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幼苗的“向阳性”
1880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观察到一桩奇怪的事儿:稻、麦的幼苗受到阳光照射后,会向阳光的方向弯曲。但是,如果把这些幼苗的顶端切去或者用东西遮住的话,那么,幼苗就不再向太阳“鞠躬”啦!
为什么会这样呢?达尔文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在幼苗的尖端含有某种物质,在光的作用下,这种物质跑到幼苗背光的一侧,引起弯曲生长。
如果你问这“某种物质”是什么呢?连达尔文自己也没法回答。但是,达尔文的发现与假设,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不少人开始着手研究,想把这“某种物质”弄清楚。
1926年,荷兰科学家汶特发现,如果把燕麦幼苗的顶端切掉,幼苗立即停止了生长,而且不向太阳“弯腰”。但是,把这切下来的顶端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幼苗又可以重新开始生长“弯腰”啦。更有趣的是,把切下来的顶端在琼胶上放几个小时,然后把这琼胶小块放在切面上,幼苗竟能重新生长!
这个实验证明,在幼苗的尖端显然是存在着“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转移到琼胶中去,因而加强了人们寻找这奇妙的“某种物质”的信心。
这个谜,在1933年终于被揭开了:化学家们从幼苗的尖端,得到好几种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能够叫幼苗背太阳一面的细胞分裂生长加速,使幼苗朝太阳的一面“弯腰”。这些奇妙的物质,被称为“植物生长素”。根据化学分析,这些植物生长素大都是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三醇酸(生长素A)、醇酮酸(生长素B)和β-吲哚乙酸(异生长素)。
既然这奇妙的植物生长素能刺激庄稼的成长,那么,能不能叫它为农业生产出点力呢?
遗憾的是大自然太吝啬了,植物中所含的天然植物生长素实在少得可怜:在700万棵玉米幼苗顶端,总共只含有千分之一克的植物生长素!
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人们开始试着自己来制造植物生长素。人们发现有许多东西,虽然不是植物生长素,却也能对庄稼的生长起刺激作用。这种人造的、与植物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具有刺激作用的东西,被称为“植物生长激素”。
至今,人们已找到了上百种植物生长激素,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二四滴”、赤霉素等等。
植物生长激素能刺激庄稼快点成长,早点开花,早点成熟,防止成熟的果实脱落,防止种子发芽等等。在喷洒了植物生长激素后,还得到了无籽西瓜、无籽番茄、无籽黄瓜与茄子。
现在,植物生长激素,已经成了支援农业生产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