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毛笔的大兴盛
那是在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在政治上与王安石实行变法的主张意见不合,在3次上书宋神宗,陈述变法得失无果之后,请求外任。1071年,皇帝让他到杭州去任通判。
陈州正好在苏轼的行程之内,于是苏轼就顺便到弟弟苏辙这里来小住。正巧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妹夫秦观也在陈州。兄妹相聚,欢天喜地。席间大家谈诗论道,诗来词往,极尽潇洒。
当苏东坡闻知汝阳刘“御笔坊”离此只有百十里路程时,就和弟弟、妹妹几人策马来到汝阳刘。
刘氏族人得知名满朝野的大学士苏轼及其家人前来,大喜过望,热情接待。苏轼深谙笔之神奥,于是他提出制作几支“鸡毛为被,狼毫为柱”的毛笔。
刘氏族人按要求精制而成,献于苏轼。苏轼随即展纸挥毫,运笔自如,十分满意,连声赞道:“此笔真乃极品圣物也!”
从此,汝阳刘毛笔系列又添新贵。后来,刘氏族人就把这种毛笔命名为“东坡鸡狼毫”,并开始世代流传。
在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文房四宝”的制作也进入鼎盛时期。制笔过程中,毛笔工艺改进和毫毛采选的讲究,既促成了毛笔特性的提高,也使唐宋的制笔业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达到了更加兴盛的阶段。
唐代的笔,大多出自宣州。宣州成为当时全国的制笔中心,宣州所制的宣笔十分精良,深受唐代书生们的喜爱,也受到了官府和皇室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了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的贡品。
日本奈良的正仓院所藏我国的唐笔,有斑竹管,有斑竹管镶象牙,也有全管象牙,拨镂碧色之管的。这说明唐代毛笔的丰富多彩,工料精致。
唐代的笔,以兔毫为主,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所写的《紫毫笔》中说: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说明当时的宣笔主要用兔毫制作,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十分名贵。
当时宣州的制笔名家有黄晖、陈氏与诸葛氏。唐笔锋短,过于刚硬,所以蓄墨少,容易干枯。于是又发展出了一种锋长精柔的笔。长锋笔的出现对于毛笔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带来了唐宋时期纵横洒脱的新书风。
宋代的制笔工艺逐渐趋向软熟、虚锋、散毫。当时的制笔名匠众多,尤其是诸葛氏,为跨唐宋两代的制笔世家,技压群芳,堪称北宋制笔大师。其独到的制笔工艺和对制笔方法的改进,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诸葛氏制笔法,大大促进了毛笔的进步。
诸葛氏中最著名的一个人叫诸葛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所写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中说,宣城人诸葛高做出来的毛笔个个都很精良。欧阳修还对京师制笔与诸葛氏宣笔进行的比较,他认为京师笔用起来不舒服,而且价钱高,不耐用,不如宣笔。
此外,诸葛高在长锋柱心笔的基础上,又创制了无心散卓笔,即在原加工过程中,省去加柱心的工序,直接选用一种或两种毫料,散立扎成较长的笔头,并将其深埋于笔腔中,从而达到坚固、劲挺、贮墨多的效能。
苏轼曾称当时的无心散卓笔,只有诸葛高会做,其他人做出来的还不如一般的笔。这种无心、长锋、笔头深埋的形制,是对长锋笔的一种改良,标志着制笔技术的又一次重大转变,在毛笔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诸葛元、诸葛渐、诸葛丰及歙州吕道人、吕大渊,还有新安汪伯立,都是诸葛高的传人。宋代最著名的制笔家是吴说。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人,官信州守。吴说是宋徽宗时著名笔工吴政之子,他能继承家法,极善精究制笔,为当时的书画家所推重。
宋代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很欣赏吴说所制之笔,作诗赋文,均不用它笔。苏轼曾说:“中原一带的士大夫皆喜欢用散毫作无骨字,在市面上所售的笔都是散软一律。惟有吴说能够独守旧法,精工良制,其笔经久耐用,吾甚嘉之。”
苏轼还评价道:“徐浩的书法之所以为人所贵,关键在于锋藏划中,力出字外,这就是杜甫所谓的书贵瘦硬方通神。如今有的笔工制出的笔虚锋涨墨,若写字皆成为肥书,毫无精气神,只有用吴说的笔写字作书,才能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吴说所制之笔的技术和能力是当时无人匹敌的。
吴说不仅是制笔家,而且也是书法家。他的书法深入黄庭坚的堂奥,得力于钟繇,尤善杂书游丝草,所题碑铭匾额,为世所重,传世书迹有《王安石苏轼诗卷》。吴说曾经在钱塘北山九里松牌题字,高宗到此巡视,亲御宸翰,撤去吴书。后来,高宗三次观玩,终觉得不甚满意,无奈最终还是换上了吴说所书的铭牌。
吴说传世之简札,多为信手而书,无拘无束,自由挥写,不计工拙。自然而又合理地与抒情达意紧密结合。这些简札最能表现书家的艺术个性,其中不乏上乘之作其榜书沉稳端润,行、草圆润流丽。传世书迹有《三诗帖》、《叙慰帖》、《门内帖》、《行艺诗帖》、《千字文》等,这些名帖对当时毛笔的进步起到了不小作用。
[旁注]
诗 是我国古代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人一般泛指写诗的人,在文学意义上讲,应是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成就的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诗的题材繁多,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 (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宣笔 产于安徽宣城为名,故称“宣笔”,是我国四大名笔之一。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宣笔对毛笔发展影响较大。它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白居易 (772年~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后来诗词文学有深远影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欧阳修 (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吉州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其著作很多,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很大。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徽宗 (1082年~1135年)赵佶宋,宋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在位25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宋徽宗就像是李煜的翻版!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钟繇 (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帖 书法用语,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古人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帖子。字帖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
[阅读链接]
据说,我国唐宋书法家使用的毛笔基本是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据正史书籍记载,安徽宣州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以笔锋坚挺而著称于世。宣州陈氏之笔深受唐宋书法家的推崇。
唐宋时期是宣笔的鼎盛时期,宣州成为全国制笔的中心,宣笔声誉日隆,当时文人墨客以宣城紫毫为上品。此时的宣笔无论在制作技巧,选用材料,或在笔杆的雕镂艺术上,都已日臻完善,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等人都对宣笔有过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