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主题的提炼

如前所述,记叙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人、事、景、物等表现对象进

① 《樊川文集·答庄充书》。

② 《续诗品·崇意》。

③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初中语文》第五册。

①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高中语文》第二册。

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之后所得出的基本的思想认识。所谓确立主题,就是说作者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的本质, 形成一个明确的、基本的思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往往蕴藏在大量的表面现象之中就像金属蕴藏在大量的矿石之中一样。为了取得金属,就要对矿石进行冶炼;同理,为了确立主题,就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人们也把确立主题的工作形象化地称之为“提炼主题”了。

写作一篇记叙文,要想较好地完成提炼主题的任务,就必须掌握提炼主题的方法,并且懂得提炼主题的基本原则。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提炼主题的方法

主题蕴藏在大量的材料之中。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练主题不能以笼统的印象为依据,而要依靠科学的思维方法。总的来看,提炼主题包括“提取”和“熔炼”两层意思。首先,要写一篇记叙文,就要收集许多材料。这些材料中包含着什么思想内容,必须经过分析研究,一个一个地抽象出来,这就是“提取”的含义。其次,从大量材料中抽取出来的思想内容,可能是极其复杂的,就是一项材料,也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因此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把复杂的思想内容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融合成一个简单、明确而又精粹、深刻的思想,这就是“熔炼”的含义。经过先提取、后熔炼的一番加工制作, 材料中全部的思想内容,便升华为一个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往往只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个中心思想还具有高度的凝聚力,文章中所有的思想内容都要向它看齐、向它靠拢。这样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了。

具体地说,提炼主题的工作,要经过这样三个步骤:第一步,把所有的材料加以排列,分析研究每个单项材料包含怎样的思想内容;第二步,将性质相同或近似的思想内容加以归并,明确全部材料显示了哪几个方面的思想意义;第三步,研究各方面的思想意义的相互关系,区别主次轻重,从而最终确立主题。下面以《藤野先生卜文中的第 9 段至第

23 段为例,说明怎样按照上述三个步骤,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主题:

  1. 分析各单项材料的思想内容:

材料一:藤野先生有时忘记带领结。——生活马虎,不注意服饰小节。

材料二:藤野先生冬天穿一件旧外套,致使被疑心为扒手。——生活马虎,不讲究用衣着表示身份地位。

材料三:藤野先生研究室见闻。——热心从事科研,研究头骨确有成果。

材料四:藤野先生认真查阅批发鲁迅的课堂笔记。——关心中国留学生能否听懂日语授课内容,不仅管“教”,而且管“学。

材料五:藤野先生改正鲁迅错画的血管图,教育鲁迅尊重实物。—

—关心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了所学知识,是否养成了适应学科特点的学风,也体现了管“教”管“学”。

材料六:藤野先生耽心鲁迅不肯解剖尸体,事实使他转为放心。—

—关心学生是否能树立科学精神、突破敬重鬼神的思想束缚,仍旧体现

了管“教”管“学”。

材料七: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热心从事科研,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其热心程度竟至于忘记了会使对方为难。

  1. 将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内容加以归并。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都是生活上马虎,不拘服饰细节,不以衣着表示身份地位。这是藤野先生思想性格的一个方面。

材料三和材料七,反映的都是热心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这是藤野先生思想性格的又一方面。

材料四、材料五和材料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是藤野先生思想性格的第三个方面。

  1. 研究各方面思想意义的关系,从而确立主题。

藤野先生是医学专门学校的教授,教学和科研是他的社会责任。他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并且热心从事科研,表明他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人是社会性的生物,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观念。

系不系领结和穿什么样的外套,纯属于私生活问题,本身不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但是,如果把私生活问题和具有不同社会意义的问题联系起来看,那么,私生活问题也可能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如果一个人工作上马马虎虎、粗枝大叶,那么,不系领结,穿一件令人疑心的的旧外套,就可以成为他行为极不负责的佐证。而藤野先生对教学十分认真、对科研十分热心,那么,生活上的马虎就从反面证实了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因而无心也无暇顾及生活细节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便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应用上述七项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应该是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科研工作满腔热忱的精神了。

