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记叙文的结构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

结构是从建筑学中借用来的术语,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如果我们把文章比喻为人,把材料比喻为血肉,把主题比喻为灵魂的话,那么,结构就可以比喻为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依附,不能构成人的形体,灵魂也就无处寄托了。同样,没有结构,各种材料有如一团乱麻,不能形成一篇文章,主题也就无从表现了。因此, 结构是文章的第三个要素,要写成一篇文章,就不能不认真考虑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

结构是表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各种类型文章的内容不同,因而结构的总体设计也必然不同。对于记叙文写作来说,结构的总体设计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必须适应客观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律。叙事文章以事件为表现对象。事件自身总是按照“发生→发展→高

潮→结局”的规律运动,因此,叙事文章也大体上要按照这个程式来安排结构。有时,为一表明事件产生的背景和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要在“发生”之前加一个“序幕”,在“结局”之后加一个“尾声”。有时,出于表现主题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采用“倒叙”的手法,把“发展”高潮和“结局”三个环节中的一个提前,放到“发生”的前面。但不论是增加“序幕”和“尾声”,还是采用“倒叙”,都只是局部变化,而这个结构的基本程式并没有改变。

记人文章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人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经历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记人文章的结构或是按时间顺序纵向展示人的行为经历,或是按事情的性质归类横向排列人的行为经历。

写景状物文章的表现对象是自然风光或社会景观。自然,风光或社会景观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而且具有不同的侧面,因此,写景状物文章通常要按照空间位置或观察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

(二)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必须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文章全部内容的基本思想认识。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必须有利于表现主题,才能把众多的材料、复杂地思想内容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①的效果。比如,写叙事文章,在“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程式还是采用“倒叙”的方式,都要根据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来决定。写记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纵向串连人物的行为经历,还是按事情性质横向排列人物的行为经历,也要根据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来决定。

(三)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还要考虑不同体裁的不同要求。 记叙文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其中包括着许多不同的体裁。有些

体裁,对文章的结构有独特的要求。因此,在规划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

① 见第二章。

计时,必须考虑到文章的体裁。

例如,新闻体裁的结构,有一个相当固定的模式,依次由由头、导语、主体、结语组成。由头说明发生新闻的单位、地点、时间和方式; 导语概述新闻中的主要事实或主题;主体全面地、具体地讲述事实,有时可以插入少量评论;结语预测事件的前景或阐明事件的意义。

又如,名人传记的结构,一般要求严格按照事实的时间顺序排列传主的行为经历,不可随意运用“倒叙”或添加“序幕”、“尾声”一类的成分。

至于散文的结构,除了必须遵循其余三项共同的基本原则之外,没有任何独特的要求,给作者留有相当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

(四)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要力求新颖,避免公式化。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当代高科技社会中,大部分物质产品趋向“标准化”,即强调同类产品按照统一规格进行生产。但精神产品则一如既往,以“标新”为最高准则。在前面的两章中,我们曾经谈到,选取材料要求新颖,确立主题也要求新颖。在这里,我们还要指出,设计文章的在结构,同样要求新颖。对于精神产品这个特点,马克思曾经尖锐地指出:“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我们强调记叙文结构的总体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决不是主张记叙文必须按照同一个公式去安排结构。按照同一个公式去安排文章结构,不但束缚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这种公式化的结构本身也必然丧失生命力,“八股文”的灭亡,就是一个明证。

但是,对于初学写作记叙文的人来说,结构上的“标新”毕竟还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正如开始学习写毛笔字,免不了要“描红模子”, 开始学画画常要从“临摹”入手一样,开始学习安排记叙文的结构,也不妨从“模仿”入手。因此,了解一些记叙文常用的结构的方式,还是很有益处的。下面就介绍五种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式。

(一)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每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和时间的推移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的行为经历,也总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依次出现的。因此,许多作者都常常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陆定一写的《老山界》①,记叙红军长征时翻越老山界的情况,就是按行军的时间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下午动身,在山路转弯处发现一户瑶民;天黑了,来到山脚下,见到一片竹林;黑夜,打着火把翻山;夜半,奉命睡在山路上;次日黎明,继续前进;下午,终于到达山顶,然后开始下山。文章中的时间脉胳清楚,条理也就分明了。

谢雪畴的《“老虎团”的结局》,也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全文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这是“序幕”; 最后一段写接到吃掉“老虎”的命令,这是事件的开端,文章即以此做为“第一天”。第二部分,写事件的发展,开头与第一部分衔接,指出

