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系胡宗南逃跑
第五战区。河南信阳。
日军第二军3个师团沿大别山北麓包围武汉,遭到孙连仲将军左兵团的沉重打击,一路损兵折将,伤亡严重,只得调整部署,将由合肥开抵潢川的第三师团投入战斗,协同第十师团向信阳展开攻势。
10月4日,蒋介石为加强平汉路南段的防守,阻止敌人从北路迂回武汉,慌忙将胡宗南的第十七军团改编为豫南兵团,归第五战区指挥。
胡宗南的豫南兵团下辖3个军。
同日,国民党军委会还决定在第五战区成立以罗卓英为总司令的第五兵团,下辖包括胡宗南豫南兵团在内的部队共5个师,至信阳地区增援。武汉的卫戍任务,交由武汉警备司令郭忏将军负责。
罗卓英率部队由汉口乘军列北上,10月6日到达信阳南面的李家寨。
此时,胡宗南的部队已与日军第十师团在柳林车站附近交上了火。
应该说最初胡宗南部打得不错,在信阳附近歼敌五千余人,延缓了敌人占领信阳从北面直逼武汉的时间。
胡宗南也是浙江人,蒋介石的老乡。
本没有大的志向,如果不是因为下面两件事情对他的影响,也许他一辈子都会默默无闻。
一是他在县立高小教书时,与本校教员王微争夺校长的位置失败,他闷闷不乐;
二是父亲不准他与自己心爱的女子阿英成婚,逼迫他与一位粗俗的乡下女子成了亲。偏偏洞房花烛夜,他又发现妻子不是处女!
他差不多快绝望了,一怒之下,便于28岁那年离家出走,在别人资助下,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因后一件事情,他和父亲结下了难解之怨。
1935年,已是军长的胡宗南率部驻在徐州,他父亲从老家去看他,他拒而不见,说:“此人我不认识,叫他回去。”他父亲感到诧异,又让卫兵进去报告,他翻了脸:“哪里来的混帐老头,这样无赖,快把他撵走!”
从此以后,父子二人再未见面。
不足一米六的个头,可怜巴巴的样子,报考黄埔时被“刷”了下来,他在校门口暗自流泪。
真是命不该绝。恰巧被国民党元老、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看到,问明原委,替他开了一个“后门”,方才被录取,成为黄埔一期学生。
开学一个多月,校长蒋介石找他谈话。这是他飞黄腾达的开始。
蒋和胡曾有一段对话:
蒋:你是什么地方人?
胡:浙江湖州孝丰。
蒋:本校长是浙江奉化人,想你也知道……我们算是真正的同乡了。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今后我们要相互提携点。
胡:宗南不敢,今后全靠校长栽培。
蒋:当然要栽培、提携你们。你家母还健在吗?
胡:亲生母亲已不在人世了。
蒋:看来,你很可怜。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慈祥、最温暖的爱。想我每次离开奉化时,家母就哭得像泪人似的,我心里也不好受。放心吧,小同乡,本校长对你们是慈母的感情……
从此,胡宗南成了蒋校长的常客。
打起仗来,也真够玩命的,第一、二次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战斗中总是冲在最前面,然后参加北伐,已成了团长的胡宗南指挥1个团打败了孙传芳1个精锐师,俘虏了对方的1个军长及手下官兵八千余人。
不得了!
蒋介石也确实没忘记这个“小同乡”,不断给他加官进爵,视为“十三太保”之一。
他成为黄埔系中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的人,第一个进衔陆军上将和战区司令长官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去台湾前就获得上将衔的黄埔生。
本来,信阳之战,胡宗南的豫南兵团起初打得不错,自己虽损失不小,日军也没占什么便宜,第三、第十两个师团被围迫在信阳外围。
但他这时只留1个团守信阳,其余部队撤离。
信阳很快落入敌手。
嫡系、嫡系,蒋介石靠嫡系支撑江山,嫡系成全了他,嫡系也害了他。
到头来,是他自己害了自己。
胡宗南跑了,平汉路正面让开,武胜关瞬即失守。
至此,武汉的北面门户大开。
武汉保卫战到了最后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