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作家雨果

一个夏天的中午,有位少年从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经过,看见一大群人围在一根木柱周围,木柱上绑着一个衣衫槛楼的年轻姑娘。她颈上锁着铁圈, 脚边放着一炉烧红的木炭,一把烙铁插在炭火里。木柱上的告示说,这个女人犯了“仆役盗窃罪”。时钟敲了 12 下,一个面目凶恶的男人走过来,一把撕开姑娘的衣衫,随后抓起烧红的烙铁,往姑娘赤裸的脊背上烙去。一阵白色的烟雾遮没了行刑人的可憎面孔,姑娘惨叫着昏死过去。这悲惨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少年的心上,他“下决心要永远和法律的恶劣行为作斗争”。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成为法国著名人道主义作家的维克多·雨果。他的许多小说中那些被压迫、被损害的艺术形象,都有着这个女子的影子。他的作品也因此有着明显的人道主义倾向。

雨果生于 1802 年 2 月 26 日,他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个将军。幼年时, 他随父亲到过风光明媚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11 岁时,跟着母亲和两个哥哥返回巴黎,居住在一所古老的修道院里。他母亲是个拥护王室的保王主

义者,对雨果有很深的影响。在雨果青年时代创作的一些作品中,如《短歌行与民谣集》、《布格—雅加尔》等,流露出保王主义的思想,受到路易十八的赏赐。

从 1826 年开始,雨果的保王主义立场发生转变,在文学创作上转向了浪漫主义。1827 年他发表了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系 17 世纪英国革命家)和《克伦威尔序言》。剧本因不符合舞台演出要求而未能上演,但

《序言》却成为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表明了雨果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1830 年,雨果发表了他的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爱那尼》,此剧首次公演,便大获成功。

1831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 15 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写的是善良的无辜者遭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女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对她动了邪念,企图占为己有, 当他发现她另有所爱时,又刺杀了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少女被判死刑,行刑之日,圣母院丑怪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把她从刑场上救出,安置在圣母院避难,对她加以保护和照顾。但教会诬陷爱斯梅哈尔达是反宗教的女巫,法院决定逮捕她。克洛德趁机把她劫出圣母院,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把这位少女交给追捕的官兵。在行刑那天,愤怒的加西莫多把克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他自己也到公墓自尽在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旁边。小说揭露了中世纪教会的虚伪和狠毒,痛斥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赞扬了被压迫妇女的高贵品质。

1851 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宣布帝制,大肆进行镇压,雨果和他的同伴发表宣言试图反抗,但遭到失败。他被迫逃往国外,开始了长达19 年的流亡生活。他先后居住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大西洋中的英属泽西岛和格恩济岛。在流亡期间,他拒绝了路易·波拿巴的大赦,创作了卓越的政治讽刺诗集《惩罚集》、《静观集》。同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最为著名。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工人,一直帮助贫穷的姐姐养活 7

个可怜的孩子。在饥寒交迫下,他偷了块面包,被人抓住后判了 5 年苦役。

他在监狱中曾四次逃跑,被加重处罚,前后在监狱里度过 19 年。出狱后,他在一个主教的感化下,立志为善。他改名换姓,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致富,在一个小城里兴办各种慈善福利事业,促进了城市的繁荣,被选为市长。正当他大展鸿图时,却被警长沙威认出是原来的苦役犯。冉阿让为了解救一个无辜者,他向法庭承认了自己的真实姓名,遭到逮捕。他从监狱中逃了出来,在沙威的不断追捕下,继续做善事。他收养了一个死于贫困的女工的女儿珂赛特,带她隐居在巴黎。珂赛特长大成人后,与青年马利尤斯相爱。马利尤斯参加 1832 年的起义,身负重伤,被冉阿让从下水道救出。冉阿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长期追捕他的沙威陷入精神崩溃状态,终于投河自尽。冉

阿让的真实身分被马利尤斯了解后,一度遭到他们夫妇的疏远。在他临终前, 他们终于把爱给了他,使他平静地离开了这个悲惨的世界,冉阿让是个历尽苦难,却成了对人类社会充满博爱的基督式的化身。雨果深信,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性愈益败坏,只有道德感化才是医治社会灾难的化身。

1870 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回到祖国,呼吁人民反对德国入侵,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1871 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他竭力保护受迫害的公社革命者,并发表了诗集《凶年集》其中不少诗篇歌颂了巴黎公社的战斗者。此时他还写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1793 年为创作背景,描写法兰西共和国军队镇压旺代地区反革命叛乱的事迹。小说宣扬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人道主义”的观点,既显示了他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明显特点,也反映了他思想上的不足之处。

1885 年雨果逝世。为了对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表示最大的敬意,法国人民为雨果举行了国葬。在成千上万的送葬者的行列里,有曾经参加起义并遭受迫害的巴黎公社的社员。雨果被安葬在专门存放伟人遗体的先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