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主流宗派

当今世界上基督教共有 91 个宗派,近 2 万个独立的教会团体。其中路德

宗、加尔文宗、圣公宗、公理宗、浸礼宗和卫斯理宗这 6 大宗派地位显著。它们的教义、组织制度和礼仪构成基督教产生与发展的主流,其教徒人数约

2.5 亿人,被称为基督教的主流宗派。

①路德宗(信义宗)。据 1987 年《基督教世纪》统计,路德宗现有信徒

6840 万人,427 个独立教会,主要分布在瑞典、丹麦、挪威、德国和美国。

路德宗的信仰依据为 1583 年编成的《协同书》,主要内容包括《尼西亚信经》、《使徒信经》、《亚大纳西信经》,路德的《教义问答》、《施马尔卡尔德信条》,梅兰希顿的《奥格斯堡信条》。其主要信条为:“唯信称义”,信仰乃是真正基督徒的前提,外在的善功只是纯正信仰的必然结果;

《圣经》是信仰、教义、礼仪和制度的唯一源泉与准则;每个基督徒在教会中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与权利,均可以担任神职;不重视教会的形式与体制, 实行洗礼和圣餐二项圣礼,突出布道与唱圣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路德宗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以世界范围内的大联合,迎接世界新格局的挑战。路德宗的各大教会经过充分协商,于 1947 年在瑞典成立了路德宗世界联盟(LMF),从而使路德宗有了世界级的协调其行动与发展的组织机构。1957 年尼阿波利斯大

会上提出的“自由、团结、改革、服务”主题,充分反映了该组织的宗旨与关注的焦点,反映了它对当代社会诸问题做出积极反应的基本走向。比如针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路德宗提出了对亚非拉新兴独立教会予以财政扶持、从工作上给予协助、并派人培养当地神职人员的传教方针。

其次,在北欧国家完成政教分离的民主改革。在瑞典、挪威与丹麦的路德宗教会具有国教地位,教会在立法、财政等方面受到议会和政府的制约, 教会自身的神学立场也比较保守少变。在教会内外呼吁改革的要求下,瑞典政府率先于 1953 年颁布法律,扩大公民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部分取消了对公共教育与政府公职人员的宗教限制。在注重提高妇女地位方面瑞典虽然走在改革的前沿,(如 1958 年瑞典议会通过法案,允许教会向妇女授圣职,1960

年开始任命女牧师),但依然对她们的权限与作用加以种种限制,直至 1979 年才正式确认在教会中男女一律平等。

第三,美国路德宗的三大组织:美国路德会(ALC)、全美路德会(LCA) 和福音路德教会联盟(AELC),经过长期谈判,于 1987 年底 5 月合并为美国

福音路德教会联盟(ELCA)。该会采用 1978 年完成的《路德宗礼仪书》,既保留了福音传统又做了一些适应现实的改革,如流动传教、启用青年领导者、关心堕胎与同性恋等道德伦理问题。

第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路德宗教会日益壮大。它们在形成、组织与教义等方面注意吸收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在加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持其独立性。1977 年路德宗第 6 届大会在达累斯萨拉姆召开,这是该宗世界性大会首次在南半球国家举行,表明第三世界国家的教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987 年中、南部非洲与美国的一批黑人神职人员及教徒创立了黑人路德宗国际会议(CIBL),对路德宗的神学合一运动与非洲传统宗教等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加尔文宗(长老宗、归正宗)。按照 1982 年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的统计,加尔文宗共有信徒 4023 万人,354 个教会团体,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苏格兰、荷兰、瑞士、韩国、南非和巴西。其国际组织有二: 一为较开放、倾向于现代派的归正宗世界联盟(WARC),另一个是神学思想较保守的归正宗普世会议(RES)。前者人数较多,后者无论在信徒人数上, 还是教会团体上,均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加尔文宗除了以创教者加尔文(1509—1564)的《基督教原理》为其神学理论基础之外,还以 1643—1648 年威特敏斯特会议制定的一系列文献,如

《威特敏斯特信仰告白》、《威特敏斯特大、小教义问答》、《礼拜规则》和《教政体制》等为其典章。

加尔文宗的神学核心是预定论,亦即特别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对上帝负有责任和义务,而信徒在道德上的完善和事业上的成功则是其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这种信仰决定了加尔文宗的信徒特别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在组织制度方面,加尔文宗采用具有共和性质的长老制,即由平信徒选举出长老,再由长者们选聘牧师共同组成堂会会议管理教会。加尔文宗在礼仪上力倡简朴,严格排除祭台、圣像等繁文缛节,仅实行圣洗与圣餐二项圣礼。

