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巍巍大别山

第五战区。大别山。

孙连仲将军为第五战区左兵团指挥官,负责大别山西北麓的防御作战。同时孙连仲还兼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当日军第三、第六师团等部在宿松、黄梅、广济一线与李品仙部恶战时,华中派遣军第二军于8月22日开始从合肥等地大举西犯,企图沿大别山北麓直取信阳,然后沿平汉线南下武汉,完成对武汉的战略包围。

六安、霍山位于大别山东麓,属于鄂豫皖三省的要冲地带,日军要想越过淮河流域进逼信阳,必须先侵占六安、霍山。

这一带是江北日军进攻武汉的必经之地,恶战是免不了的。自国民党军委会和蒋介石任命孙连仲为第五战区左兵团司令官,并责成他负责这一带的防御以来,孙连仲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在这儿大打一场,以期有效地阻滞西进的日军,取得武汉保卫战的胜利。

孙连仲经过认真思考,决定将指挥部暂时设在商城。

几辆破破烂烂的越野吉普和带蓬卡车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穿行,扬起呛人的黄尘,走在马路上的老百姓赶紧避让,孙连仲将军坐在最前面的吉普车里,双眉紧锁。他深知,战斗即将开始,他的左兵团将要迎接极为严峻的考验,而他的部队装备低劣,大多属于非嫡系,能抵挡住日军的飞机大炮和战车吗?

一天傍晚,孙连仲率领兵团指挥部抵达商城,参谋、机要人员马上架设电台,布置警戒,一派忙碌的景象。

大战前的气氛十分紧张。

孙连仲顾不上休息,逐次询问部队的到达位置和备战情况。

当时,孙连仲部拥有13个师,1个独立旅,战员约10万人。

孙连仲将5个军的部队背靠大别山,面向六安至信阳的公路进行了部署。

部队进驻完毕后,孙连仲下令将公路破坏掉,使敌人的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行。

大战前的几天里,孙连仲亲自巡视了一遍商城附近的阵地,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把工事构筑好,才能减少伤亡。”

作为武汉的前头堡,1938年夏天的大别山罩上了浓重的悲壮色彩。

大别山北麓的皱褶里,10万中国军人摩拳擦掌,严阵以待。

接踵而至的敌人,也正磨刀霍霍。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里,孙连仲并不特别出众。

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孙连仲原是冯玉祥的主要将领之一。19岁那年,他表示:“男儿应立志报效国家,岂能终老田园与草木同腐?从军之志、不可更改!”他冲破家庭的阻力,穿上了军装,成了冯玉祥手下的一名班长。

孙连仲颇具军人胆识,性格忠厚,作风朴实,言诺必行,军旅生活中既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又于作战取胜和地位升迁后毫无骄色。因此,同阶青年军官与之友好,士兵拥护。这些,都为他地位的不断上升创造了条件。

1915年“护国”战争时,孙连仲曾在一次战斗中,一人扛起238斤重的山炮带领士兵袭击敌人。1924年,他升任师长。

孙连仲对部队训练抓得紧,平日练兵时,他经常深入营连直接检查示范,与士兵一起操练演习;作战中,他与士兵在生活上同甘共苦,深受部下的爱戴。他对于军纪也要求很严,因而常常得到驻地群众的称赞。

中原大战后,孙连仲接受蒋介石的改编,被任命为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三十年代初,他曾多次率部攻打红军,胜少负多,引起了蒋介石不满。

芦沟桥事变爆发,孙连仲在一次高级军官会议上,慷慨陈词:“日本蓄意侵略我国已久,现国家命运已至最后关头,吾人须以全力报效国家,挽救危局,以尽军人天职!”全体军官听后深受感动。

随后,孙连仲率部北上抗日。

先是在北平西南郊,孙连仲将全部兵力投入,重创日军河边旅团;

然后在河北涿县,与日军坂垣征四郎师团血战;

1937年10月,为了保卫太原,孙连仲率部在山西娘子关附近,奋勇抗击日军川岸师团:

到了1918年春季,孙连仲所部又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孙部是台儿庄战役的主战部队,他以卓著的战功赢得了抗日名将的称誉。

