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投资高手

(一)眼光敏锐的珠宝投资者

法籍华人成之凡女士对收藏、投资珠宝有着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她在谈到如何投资珠宝时,曾说过,投资珠宝、金银首饰,要买有签名

的、名家设计的款式,这样既可保值,又可以升值。

她手上戴的戒指,是一枚 18K 金戒指,外形酷似卷起的蜗牛,内壁刻有制作年代、号码及设计师的名字。此戒指是 1950 年制作的。她 50 年代刚到法国时,花了 6000 法郎将其买下。可是现在,60000 法郎也难以买到了,已经成了古董。

因为这是手工制作的高档首饰,式样各不相同,具有艺术价值。而那些大众化的首饰,则是机器制作的,千篇一律,其收藏、投资价值远不及前者。

1970 年,成之凡女士逛巴黎市场,偶然发现了一种银制发卡,制作年代

是 1900 年。当时法国有一股崇尚东方文化的思潮,发卡设计样式象白菊花, 是日本人所喜爱的,当时很便宜。成女士一看见这种发卡,就欣喜若狂,便一鼓作气把巴黎小店出售的这种发卡统统买回去。

这一举动当时使很多人感到非常奇怪。然而 1973 年,巴黎城有人发现了这种发卡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掀起了银制发卡购买热。可是人们四处搜罗,巴黎市场已经没有此货了。原来,成女士凭着她敏锐的眼光,断定这种银制发卡很有投资前景,于是把全巴黎的银制发卡都购买一空,如此一来, 银制发卡就成了高价出售的宝物。

(二)使珠宝店平民化的珠宝大王

英国人拉特纳 6 年前接管了他父亲遗贸下来的珠宝店。那时的珠宝店是华丽而肃穆的殿堂,一般顾客望而却步,因此生意清淡。

拉特纳决心一改前辈的经营思想,把珠宝店办成使下层群众、普通顾客也能接受的廉价商店。在他的珠宝店里甚至有便宜到 99 便士的饰品,这在英国的珠宝店里实属罕见。

拉特纳的这一做法遭到了绝大多数同行的非议,他们嘲笑拉特纳把神圣的殿堂降到了杂货铺的水平。然而这一新的经营思想却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也给拉特纳带来了滚滚财源。

如今,他已拥有 600 多家珠宝店,他的公司不仅独霸英国,而且打入了

美国,成为世界上赢利最高的珠宝公司,资产总值达到 5 亿英镑之多。

(三)巧造新闻,珠宝商获暴利

1985 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举行婚礼,成为轰动英国和全世界的新闻。戴安娜王妃容貌出众,仪态楚楚动人,使绝大多数英国人倾倒、仰慕。当时,伦敦有一位珠宝店老板,他灵机一动,认为抓住公众对盛典的专

注心理,拍一组广告剧,必定能使濒临倒闭的珠宝店摆脱危机。于是,他挖空心思地找到了一位酷似戴安娜王妃的模特儿,对她的服饰、发型、神态、气质各方面作了一番煞费苦心的模仿训练。

一天晚上,这家珠宝店灯火辉煌,老板衣冠楚楚,神采奕奕地站在店门口,似乎是在恭候要人光临。

此举顿时吸引了过路行人,他们驻足观望。不一会儿,一辆高级卧车缓缓停在门口,“戴安娜王妃”从容地从车上走下,嫣然一笑,向聚拢来的行人点头致意。崇拜戴安娜王妃的众人都蜂拥而上,想一睹王妃的翩翩风采。有的青少年还为吻了“戴安娜王妃”的车而得意非凡。

事先接到珠宝商暗示有“佳宾”光临的电视台记者,急忙打开摄像机。警察怕影响王妃活动而急忙维持秩序。

珠宝店老板此时则笑容可掬地感谢“王妃”的光临。彬彬有礼地接待“王妃”参观,店员相继向王妃介绍项链、耳环、钻石、翡翠等各种贵重珠宝首饰。“戴安娜王妃”面露赞许之色,满意地挑选了几件。

第二天,电视台便播放了这段新闻录像,因受老板的关照,被蒙在鼓里的记者把它拍成“默片”,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解说词。屏幕上出现的是热烈非常的场面和珠宝店的地址。

电视录像播放后,震动了全伦敦城,人们纷纷传播这一新闻,崇拜戴安娜王妃的青年人更是爱屋及乌,络绎不绝地跑到这家珠宝店来抢购“戴安娜王妃”称赞过的各种珠宝首饰。原来门可罗雀的珠宝店一下于变得门庭著市、生意兴隆起来,几天的营业额远远超过开业多年的总和。

但这则新闻惊动了皇家发言人,他郑重声明:“经查日程安排,戴安娜王妃并没有去过那家珠宝店。”发了财的珠宝店老板却振振有词地说:“电视片中没有一句话,我也没有说贵宾就是戴安娜王妃,这在法律上不能构成欺君之罪,是围观的公众想当然地把模特儿当作王妃了。”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