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学习中的感知与注意一、地理学习中的感知活动
感知活动是感觉和知觉活动的总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有赖于感觉而形成。感知觉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心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学生认识地理感性知识的门户。
- 地理学习的感知方式
地理学习中,学生感知地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地理实物感知、地理模具和图像感知以及地理言语感知。
-
地理实物感知地理实物感知是指学生对地理实际事物的直接感知, 包括对地理标本、地理实物演示、地理实验的感知,还包括地理野外实地考察、各种地理参观等活动中的感知。地理实物感知是地理感知方式中最为生动、形象的一种感知方式。学生在接触活生生的地理事物中,所获得的感知也是最真实、最生动、最深刻的。如拿着黄铜矿矿物标本,认识其外部特征和在书本中认识黄铜矿是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学生可以看到真实黄铜矿的颜色、形状,也可以通过触摸,感觉到它的硬度,获得比较全面、真实的黄铜矿的外部特征。而这是后者所不及的。许多地理事物由于存在的遥远性和广大性,以及演变过程的缓慢性,致使学生难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又因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样样都通过实物感知方式作为开端,所以,地理感知也就同时存在着其他的方式。
-
地理模具和图像感知地理模具感知主要是指学生对地理模型、地理小制作作品等的感知。地理图像感知主要指学生对地图、地理图表、图片、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等的感知。
地理模具和图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真实、深刻的地理事实性知识。如有关虎跳峡一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电影、录像等方式来感知,就可以很形象地看到虎跳峡的幽深、险峻,也可以听到江水奔腾的轰鸣声,在头脑中形成声、形相结合的映象。由于有些地理事物和教学内容很难以地理模具和图像形式表现,也由于课堂教学不允许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这种方式来感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言语感知方式获得形象化地理知识。
- 地理言语感知地理言语感知就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类地理事物的具体形象。即使是一个枯燥的地理数据, 也能使学生觉得形象、生动。如“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约等于 17 个法
国面积之和,或 25 个日本国面积之和。”“一个太阳若把它挖空,可装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等等。
形象化的板书语言感知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感知方式。如一位教师关于北美洲地形分布概况的板书如下:
- 学生地理感知中的几种表现
-
情趣性地理事物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会引起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时产生情趣的波动,这种情趣的波动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具有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当学生具有的情趣,或者说是学习心向与所需感知的地理内容吻合,这时的情趣就会推动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知进程;消极作用在于,当学生具有的情趣,或者说是学习心向与所需感知的地理内容不相吻合时,情趣就会阻碍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感知发生。如学生观看地理图片时,对其中的地理景观不去观察,却是被其他无关的异域人物、奇特服饰所吸引。
-
经验性经验性就是指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时,用 先前经验来参与感知过程。这种先前经验的参与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大作用。当先前的知识经验作为背景知识对地理感知起到辅助、加强作用时,这种先前知识经验产生的是积极效用;当先前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想当然地感知对象,导致感知过程的主观和片面,这种先前知识经验产生的便是消极作用。如学生看到地形图上“准噶尔盆地”的绿颜色,就以为这个地方是“长满青草的”。相反, 看到黄褐色的东非高原,就会觉得这里是一片荒漠,这是学生不自觉地把“草是绿的”、“沙是褐色的”日常经验不恰当地迁移到地图感知上。
-
覆盖性覆盖性特点表现为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时,对地理事物整体的把握程度。覆盖性强的学生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地理要素的特点,形成完整的地理表象。如识别矿物时,这些学生就能从条痕、颜色、硬度、光泽等方面一齐入手观察,能很好地鉴别出黄铁矿和黄铜矿;覆盖性弱的学生则不善于把握整体,不能在全面观察各种要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而往往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如识别矿物时,只观察表面颜色而不注重其他性质,结果把黄铁矿认为是黄铜矿。
-
摄入性摄入性是指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时,对感知对象观察的精细程度不同而导致摄入量大小的心理现象。有些学生能仔细地观察感知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论是显著的强的特征,还是隐蔽的弱的特征,他们都能将其摄入。但也有的学生感知地理事物时,只注意一个大概情况,而不善于注意事物的局部和细微部分,从而往往缩小了摄入量,如学生在观察教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方向时,只注意到教师用手拨动地球仪,等到让他们自己动手演示时,就不知朝哪个方向拨动了。可见,学生在看教师演示时,只注意教师用手拨动这个明显的强的动作成分,而忽略了教师拨动的方向这一弱的、相对隐蔽的动作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