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1. 地理模型的运用

上海有位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国地理》“黄土高原”内容时,设计了一种地理模型:用泥土垒成一个山坡,上面植有许多草,再用沙堆成一个光秃秃的山坡。两种不同性质的下垫面模型放在一个木栅架上,展现给学生。然后在模型上用洒水壶浇水,造成人工降雨的景观。“雨水”由地面向下渗透,同时顺着山坡流向低地。结果,由泥土和草组成的下垫面流出的水清澈

① 详见《地理教育》1985 年 1、2 期“中学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法基础”(周靖瞽文)。

见底,并且流速缓慢;而用沙构成的下垫面流出的水混浊不堪,且流速较快。这一模型的演示不仅告诉了学生明确的道理:水土流失程度与下垫面性质和地面覆盖物有关。从而使学生正确得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因黄土土质疏松,加上高原上森林和草原遭到破坏,地面失去植物保护所致。而且这一模型的演示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创设了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学生在这一情景中,产生广泛的联想,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模型等直观教具的运用还有助于增强大脑的活动。近年来,脑科学的大量实验证明,人脑的左右两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计算、语言、逻辑等智力活动;而右半球主管想象、色觉、音乐、图像等智力活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的实验发现,“当大脑两半球较‘弱’的一边受到激励而与较‘强’的一边配合时,其结果是脑子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得到大大的加强,这个加强不是按 1+1=2 来计算,而是以 5 倍、10 倍甚至更多的倍数增强的。”①因此,教学中运用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能激发大脑右半球活动,增强大脑左半球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促进地理事实鉴别、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1. 地图的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借助地图能使解题思路顺着地图中提供的地理事实有序地、顺利地展开,

    能使知识运用的结果得以正确、清晰的表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如学习“世界洋流分布”内容,教师展示图 8-7 的世界洋流模式图,讲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讲解完后,当学生用这一规律性知识来解释太平洋或大西洋的洋流分布时,只有借助地图,方能将结论清晰表述。否则,如果用文字来表述的话,不仅增加了解题的难度,而且容易出现表述不简洁、不直观、甚至不准确的现象。

① 康康:“大脑的两半球”,《青年参考》报,1988 年 1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