抗战开始后,孙连仲将军的第二集团军是参战次数最多的部队之一。

1938年8月底。大别山北麓。连绵的阴雨淅淅沥沥飘个不停。

日军第十师团在筱冢义男中将的指挥下,冒着下个不停的阴雨,踏着泥泞的道路,从合肥以西地区出发,直奔六安。

守卫六安的是于学忠将军的第五十一军。

枪炮齐鸣,天摇地动。双方激战2天1夜,孙连仲估计拼得差不多了,命令第五十一军撤离六安。第十师团随即占领了六安。接着,日军沿六安至叶家集公路向黎集、固始等地攻击前进。

日军第十三师团,在师团长获洲立兵中将的指挥下,于8月27日从六安东南地区出发,进攻霍山。

守卫霍山的是冯治安将军的第七十七军第三十七师。

第三十七师硬是在日军精锐第十三师团的强大攻势下,坚守了2天2夜。

29日,天气晴朗,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照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日军抓住好天气,连续出动飞机轰炸国军阵地,第十三师团将第十九山炮联队和其它联队的山炮集中使用,猛烈轰击第七十七师阵地,工事大多被摧毁,中国军人死伤严重,孙连仲同意第七十七军撤出霍山。

随后,第十三师团连续猛攻,向前奔突,于9月1日,与守军隔史河而对峙。

第十三师团经过7天的连续作战,每个中队平均减员40人。

仗越打越大,双方的伤亡与日俱增。

但是,孙连仲将军不怕。他的主力部队还未用上。

至9月中旬,日军进攻的势头有增无减。敌人越是西进,遇到的抵抗也越强烈。孙连仲告诫各军、师指挥官,能守的,一定要坚守,没有他的命令,一律不准后撤。

蒋介石也致电孙连仲:“……务须严整纪律,振作精神,并须彼此切实联系,团结互助,协同动作,共灭敌寇……最后胜利即在目前,若我各军不自努力,无异自暴自弃,以后若有作战不力,擅自撤退,不与阵地共存亡者,将为败亡之罪人。应对部属信赏必罚,照连坐法严惩勿贷,即最高主管长官亦必照连坐法惩处。希勿负谆嘱。中正手令。”

其实不用蒋委员长“谆嘱”,孙连仲也会做到这一点。

抗战一年多来,他孙连仲什么时候擅自退却过?

9月13日,日军第十三、十六师团在进行了新的作战准备后,向商城进逼。第十师团的第三十旅团则在北面进行策应。

根据战场动态及预定计划,孙连仲命令田镇南将军的第三十军撤离商城,到商城以西及西南的沙窝、小界岭两路口、与宋希濂将军的第七十一军协同,在这条横越大别山通往武汉的要道两侧设防,依托有利地形,坚决阻止敌人由该地经麻城至武汉,以策应主力沿平汉路南段作战;

孙连仲又命令冯安邦将军的第四十二军一部继续商城附近作战,主力则在商城以南的山区通道沿线设防,阻止敌人由商城向南横越大别山,进攻武汉东北的麻城地区。

然后,孙连仲将指挥部设在小界岭以南的小山沟里。

经孙连仲这么一调整,他的部队更扼守住了大别山通往武汉的3条主要通道。

自血战台儿庄以来,孙连仲和他的部队又在焦急地等待即将来临的这一场恶仗。能否有效地迟滞北路日军进攻武汉。这一仗极为重要。

孙连仲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前方传来的消息令他一刻也不能安顿。

9月18日,大规模的战斗终于打响。

日军第十三、十六两个师团轮番冲击,孙连仲将军指挥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将士们士气高昂,第二集团军军歌响彻了大别山北麓,响彻了血与火交织的战场:

我们血战台儿庄,

誓把鬼子消灭光。

杀敌有功,

保阵地,

挥师北上芦沟桥,

弟兄奋战别后退,

保家卫国逞英豪。

歌声嘹亮,刀光剑影,巍巍大别山,成了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疆场!

战斗进行至白热化,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师长张金照给孙连仲来电话,张师长说:

“孙长官,我的部队快打光了,请求派部队增援!”

孙连仲眼睛血红,他对着话筒咆哮道:

“增援部队一个也没有!你部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他就要给我站在阵地上!”

张师长无话可说。孙连仲下了死命令,谁还敢违抗?

