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中的遗志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它的强度最大,易被我们所意识,但得不到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造成遗忘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痕迹消退说。这一假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
随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浸蚀,像海滩上的脚印被海浪冲刷掉一样。
另一种是干扰说。这一假说认为,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其他信息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尤其是新进入的较强的信息把原有的较弱的信息排挤掉而造成遗忘。为了验证上述理论,沃(N.C.Waugh)和诺尔曼(D.A.Norman)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实验程序是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共 16 个,最后一个数字出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表示它是一个探测数字,它在系列数字中已出现过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音就找出它在前面出现的位置,并把紧跟其后的那个数字报告出来。例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 5824617930428516*。其中带“※”号的 6 就是探测数字,6 在系列的第五个位置,其后的数字是 1,
被试报告出 1 就算回答正确。从第五个位置上的 6 到最后的 6※,中间间隔
了 11 个数字,呈现这 11 个数字所需的时间被称为间隔时间。
根据记忆消退说,保持的信息将随时间间隔的延长而减少,而根据于扰说,保持的信息随插入的数字的增加而减少。为了检验哪种假说更有理,诺尔曼等人采用了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 4 个数字,慢速呈现为
每秒 1 个数字,从 6 到 6※的间隔数字保持不变,只改变间隔时间。同样也可以使间隔时间不变,只改变间隔数字。其结果无论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 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正确回忆率不受数字呈现速度快慢的影响,显然这一实验结果是支持干扰说的,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忘记痕迹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