当代加尔文宗的发展大趋势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内部改革,增加活力。1966 年,加拿大长老会正式批准妇女可以被任命为长老和牧师。1967 年,美国联合长老会通过了《1967 年告白》,突出人与上帝、人与人的“和好”,

不再坚持圣经无谬的僵硬态度,并放弃了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者才能参加圣餐礼的传统规则。

二是求同存异,增进联合。这一点在当代加尔文宗的中心地美国,表现得最为显著。1958 年,美国北长老会与北美联合长老会合并为美国联合长老会,美国南长老会经过长时间的与之合作、亦由于自身的改革而使双方在观点上趋于一致,最终于 1983 年与美国联合长老会合并成立美国长老会。

三是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加尔文宗积极投身当代世界反对种族隔离和争取人权的斗争,1982 年归正宗世界联盟暂时中止了顽固拥护种族隔离的 2

个南非归正会的成员资格,归正宗普世会议也在 1984 年谴责种族隔离制度, 并把对这种制度的神学辩护视为异端。北美的长老会在教会内部加速白人教会与黑人教会的合并,增加黑人领导人的比例,与社会各界共同呼吁停止军备竞赛、实行国际核裁军,主张谈判解决越南问题等。而欧洲的长老会则注重加强与其他教派的对话,德国的长老会还与路德宗结为联盟。

③安立甘宗(圣公会)。安立甘宗为英国国教,它以 1571 年英国国会批准的《39 条信纲》和《公祷书》作为信仰原则与礼仪标准。随着英国在海外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地,安立甘宗逐渐传播到美洲、亚洲和非洲。如今安立甘宗分布于 165 个国家,共有 40 个教省,390 个教区,信徒约 5000 万

人,教会团体 225 个。

安立甘宗坚持圣经为教义的最高权威,其基本信仰与其他基督教相一致,但在礼仪和制度方面却较多地保留了天主教传统,特别是保留了古代的三级圣品制,即主教、会长与会吏。在仪式方面,安立甘宗以圣洗与圣餐为得救的前提,圣餐被认作对基督救赎的纪念;实行婴儿受洗,成年时行坚振礼。

当代安立甘宗形成英格兰圣公会和美国圣公会二个中心,英圣公会坚持以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代表的金字塔结构,美圣公会则持自由主义的立场,其组织形式类似于联邦制。

由于国教地位与陈旧的教义和时代发展的潮流相左,英圣公会的吸引力衰减,1953 年只有十分之一的信徒定期去教堂参加礼拜,而 1961 年约 1000 万受过坚振礼的信徒中仅有四分之一的人积极支持教会的活动。尽管神职人员严重不足,但英圣公会仍顽固禁止妇女参加教政工作。加上迂腐的贵族气作怪,教会与其他宗派联系甚少,结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尽管教会方面意识到危机,但改革的实际步骤却姗姗来迟。直到 1974 年,英国上下两院才通过法案,给予教会改革礼仪和制定教义的自由,又过了 7 年(即 1981 年),教会总会议才批准出版了《供选用仪书》,在大部分礼仪中改用现代英语,圣餐的意义也由纪念基督之死改为对上帝救恩的感谢。进入 80 年代后,英圣公会越来越重视发展同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关系,但在同基督教其他宗派的对话与合作方面,却因内部保守势力作梗而屡屡受挫。

与英圣公会不同,美国圣公会对社会挑战的反应既迅速又富有弹性。1950

—1965 年,由于美国圣公会重视消除教会内部的种族隔离现象,走在时代潮

流的前沿,信徒增加了 32%。但到 1977 年时,教徒人数却由 1966 年的 360

万人降至 280 万人,主要原因在于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较低,发言权较少, 教会领导层与普通教徒无密切联系,与平等、对话和参与的时代潮流相左等等。

针对这种局面,美圣公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方针,70 年代初某些主教已开始任命女牧师,至 1979 年,美圣公会的 93 个教区中已有 70 个教区有了女牧师。同年,美圣公会大会批准了《标准公祷书》,礼仪基本上改用现代英语, 提高平信徒的参与程度;给予各教会以较大的自由,可以自行选择仪式的形式与内容;教会方面也不再僵硬地严厉谴责离婚和堕胎。这些改革措施为教会注入了新的活力,1982 年美圣公会国内教区受洗人数增加 26754 人,信徒人数比 1981 年增加 1%,这是 1960 年以来人数的首次增加。1988 年 2 月,

58 岁的费城黑人妇女巴巴拉·哈拉斯成为美国圣公会也是安立甘宗历史上的第一位女主教。

④公理宗。公理宗的信仰以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为基础,但对信条的态度比较灵活和宽容,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公众治理的教会制度,各教会独立自主,互不统属。自 20 世纪以来,公理宗的许多教会团体与长老宗、循道宗等组织联合教会或联盟,因而独立的公理宗信徒在现象上有所减少。目前全世界独立的公理宗信徒约 250 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其

