期绘画多用纸,自元以来的文人画偏重皴擦,用纸便于表现。

  1. 印章

由于印章的质地比较坚固,某一家的印章可以延续若干年,甚至一生。所以从印章的真伪来帮助判定作品的真伪,是有相当根据的。前代鉴定家, 尤其是 19、20 世纪之交的收藏家曾将印章视为鉴定字画的主要依据。

唐宋作品盖有图章的较少,没盖章亦算完卷。宋以前大多用铜章,偶尔也用象牙、犀牛角作章。明初王冕开始用花乳石作章,明中叶后才有青田、寿山、昌化等各种石章。作伪者或不明此理或为了容易刻,一律用石章。由于不同质料印章印迹不一,从中可分辨真伪。

不同时代和个人所用印泥亦不一样。宋人讲究的用蜜印,一般人用水印,

油印出现较晚。蜜印、水印色淡而模糊,与油印区别甚大。5.题跋

题跋可分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代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其作用在于说明创作过程、收藏关系或考证它的真与美。对有名贤题跋的字画,如能证明其所题跋为真,就不必查作品真伪作如何,一般是真迹无疑。古代名人字画无题跋已有收藏价值,如果再伪作题跋,被人发现后岂不破坏原作的价值,没人干此蠢事。所以题跋是假作品必伪,题跋若是真迹,作品大多为真。

  1. 收藏印章

收藏印章对字画鉴定有一定帮助。一则是有些烜赫名迹经过历代鉴赏家盖上自己的收藏印章,可以弄清它的传世经过;二则是眼力特别高的鉴赏家所盖的收藏印章,大多为精品;三是收藏印章可以为作品创作的下限年代提供可靠的依据,即作品创作年代不晚于收藏年代。

  1. 装裱

各时代的绫、锦、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因而它和装裱形式也有密切关系。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手法各异。熟悉了以后。一看装裱便知是何时、何地的裱工,从而为鉴定提供了线索。

  1. 墨色

墨色由于时间长久,会有一些特征。宋代及其以前作品。其墨色上会出现一层白霜,细看则无,剥刮也不褪去。墨色之内有一层霉苔,似隐似理, 亦剥刮不退。元明作品虽晚于宋代,墨色也深入里面。新作或伪作墨色均在表面。

  1. 著录

前人对于看过或收藏过的字画,往往著录成书。著录者多数在鉴定上花了一番功夫,虽然难免有误,但大多是正确的,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著录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收藏,如安岐的《墨缘汇观》、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各朝内府的收藏者著录,如赵佶的《宣和书画谱》亦属此类。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的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题跋记》、吴其贞的《书画记》、吴升的《大观录》、顾复的《平生壮观》等。

(二)字画作伪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字画投资者欲意在艺术品市场上有所作为,

避免上当受骗,必须了解各种作伪手段,以便采取针锋相对的防治办法。一般而言,字画作伪主要有以下办法:

  1. 摹仿

摹仿是字画作伪最常用的办法。旧时有些字画商专招收小学徒,让他们分别模仿古时名家的笔墨真迹。过得十数年后,终有人能达到以假乱真之程度。此时老板就让学徒按该名家笔法自行自意设词绘画,然后用熏旧法将作品变旧,并用旧式样装裱,拿到该名家故里或活动时间较长的地方去卖个好价钱。现在在名家故里或旅游发达地区,仍有人采用摹仿手段伪造名家字画。

  1. 割改题款

所谓割改题款是指割去字画原有题款,改用他人题款。此时,原字画作者一般技艺较佳,唯名气不高,卖不了高价。割改题款者了解到其师家某一

名人或其作品与某一名人作品风格相近时,往往将其原有题款挖去,仿补上该名人题款,以期卖个好价钱。由于古字画年代久远,残缺在所难免,一般情况下不会怀疑遭到割款。作伪者也就常常能够得逞。

3,补题款

宋元人作画,很多不题款。明清字画无题款者也甚多。补名家题款,抬高作品价值,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一种作伪手段。

  1. 新画染旧

新画染旧最常用的是两种颜色:一是鼠灰,一是麦黄。鼠灰色是用糊墙旧纸加碱水与画一起煮,煮完晒干即成。麦黄色系用红糖水调藤黄染到画上, 然后加一层香灰。

  1. 揭裱旧字画

自明代起,字画多用宣纸。宣纸制造工艺特殊,一次制作多不匀平。因而必先做极薄一层,随所用之价值而加层。普通所用的宣纸系四五层叠裱为一张,厚的能达十数层,这样一张宣纸可揭出好几张。

名贵字画一落入作伪者手中,往往将原件揭得尽可能多。揭掉一层,墨色必减。作伪者就先用普通宣纸托上,墨迹轻淡处依样添补,露出新墨迹处就用熏旧法处理。字画投资者若有名贵书法欲装裱时,切应注意,防止上层最好的部分被人揭去。

  1. 利用旧纸仿作

鉴别古字画,若纸料与作者年代不符,必瞩伪作无疑,因而用旧纸作伪也便应运而生。解放前上海曾有人用白棉纸的明版书,切下天地头,泡成纸浆,重制成小幅笺纸,看起来和明朝纸质料一样,用来作伪,不易分辨。

  1. 补描

字画自晋代产生,距今已有 1600 多年,年代久远,因而许多唐宋残缺, 没有收藏价值,收藏只能廉价处理。这些作品一到作伪者手中,往往用与原件相同的旧纸加以重新装裱,然后请精于字画之人照样或酌照原意加以添补,充当原件以售高价。

  1. 利用旧著录作伪

作伪者伪造作品时怕露馅,必须找些根据,以坚定购藏者的信心。他们往往从旧著录中寻找出只言片语,然后利用这些传闻伪造作品。如《香祖笔记》载,康熙在处理政事之余,喜好书射,曾赐王士祯大字一幅,共 27 字。于是作伪者伪造出此字幅,使爱好收集康熙书法的人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