(二)提炼主题的原则

  1. 正确。

正确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起码的要求。对于写作记叙文来说,主题正确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作者提炼出来的主题,必须符合他所要表现人、事、景、物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准确地揭示这些人、事、景、物自身固有的意义。这就是说,作者在提炼主题的时候,既不能不顾表现对象自身固有的意义的大小,而任意地拔高或贬低,更不能脱离表现对象的实际情况, 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另一方面,作者对他所要表现的人、事、景、物做出的评价,必须符合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思想认识,有助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不能相反。我国古代的学者就曾经提出过“文须有益于天下”①的主张。在今天,我们更应该进一步认识,所谓“有益于天下”,就是要“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并且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②。

  1. 集中。

集中是对文章主题的另一个起码的要求。对于写作记叙文来说,主

① 顾炎武:《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②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辞》。

题集中意味着文章所要表现的人、事、景、物及其含义,不论如何众多、如何复杂,作者都必须找到他们的共同点,用一个主要的思想把他们串联在一起。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③。

著名作家魏巍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想告诉人家这个,又告诉人家那个”,“哪个意思也没说透,怎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呢?”④他说的这些话提示我们, 在一篇文章中,要想同时表现许多主题,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杂乱、没有主题,而要做到集中表现一个主题,根本的一条是写作目的简单明确。

  1. 深刻。

深刻是对文章主题较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写作记叙文来说,主题深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说,作者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容量大,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一篇叙事文章,表现的可能只有一件事或少数几件事;一篇记人的文章, 表现的也可能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但是,作者通过极少量的人或事,概括了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的共同本质,使读者通过了解极少量的客观事物,认识广泛适用的道理。

其二是说,作者提炼出来的主题,对事物本质琢磨和透彻,具有很深的洞察力。一篇记叙文,所写的固然是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客观事物, 但是作者经过周密、细致、深入的思考,不但认清了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本质,而且洞察了特定事物与一般事物本质的联系,从而把某个具体认识,升华为抽象的哲理。

那些优秀的记叙文名篇,往往都具有主题深刻的特点。比如,古往今来,许多人写文章赞美松树巍然挺拔、常青不凋的形象,并以此象征人们坚定忠贞的品格,应该说这类主题是有意义的,但未必都深刻。陶铸写《松树的风格》一文时,经过周密、细致、深入的思考,牢牢抓住松树“随处生长,要求于人甚少,粉身碎骨,给予人甚多”的特征,联想到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的自述,从而提炼出自己的主题:“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这就是把对松树这一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了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哲理高度,从而使主体变得异常深刻了。又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文中记叙了“游华山后洞而不能穷”这样一件小事,但经过作者的提炼,把这件小事抽象为“险以远的目标为何不易达到”的问题,从而阐明了可以广泛应用于干事业、做学问的道理,同样使文章的主题达到了相当深刻的程度。

  1. 新颖。

新颖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对于记叙文来说,主题新颖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记叙文的主题新颖,首先在于从新鲜事物中提炼出新鲜的思想观点。记叙文的表现对象是客观事物,而客观事物本身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有认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人们在记叙

③ 刘熙载:《艺概·经义概》。

④ 《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中总是表现同样的事物、同样的主题,那么记叙文就变成僵死的木乃伊了。因此,“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①就不但是一切实际工作的指导方针,同样也是我们写作记叙文和其他文章的指导方针了。

其次,记叙文的主题新颖,有时也在于提炼主题时选取新颖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的道理。也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有些主题,早已有人表现过,但只要变换一下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位、角度,依然可以悟出新的道理。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不管主题新颖的佳作。比如,《汉堡港的变奏》③一文,作者选取的题材是我国远洋货轮“汉川”号打破了汉堡港百年不变的工作节奏。这是一个新鲜的事件。作者表现的主题是我国远洋航运事业迅速成长,远洋航运的人才也在迅速成长,这是一个从新鲜事件中提炼出来的新鲜思想,因而构成了新颖的主题。又比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①一文,本来是要表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苦心钻研植棉技术的精神,这一主题是屡见不鲜的。但本文的作者们变换了提炼主题的角度,避开了常见的为克服技术难关百折不挠的精神(吴吉昌榜样是充满这种精神的),而致力于发掘“十年浩劫”对他的摧残,以及他“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啥也别想挡住俺”的革命精神。提练主题的角度一改变,文章的时代感就增强了,主题也就变得新鲜了。

上面所说的这四条原则中,前面两条是起码的要求,是衡量主题是否合格的基本尺度;后面两条是较高的要求,是评定主题质量高低的基本依据。初学写记叙文,自然首先要做到正确的集中,但同时也不要忘记以深刻和新颖来鞭策自己。只有全面理解这四条原则,并且努力付诸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提炼主题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