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学习兴趣
- 兴趣的含义
兴趣是指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种事发生兴趣,就会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地理知识、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一种认知兴趣,是在求知需要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欢乐而形成的。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又是促进今后学习的重要动力。
- 地理学习兴趣分析
- 地理学习兴趣的数量分析笔者曾对上海、南京、镇江、嘉兴等地的几所中学的近千名学生进行了地理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如图 6-2—6
-3。
分析图 6-2 可见:①高中“较有兴趣”和“兴趣不大”两部分学生各占近似一半,即地理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程度,两个极端部分的学生是少数。②如果归类分析,将前两部分归为“有兴趣”,后两部分归为“无兴趣”便可看到“有兴趣”者占 53.9%,半数略多,“无兴趣”者占 46.1
%,半数不到。
分析图 6-3 可见:①初中“较有兴趣”部分学生占绝对优势,达 60.2
%,远远多于其他部分的人数,两极端部分的学生是少数。②如归类分析(方法同上),“有兴趣”者占 72.2%,“无兴趣”者占 27.8%。
结果表明:地理学习兴趣,初中生大于高中生。
① [美]:布恩等著《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知识出版社,1985 年。
分析图 6-4 可见,高中男生地理学习有兴趣者占男生人数的 65.5%, 其中“很有兴趣”者占 15.5%;而女生地理学习有兴趣者为女生人数的 44.4
%,其中“很有兴趣”者是 8.9%。
分析图 6-5 可见,初中男生地理学习有兴趣者占男生人数的 80.0%, 其中“很有兴趣”者为 16.4%;而女生地理学习有兴趣者为女生人数的 62.4
%,其中“很有兴趣”者为 7.4%
结果表明,地理学习兴趣,高、初中均为男生高于女生。这一现象,与八十年代初,国内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对十省、市、自治区不同类型学校,在校 10059 名青少年的理想、动机和兴趣进行的调查研究中有关地理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男生最喜欢地理的人数比重(约 1%)大于女生(约 0.2%);女生最不喜欢地理的人数比重(约 10%)大于男生(5
%)。
- 学习兴趣的质的分类(水平分类)根据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深度、广度以及稳固程度等特征,可将其分为三个不同水平等级。
①初级水平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水平的地理学习兴趣表现出如下特征: 兴趣内容表面性,学生往往表现出只对地理教材中有趣的内容感兴趣,如各国风景名胜、各自然带的珍奇动植物等,而对工农业、交通和国土整治等地理原理性知识表示黯然。而且随着对本来感兴趣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熟悉,产生兴趣的情境消失,兴趣就会随之下降或消失,所以兴趣稳定性差, 兴趣激发和维持的支撑力来自教师等外部环境。
②中级水平的学习兴趣。处于这一兴趣水平的学生,学习兴趣已经不满足停留在对地理学习内容的有趣部分,而开始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产生一定的认知兴趣,但还未能深入到足以揭示规律的认识深度,兴趣往往只与“地理学科用处有多大”的问题联系起来,而未能涉及“地理学科能解决什么” 等根本性内容。所以,这阶段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相对比较稳定,学习范围也较广,但还不够深入,因此,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欲保持学习兴趣仍离不开教师生动讲解等外部支撑。
③高级水平的学习兴趣。处于这一兴趣水平的学生,学生已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产生持久、稳定的认知兴趣,表现出乐于探究比较深层的地理知识,并且关注着“地理学科能解决什么”和“如何去解决”等问题。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受到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也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而且这种学习兴趣不仅广泛表现在课堂学习上,也存在于课外活动中,甚至反映在今后工作的选择上。所以,这水平的学习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强、范围广、效能高、内部动机占绝对优势等良好品质。
上述学习兴趣的各级水平,在现实中并不明显划分,往往是互相渗透、互相伴随、互相转化的。
- 学习兴趣的形成
学生学习兴趣是在具体地理知识认知过程中生成的。地理学习材料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颖性和直感性是学生学习兴趣萌发的主要客体诱因。在实际学习中,当这两种客体诱因为学生在心理上所接受时,学习兴趣便萌芽。
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萌芽,他们便会时常体验到兴趣范围内的知识学习的愉悦和快慰,进而产生渴望某种知识学习,或某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的心理。由于此时学生追求愉悦和满足的心理只与地理学习中某些具有诱惑力的
事物相联系,而未能与学习目标相结合,所以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随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对地理学习价值的不断认识,以及学习需求的不断满足和提高,“自发性”追求愉悦和满足的心理将会朝“自主性”发展。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所产生的上述好奇追因等心理与所树立起的地理学习目标相结合时,便形成了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