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忆 与 思 维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一种功能,它有“心灵的仓库”之美称。探索记忆的奥秘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对记忆现象有较多的思考。在他的《记忆和回想》一文中,他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如记忆与回想的定义、记忆的特点、操作方式及与心灵功能的关系等。他认为联想有助于回忆,为此提出联想的三大定律:接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这些虽是凭借日常生活的观察经验而立论,但却为尔后记忆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17 世纪英国的联想主义者 J.洛克和 D.休谟等对记忆作了较完备的解释。19 世纪末,德国的 H.艾宾浩斯才真正开创了对记忆的实验研究,他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数量化分析,从中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一些规律,这些研究直至 100 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从 19 世纪

末到本世纪 50 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着艾宾浩斯的方向进行的,除记忆广度外,多属长时记忆的范围。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已不满足对记忆的现象学解释。更多地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探索记忆在头脑中进行的动态过程,提出了许多有创建性的理论和模型。有的学科从突触传递、神经介质方面探索记忆的生理基础,有的从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分析记忆的机制,有的用计算机模拟人的记忆功能,在多学科水平上获得较大进展,这些研究为人类早日披露记忆之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