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汉代发展起来的造纸术在这一时期进入发展阶段,同汉代相比,在产量、质量或加工等方面都有提高,原料不断扩大,造纸设备得到更新,出现新的工艺技术,产纸区域和纸的传播也越来越广,造纸名工辈出。

到了晋代,人们使用简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晋代人已经能够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纸,人们就不再使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来书写了。

晋代造纸业中,还出现了用横帘、竖帘捞纸的方法。帘床由可舒卷的竹编条帘、框架以及边柱组成,可随时拆装,而且长短自由。

用帘床抄纸,产品薄而均匀,又可减少工时。这一技术被沿用,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在18世纪至19世纪造纸使用的长网结构,也是由此发展而来。

这一时期还采用了纸的施胶技术。如后秦施胶纸,在纸的表面均匀地涂一层淀粉糊剂,再以细石砑光,以此来增加纸的强度及抗水性能。这种加工纸结构紧密、表面平滑,可塑性、抗湿性、不透水性都较好,有利于书写、绘画。

类似的加工纸还有一种涂布纸,即将矿物粉或淀粉或其他胶粘剂均匀地涂在纸上,用以增加纸的平滑度与洁白度。据新疆出土的前凉文书判断,涂布纸可能是在4世纪前半期出现的。

晋代纸的加工和染色,称为潢,是用黄檗为染剂,染出的纸呈黄色,故又叫黄纸。晋时染潢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先写后潢,或者是先潢后写。

关于染潢所用的染料,古书中也有明确记载。黄纸不仅为士人写字著书所用,也为官府用以书写文书。后来各博物馆和图书馆收藏的魏晋南北朝写经纸中,有不少是染潢纸。这种风气后来到隋唐时期尤其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喜欢用黄纸的原因有几点:一是黄柏中含有生物大碱,即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蛀剂。能延长纸的寿命,同时还有一种清香气味。

二是按照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于五方中的中央和五色中的黄,黄是五色中的正色,所以古时凡神圣、庄重的物品常饰以黄色,重要典籍、文书也取黄色。

三是黄色不刺眼,可长期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这种情况在敦煌莫高窟石室写经中确有实物可证。

造纸术的改进使造纸原料也随之扩大,许多植物纤维都可以用于造纸。苔纸、剡纸都是当时的名纸。所谓苔纸,是以水草做原料,因其纹路侧斜,又称侧理纸。剡纸是以剡县所产的野藤为原料生产的。

除传统的麻类植物外,当时还用桑皮、楮皮造纸,出现了桑皮纸等,这实质上开了皮纸制造的先河。不过,这一时期的纸以麻类纤维纸为主。

由汉至唐近1000多年间传世的书法绘画作品,绝大多数用的是麻纸。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陆机等人都以麻纸挥毫,陆机的书法真迹《平复帖》就是在白麻纸上书写的,并流传至到后来。

当时,人们还用纸作画,后来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地主生活图》,纵47厘米,横106.5厘米,就是在6张纸相接的一张大纸上绘成的。这可能是最早的纸本画卷。

同时,当时的人们也在纸上写经,敦煌千佛洞就曾发现大量的这一时期的纸本手抄经文。官方用纸书写各类文书,在吐鲁番阿斯塔那曾发现了若干唐代和十六国时期的纸本文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外,佛教、道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敦煌石室所出这时期经卷多为佛经。

其所耗纸量可能比抄写非宗教著作还多,这时南北各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都建立官私纸坊,就地取材造纸。北方以长安、洛阳、山西、山东、河北等地为中心,生产麻纸、楮皮纸、桑皮纸。

魏晋南北朝时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还可从当时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晋代文学家傅咸在他所著的《纸赋》中写道: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

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

南朝梁人萧绎对这一时期的纸张质量也大加称赞,曾写《咏纸》诗道:

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

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晋代,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

东晋末年,有的执政者已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如权臣桓玄废晋安帝而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曰:“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考古发掘表明,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出文书虽多用纸,然仍时而有简出土,但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全是用纸了。过去用简牍书写时是将一片片简用皮条或绳扎起,连成一长串,然后再卷成一大捆。

用纸书写时则将一张张纸用糨糊粘接起来,用小木轴卷起成为书卷,这样一卷纸本书就可容下几大捆简册所容之字,轻便实用,从而引起书籍形式的演变。过去用简册写成的一本书需两个人抬起,这样便可以轻松地放在衣袋中随手展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在我国社会的普遍使用,有力地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增加和科学文化的传播。

[旁注]

造纸术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汉族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便是造纸术的由来。

后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十六国之一,羌族政权,又称姚秦。前秦龙骧将军姚苌所建,都常安,长安避讳苌而改常安。极盛时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占据关中绝大数的重要政治、经济城镇和关东大片领土,威服陇右、河西诸国。

前凉 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十六国的国家,五凉之一,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国家。汉族张骏所建。都姑臧,即甘肃武威。前凉经略西域史是中国西北边疆史的一部分,它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乃之民族大融合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

五行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古人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火、土5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陆机 (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傅咸 (239年~294年)字长虞,北地泥阳人,西晋文学家。傅玄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等职。其诗作存10余首,多为四言诗,对后世诗词发展有较大影响。

萧绎 (508年~554年)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阅读链接]

东晋时期,江南也发展了造纸生产,浙江绍兴、安徽南部、建业、扬州、广州等地成了南方造纸中心,纸种与北方相同。但是浙江剡溪沿岸又成为藤纸中心。由于纸工在生产中积累了先进经验,结果名纸屡现。除左伯纸外,张永纸也名重一时。

张永为南朝刘宋时人,他造的纸比皇家纸槽中出的纸还要好。张永除造本色纸外,还生产各种色纸,除使用单一原料外,有时还将树皮纤维与麻纤维原料混合制浆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