国际组织为国际公理宗协会,该协会于 1970 年与较开放的长老宗联合组成归正宗(长老会与公理会)世界联盟。

当代公理宗的中心在美国(有 170 万信徒),主要教会团体为公理制基督教会。该会比较重视参与社会生活,并在 50 年代有较大的发展。1954 年召开的公理制基督教会大会充分肯定了教会有关心社会问题的义务和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同时调整了“社会活动协会”的成员及其活动范围、提高其社会功能。50—60 年代,美国公理宗始终关心国内外形势,反对种族歧视,主张维持和平,实现裁军,提倡援助发展中国家。该会还积极参加了世界基督教联合会的创建工作,促进普世合一运动,1957 年美国公理制基督教会同福音与归正会合并为基督联合教会,并在 1961 年于费城通过新的章程。然而在公理宗扩大外部联合的同时,反对合并的公理会却纷纷退出重新组会,致使基督联合教会信徒锐减,直到 80 年代后才趋于缓和。

⑤浸礼宗。浸礼宗反对传统的婴儿受洗,坚持成年后才能受洗,且施洗方式为全身浸入水中。浸礼宗创始于英国而兴于美国,目前该宗 3331 万信徒

中有 2700 万人在美国。美国浸礼宗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它是美国基督教中信徒最多的一派(约占三分之一),第二个特点在于它的黑人信徒比例特别大,

《基督教会手册》估计它有 2000 万黑人信徒,30 多个黑人教会。

浸礼宗强调信仰上的直接性,只承认基督和圣经在信仰与实践上的权威,信徒与上帝直接联系;其次,强调信仰上的自愿性,只吸收具有判断力的志愿者入教,坚持信仰自由的原则,反对政府干涉宗教信仰和教会事务; 第三,认为浸礼与圣餐等仪式仅具象征性,并无神圣价值和意义,信徒仅因信仰而获恩典;第四,在教会组织方面坚持公理制,主张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和权利一律平等。

美国浸礼会分为南北二大派,北方浸礼会 1950 年时为消除名称上的地方色彩改名为美国浸礼会,由于该会内部容纳了从自由主义到基要主义的多种不同的神学流派,信徒种族构成复杂、少数民族的信徒超过三分之一,地方教会在组织上享有较大的自由,被认为是走中间道路的多元化教会。据 1984

年《基督教世纪》报道,该会信徒约有 160 万人。

南方浸礼会在 60—70 年代被称为温和派,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信徒人数增长迅猛且发展时期持续较长。1950—1955 年,该会信徒增长了 20%,1955

—1960 年,信徒人数又增长了 15%,到 1983 年信徒人数达到 1400 万,教会

36531 个。此后由于内部保守势力控制了领导权,该会发展趋于停滞,在某些方面(如神学院学生)甚至萎缩。

⑥卫理宗(循道宗)。卫理宗的信徒分为正式会友、预备会友和慕道友三种,目前这三类会友共计 4000 多万,美国有正式会友 1400 万人,而其发源地英国则只有 250 万人。1981 年,新成立的世界循道宗联合会(WMC)取代了百年前成立的普世循道宗大会(EMC),其成员包括来自 90 个国家的 64 个教会团体。

卫理宗的信仰依据除圣经外,还有汇集卫斯理兄弟思想的《讲道集》、

《新约注释》和《卫斯理谈话录》。卫理宗在坚持“因信称义”原则的同时, 重视内心的宗教体验,主张基督普遍之爱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卫理宗重视将信仰化作社会行动,要求信徒艰苦朴素、发扬对他人的爱并为之服务;卫理宗实行圣洗与圣餐二种圣礼,在教会内实行平信徒与神职人员共同管理的民主原则。

50—60 年代,卫理宗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第一,多次召开国际会议以加强各教会之间的国际联系与团结;第二,发动国际性的、重点是面向青年的传教活动;第三,积极参与普世合一运动,特别重视发展与世基联和天主教会的关系;第四,积极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反对战争的斗争,如南非循道会始终拒绝在教会内实行种族隔离,美国卫理公会从 1956 年起也采取某些措施消除教会内部的种族歧视现象;第五,亚非拉教会逐步摆脱英美教会的控制,走上自治与独立的道路。

从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这段时间里,美国卫理宗中的保守派逐渐占了上风,1984 年卫理公会的全国总议会禁止同性恋者任圣职(用“禁止”取代此前的“不宜”),1988 年总议会又做出决议,改变神学多元化的立场,宣布唯有圣经才是信仰的最高权威;在赞美诗中恢复上帝的阳性代词;反对控制生育和以性别选择为由堕胎等。卫理宗正逐渐丧失其多元化与宽容的特点,越来越带有福音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