①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初中语文》第一册。

这是接到命令的“第二天”;此后,又用“当天夜里”“天快明时”“待到第二个黑夜”“天大明时”“中午过后”“当天晚上”“以后的几天中”和“到第七天”等词语,清楚地介绍了接到命令后的一周里,敌我双方在前哨战中的态势。第三部分,写事件的高潮和结局,开头指明总攻的时间是“十二月九日晚上”,用“半个小时后”表明歼灭“老虎团” 大约所用时间,结尾一段是“尾声”,写敌军反扑未能成功,点明时间是“总攻获胜后的第二天”。这篇文章记叙一个复杂的事件,包括敌我双方的行动和多方面的起伏跌宕,但作者牢牢把握时间线索,全文结构有条不紊,次第井然。

(二)按照空间位置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进展都以一定的空间为背景,自然风光和社会景观也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许多作者也常常按照空间位置安排记叙文的结构。具体地说,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形式,假定作者处于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由此推断其他人或物所处的空间位置。朱自清的《威尼斯》就是这样安排结构的。从全篇来看,作者以圣马克方场为观察点,指出“方场南面临着一条运河”, “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 这就把城市建筑大的轮廓清楚地勾画出来了。从局部来看,作者叙述圣马克方场中的建筑群时,又是以“方场东边居中”的圣马克堂做为观察点的,然后依次指出:“钟楼便在它的右首”,再“向右是‘新衙门’”; 而“教堂左首是‘老衙门’”;“紧挨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从局部到整体,每一处景观的位置都是清楚的。

第二种形式,是使作者处于行动之中,按照行动路线,逐个展现客观事物。古人把这种结构方式称为“移步换形”。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①,就是这样安排结构的。作者按照自己登泰山的路线,依次写的: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一天门——孔子登临处——

天阶——长门洞——经石峪——黄岘岭——二天门——云步桥——慢十八盘——升仙坊——紧十八盘——南天门。游览的路线交待清楚了,文章的结构也就严谨而有序了。

(三)将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结合起来,安排记叙文的结构,这也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完全一致,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文章首先写“天已微明”“启航续行”“进入瞿塘峡”。接着写“八点二十分”“抬头望处,已是巫山”“紧贴山脚进入峡口”。再往下是,“十点”“穿过了巫峡”“冲入第三峡——西陵峡”。最后写“中午”“驶下”西陵峡最后一个险滩“崆岭滩”从而结束了三峡航程。峡最后一个险滩“崆岭滩”,从而结束了三峡航程。

第二种形式,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结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见》就属于这一类。全文十一个小标题都是标明时间的,因而从大体上看全文是按照时间推移的纵向顺序安排结构的。但是,第二个小标题“二月二日”下面,地点是平陆县,

①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高中语文》第一册。

而第三个小标题“就在同一时间内”,地点转移到了茅津渡口和三门峡市,同样,第九个小标题“夜里十一点二十三分”,地点在天空中,飞机准备空投药物,而第十一个小标题“就在同一时间内”在平陆县地面, 一辆汽车在等候运送空投下来的药品。这四部分分为两组,两两并列, 是按照空间位置变换的横向顺序安排结构的。因此,全文结构呈现出以时间为主、以空间为辅,两条线索,纵横交错的复杂格局。

(四)按照作者思想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中,作为事情的发端,作者写自己因

小时被螫,对蜜蜂“总不大喜欢”;作为事情的发展,作者写喝了荔枝蜜,又看到忙着采蜜忘记早晚的蜜蜂“不觉动了情”;作为事情的高潮, 作者写自己得知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之后,“心不禁一颤”,赞美蜜蜂“多么高尚啊”;作为事情的结局,作者写夜里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作者完成了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文章也就结束了。

(五)按照材料性质的分类,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全文一共选择了三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第一材料是松骨峰战斗,表现志愿军战士抗击美国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二个材料是马玉祥救朝鲜儿童,表现志愿军战士援助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三个材料是防空洞时一口炒面一口雪的艰苦生活,表现志愿军战士忠于祖国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按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顺序,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熔铸成一个整体,完成了结构全篇的任务。

上面介绍的这五种结构方式,仅是举例性质,远没有囊括记叙文结构方式的全部。但这五种结构方式,却是记叙文写作中经常采用的。初学写记叙文的人,不妨从模仿这些名家名篇的结构方式入手,待到运用较为自如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之后,再刻意创造更新更美的记叙文结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