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电视瘾”

“电视瘾”即看电视上瘾。60 年代的一些专家发现,过于沉湎于电视的儿童,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障碍。因看电视上瘾而导致适应障碍,被称作是“电视瘾”,有时也叫做“电视病”。有电视瘾的儿童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由于图像讯息比较容易吸引儿童,转移儿童对现实的注意力,儿童越来越依靠电视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从而脱离了其他活动。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后,可以逃避到电视中去,在无休无止的观看中,危机感消失了,儿童重又变得“充实” 和“满足”,忘记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看明天的电视节目,成了激励儿童生活的希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看电视越上瘾,对现实生活越不关心;越不关心,就越难适应社会;而越难适应,就越要更依赖电视。结果,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适应障碍。专家们认为,儿童看电视上瘾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倾向。

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自己是否有“电视瘾”,这些指标是: 1.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 4 小时以上。

  1. 不加选择地看电视。

  2. 除了看电视,对其他活动大都不感兴趣,尤其是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看电视成了最好的精神寄托。

  3.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只有其中一、两种表现,比如在假期中儿童、青少年可能每日看电视时间较长,但仍对其他活动非常感兴趣,还不能说是上“瘾”。如果同时具备上述四种表现,那么,就是非常典型的“电视瘾”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朋友或教师的帮助了。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患“电视病”。社会关系不好是指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紧张或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伙伴关系紧张(如总遭到伙伴排斥)以及师生关系紧张(如总感到教师不喜欢自己等)。这些儿童实际上是把电视当作缓解紧张的“药物”。但过度依赖“药物”,就会失去在现实中生活的勇气。

所以,儿童看电视要有自制力。所谓自制力包括两点:第一,要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看电视。第二,切不可将看电视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的青少年, 不能依靠电视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应该在成年人或朋友的帮助下,积极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