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教育诗》的马卡连柯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铁路技工的家里。1905 年他以优秀的学业成绩从克列门楚格市立学校附设的一年制师资训练班获得国民教师资格,被任命为铁路学校的教师。

马卡连柯教师生涯的最初几年,正值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由于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被当局赶出了克留可夫。1911 年,马卡连柯接受赫尔逊省多林斯卡亚车站铁路学校的聘请去做教师。1914 年进了波尔塔夫师范学院。三年后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1917 年 9 月,马卡连柯担任了克留可夫铁路高级小学校长。适逢十月革命胜利,他受到了极大鼓舞。“十月革命之后,在我的面前展开了无限的远景。我这个教育匠当时完全为这种远景陶醉了,陶醉到痴忱向往,忘其所以。”此后他的教育才能开始得到充分发挥。

十月革命后,为了教育流浪和犯罪儿童,马卡连柯在波尔塔瓦创建了“高尔基工学团”。他说:“肯定人的价值,洗清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的身上遗留下来的污秽,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高尔基的作品所教导我们的一切。”这是他创办工学团的目的。他在工学团的艰苦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违法者和流浪儿童变成了苏维埃新人。不少人后来上了大学,成了教师、医生、画家和学者,有些人成了先进生产者和卫国战争的英雄。 1927 年,他离开工学团,组织并领导同一性质的“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

公社”。他进一步发展了工学团的经验,创造了在集体中把教学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在公社中成立 10 年制完全中学和工厂,社员既是学生又是技术工人。但是,同许许多多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者一样,他的改革遭到了某些人的非难,他最后被迫离开公社。马卡连柯并没有屈服,在高尔基的鼓励和指导下,他开始运用文学的形式来总结自己 15 年的教育经验。经

过 10 年的艰苦努力,《教育诗》发表了,它是马卡连柯光辉业绩的真实写照。

1939 年 2 月 1 日,苏联政府授予马卡连柯劳动红旗勋章。因长年劳累过度,

同年 4 月 1 日他突然病逝。

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文艺著作多达 100 多篇(本),数百万字, 其中著名的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等。他的许多著作被译为中、英、法、德等文字,广为传播。

马卡连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与资产阶级的“自由教育论”、“儿童学”等错误理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他把自己创造的教育经验概括成“三育”综合教育,也就是集体教育、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综合教育。

他的集体教育理论,被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他认为,集体不是许多单个人的一种简单聚集,集体是有共同奋斗目标的人群。集体是靠纪律紧密联系的。强调教师必须善于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学生个人进行更为广泛与严格的教育;在对学生个人的教育中,必须要求他对集体负责,给集体以积极的影响;教育工作要在保持与发展集体的优秀传统中,使集体永不停滞,一往直前。

在劳动教育理论中,他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一致性,劳动教育与生产产品的过程相联系,以及把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一般原则,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养成共产主义的道德思想品质,并使脑力与体力得到统一发展。

在纪律教育理论中,马卡连柯论述了社会主义纪律与纪律教育的实质, 并指出纪律教育的基本特征应是严格的纪律形式与个人的自觉性的充分结 合。在“三育”中,马卡连柯始终强调了一条教育原则: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1950 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成立“马卡连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卡连柯全集》(7 卷本)。中国于 1957~1959 年翻译出版了这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