类似的话,孙连仲说过许多次。

1937年10月,孙连仲率部在山西娘子关抗击日寇,娘子关失守后,被迫撤到阳泉。部队在作战中伤亡过大,除冯安邦的第27师外,其它两个师已无法参战,但他一腔抗日热情,仍命令冯安邦师固守阳泉,他对冯安邦说:

“无命令后撤,就要把你枪毙!”

孙、冯是连襟,可是孙连仲打起仗来,会什么都不顾。

1938年春季,在台儿庄之战最激烈的关口,孙连仲的部队死伤十之七八,仍拼死不退,他大义凛然地向李宗仁表示:

“长官有此决心,我第二集团军牺牲殆尽不足惜,连仲亦以一死报国家。”随即集合可用之兵,包括炊事兵、担架兵都一并参加,组成一个敢死队,于午夜袭击敌人。这时,师长池峰城来电话请示是否撤退至运河南岸,孙连仲恶狠狠地说:

“士兵打完了,你自己填上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过河者,杀无赦!”

字字如钢,句句如铁。

孙连仲是条硬汉子!

在大别山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孙连仲这条硬汉子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日本人动用飞机、大炮、战车等先进的机械化装备,疯狂地冲击中国军队的阵地。

一架敌机啸叫着扑进山沟,对准孙连仲的指挥部投弹。

“轰——轰——”几声巨响过后,指挥部被炸掉了,孙连仲从地上爬起来,抖掉身上的泥土,推开搀扶他的侍卫,钻进树林里,继续指挥战斗。

在如此险恶的关头,孙连仲自始至终面不改色。

第三十一师的阵地被日军突破,敌人越来越近,孙连仲抓过一支冲锋枪,亲自督阵,像一尊铁塔巍然屹立,溃退的官兵见后,惊愕万分,然后掉转脑袋拼死反击,硬把阵地又夺了过来。

孙连仲将军的第二集团军,以劣势装备,凭着英勇歼敌的精神,依托有利的地形,彻底粉碎了敌2个师团的进攻,再次创造了抗战中阵地防御作战的一个优异的成功战例。后因10月21日,敌二十一军已经占领了广州,战局起了变化,国民党决定放弃武汉时,孙连仲的第二集力军才开始向平汉路以西撤退,敌十三师团10月22日才越过大别山的湖北省界,于26日到达麻城;十六师团24日越过小界岭,25日到达麻城。当日,陈诚第九战区的最后一批部队已撤离武汉。所以敌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并未起到其预定迂回进攻武汉的目的。

武汉保卫战期间,宋希濂将军是第七十一军军长,归第五战区左兵团指挥官孙连仲将军节制。

宋希濂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

1938年8月底,日军第十三、十六两个师团沿大虽山北麓进攻,企图从信阳地区南下,从北面完成对武汉的包围。

第五战区要想达到阻止日军西进的目的,富金山至峡口一段不能不守,而且要坚守、死守,一来迟滞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二来借此机会大量歼灭敌人。

日本人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冲破中国军队在这一带的防守线。

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任务十分艰巨。

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了第五战区所辖部队中最为精锐的七十一军头上。

在此之前,宋希濂已经多次和日本人交过手,他是抗日战争中和日本人打仗次数最多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1931年,宋希濂还是个旅长。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宋希濂“深感形势严重,非奋起抗战无以图存”。

他找到当时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表示:“国家面临亡国之祸,军人报国在今朝。”

2月份,他奉命率部入沪参战。他和俞济时、李延年等人联合向全国发出通电,说:“……宁为战死之鬼,羞作亡国之民!”

随即在吴淞口一带英勇抗击敌人。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的当晚,已成了师长的宋希濂再次挥师南下,在江湾及大场一线,与日军展开了逐街逐屋的激烈争夺,重创了优势日军。

后来宋希濂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和豫东会战。

尽管多次抗击日军,但宋将军清楚,大别山北麓的这一仗将是最为酷烈的!

七十一军将要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接受命令后,宋希濂立即率领各师师长去叶家集、富金山一带察看地形。

宋希濂看到富金山有如扇形,在公路南面,居高临下,可控制公路,是一处良好的作战要地,他当即决定,将2个师布置在富金山两翼。

大别山区夏天的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他们往回走的时候,一路上都默不作声,临分手时,宋希濂和师长们一一握手,他压低声音说:“狠狠地打!”

