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

宗教经典的神圣性一般是不容否定的,从内部进行的宗教改革,往往是在维护宗教经典神圣性的前提下,重新解释宗教教义。天主教的自由主义和现代主义,也属于此类。相比之下,现代主义比自由主义走得更远,他们对传统教义以及教会对权威的传统解释提出质疑。他们采用历史和批评的方法,反对经院主义和托马斯主义,对权威至上主义,特别是教皇至上主义, 及教会干涉科学自由与独立甚为反感。他们甚至认为历史上的耶稣其地位比信仰中的基督地位低得多,其知识有限,往往意识不到他作为救世主的尊严, 教会及其礼仪既不是他设立的,罗马教区的首席地位也不是产生于神的意志。有人甚至认为天主教除非成为某种非教义的基督教,否则不可能与科学调和。其代表人物有杜歇斯君,卢瓦齐,拉伯多尼埃,蒂勒尔和布朗德尔等。在罗马教廷的高压下,现代主义作为一个运动瓦解了,但它对天主教的震动却是影响深远的。

当代天主教界最大的事件是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该会议于 1962 年

10 月 11 日召开,1965 年 12 月 8 日闭幕,历时 4 年,前后共召开 168 次全体会议,10 次公开大会,与会代表每次平均为 2200 名,颁布四大宪章,9 种法令,3 项宣言。这 16 个文献在会上获得多数人的拥护而通过,并给天主教会带来变化。这次大会是天主教教会史上第一次没有受世俗国家干预的大会。一些基督教新教团体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959 年 1 月 25 日,教皇约翰 23 世(1958—1963 年在位)为解决“一个以不可改变和反现代主义而自诩的古老教会,如何在经历社会、政治和文化巨变的世界上生存下去”这一问题,发起筹备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约翰23 世当选教皇时已 76 岁高龄,很多人以为他的当选是枢机主教团精心安排

的教会“看守政府”,填补米兰大主教蒙蒂尼(后来的保罗 6 世)当选前的

空缺。然而约翰 23 世尽管在位时间不长,却积极召开宗教会议,其改革倾向显而易见。

改革派与保守派都想在第二次大公会议上贯彻自己的主张,罗马教廷的高层官员想通过占居筹委会关键位置、拟定各委员会成员名单、起草 70 条建

议供大会审议等措施来控制会议。但约翰 23 世却在开幕词中敦促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们为复兴教会,对现代社会及教会形势持乐观态度,并要求主教们不要搞僵死的学究式辩论,而要为教会的古老教条找出有意义的、积极的新方式加以说明。与会主教们事实上取消了教廷内定的各委员会成员名单,而由反映各种思想倾向的主教组成 10 个委员会起草文件。结果,原定的 70 条

建议中除礼仪外,全部重写。

会议期间约翰 23 世去世,继任的保罗 6 世(1963—1978 年在位)继续贯彻改革派复兴教会、加强与基督教各派的团结、与世界对话的路线。他继位后主持了第二次大会(1963 年 9 月 29 日—12 月 4 日),大会讨论的主题是普世教会运动、宗教自由、现代通讯和反闪族主义等。大会讨论的第一个文件是《教会论》,改革派加强集体领导的议案获得多数票通过。第三次大会(1964 年 9 月 14 日—11 月 21 日)关于《论神圣启示》的辩论不仅反映了改革派的主张,而且接受了与当代圣经批评学与历史研究的成果,主张教会与现代世界对话。有些改革派提出要重新评价婚姻道德,特别是关于人工避孕的传统立场,引发与会者的激烈争辩。此外,以美国天主教主教们为首的改革派要求教会实行宗教完全自由政策,迫使基督徒统一秘书处起草了一份声明。第四次大会通过的《现代世界中的教会》使改革派比较满意,文件重申了宗教信仰和举行仪式的自由,并承认教会过去有时违反这一原则。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给天主教带来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①礼仪用语的变化使天主教更接近信徒。为使平信徒领会礼仪的含义, 大公会议强调布道语言由拉丁语改为民族语言;

②以往教会强调制度、律法和教阶,从平信徒到教皇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统治机构。大公会议加深了对教会自身的理解,强调教会是上帝全体子民的教会,所有信徒在基本使命、尊严和义务等方面,人人都是教士,教会机关为教会社团服务,主教与教皇共同管理教会;

③此前罗马天主教认为自己的地位优于新教,不接受新教发起的普世教会运动。大公会议改变了对基督教其他教派的态度,罗马天主教不仅承认他们是“兄弟教会”,与之共同举行某些活动,而且还公开承认自己对教会分裂所应负的责任;

④大公会议改变了过去认为教会神学是非历史的经院神学,天主教思想不可改变的立场,强调基督教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承认历史条件对传统(甚至经典)的影响。

⑤大公会议号召罗马天主教教徒与现代世俗世界进行对话,表示教会愿意接受现代史上一些进步的文化和社会运动,承认人类解放的可能性。

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虽然形成某些书面协议,但在教士性质、神职人员独身、妇女按立圣职、人工避孕等问题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约翰

—保罗 2 世(1978— )登基后,保守势力有所抬头,希勒毕克斯、汉斯·孔、卡勒汉、梅慈等神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罗马教廷的处分。这种回潮给那些真正要求改革的天主教会神职人员浇了一盆凉水,从而对教会失去信心,有些神职人员我行我素,置罗马教廷规定于不顾,有些神职人员干脆脱离天主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