这句话包容了一切。

9月初,日军第十三师团向富金山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为了便于指挥,宋军长将指挥所就设在山顶上。

日军集中火力,进攻第三十六师防地,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敌人的炮弹甚至打到了宋希濂的指挥所。

整整10天,敌人没前进一步。

第三十六师誓死不退!

在上海、南京、徐州数次与敌恶战过的第三十六师,经过10天的激战,全师现有人员仅够缩编1个团。

富金山阵地依然在中国人手里。

整整10天。宋希濂将军在富金山山顶上度过了整整10天。

他不断地往三十六师指挥所跑,有时到各个团指挥所去。

还是那句话:“狠狠地打!”

第十三师团是侵华日军最精锐的主力之一,如今却在富金山前弃尸累累,师团长荻洲立兵中将向冈村宁茨司令官报告说:

“我军遇到强手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仍然毫无进展。我军对富金山之敌束手无策!”

宋军长站在富金山山顶上,不用望远镜就能清清楚地看到,敌人的无数次冲锋都被三十六师打了下去;远处,日军的活动尽收眼底,他们的汽车来来往往,运来弹药,送走伤员,拖走尸体;还有一顶顶的帐篷,那是敌人的战地救护所……

宋军长的眼睛紧紧地盯住山下一排排威武的大炮:可惜我们没有那玩艺,如果我有一个炮兵团,不,一个炮兵营也行,我就能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敌人也不敢在我的眼皮底下来来往往……

宋军长缓缓地摇头。

还有飞机。敌人的飞机每天都反复来轰炸,阵地上火光冲天,不知有多少弟兄在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丧生。敌机那么放肆,贴着树梢飞,但却拿它没有办法……

没有飞机大炮,也得打。宋军长再次自言自语地说:“狠狠地打!”

敌人又要冲锋啦,战士们操着轻武器还击…

日军第十三师团依然是寸步难行。冈村宁茨派第十师团抽调1个大队向富金山侧背迂回妄图打掉宋希濂的指挥部,被第八十八师侦察人员发现,八十八师钟师长立即派1个团设伏,一起歼灭偷袭之敌五百余人。日军阴谋败露,慌忙逃回。

第七十一军在富金山一线的英雄壮举,感动了蒋介石。蒋介石在武汉给各战区发电报。洋洋洒洒的电报给了七十一军很高的评价。

日军此次进攻富金山,是由汉奸策划并带路的,如今受到惨重损失,恼羞成怒,把责任归咎到汉奸们身上,在开顺街将大小汉奸百余名,付之一屠。

这些中华民族的败类们,罪有应得。

9月11日,宋希濂奉命将部队转移至沙窝、小界岭一带防守。

第七十一军和第三十军共同防守沙窝、小界岭一线阵地。

这是武汉保卫战的关键一战,如果日军轻易越过小界岭防线,翻过大别山山脉,便可沿公路西进,兵临武汉城下。

又一番恶战来临了。

日军第十六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轮番冲击沙窝阵地。

宋希濂和第十三军军长田镇南将军通力合作,两个军的指挥部同设在小界岭南面约3公里的白果树。一旦敌人进攻,不必通电话,两军指挥人员一商量,即可定下作战方案,组织部队反击。

在这次作战中,第七十一军和第三十军密切合作,再一次使日军举步不前。第十六师团在沙窝一带疯狂冲击了一个多月,始终未能突破守军阵地,迫使敌人改变了进攻路线。

宋希濂再一次使敌人闻风丧胆。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毕业生。

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陈赓。

不久,他又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

他说:“在当今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革命政党,目标是一致的。由于军队方面要求军官不要跨党,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我打算不再跨党。”

又说:“我可以保证,决不会做有损于国共合作的事!”

当然,后来他食言了。

起初变化不明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在医院里给蒋介石写信说:

“学生为党为国忧虑,切望校长百忙中赐教。”并劝蒋对那些“有为青年”,“不宜任意杀戳”。

再往后,他就完全站在蒋介石一边了。

1935年,他任第三十六师师长时,奉蒋介石之命,杀害了瞿秋白……

“鹰犬将军”宋希濂一生功过,还需后人进一步评说。

但他在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壮举值得子子孙孙们尊崇。

这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