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艺术创作的银幕体现

——单项奖评选侧记

张明堂

1983 年,电影各艺术部门的创作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它们在某些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一定的突破。在第四届电影“金鸡奖”评选中,作为一种荣誉和表彰方式,评委会对故事片的十五个单项均有数量不等的提名, 其中导演、表演、摄影、美工等十二项,分别评选出该项最佳奖。这一成就, 标志着该年度电影各艺术部门的创作在齐头并进向前发展,展示了我国电影创作将可能出现新的更大突破的美好前景。

去年,国产故事片达 120 余部之多,要从这批影片中准确、公正地评选出各项获奖者,难度是很大的。为了卓有成效地做好评选工作,在评奖会议召开之前,全国各电影制片厂认真进行了推荐提名,部分电影专业学会及创作人员积极参加了咨询。评奖会上,气氛活跃,发言热烈,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有一番激烈的竞争,每一个获奖者都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的检验。专业性、学术性和争鸣精神贯穿评选的始终,它集中体现了专家评奖的特点。

最佳导演奖是继大奖之后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单项。这项奖的评选,实际上在大奖提名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纳入大奖提名候选的九部影片,其中的导演后来均成了竞争的对象。经过一番辩论、筛选,《廖仲恺》的导演汤晓丹,《乡音》的导演胡炳榴,《咱们的牛百岁》的导演赵焕章,《血,总是热的》导演文彦分别得到多数评委的认可,从而成为该项奖的提名。这四位导演,虽然成就显著,各有特点,但最有竞争能力的还是年逾古稀的汤晓丹和年轻导演胡炳榴。

汤晓丹是一位擅长拍摄大型历史题材影片的导演。在《廖仲恺》的创作中,他以完整的构思和娴熟的艺术手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艺术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评委们对这部气势宏伟,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为和谐统一的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导演严谨的艺术构思,洗炼流畅的导演手法,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在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深厚的艺术功力表示赞赏。

胡炳榴是我国导演队伍中的后起之秀,从 1981 年他拍摄的《乡情》中, 人们已觉察出他的导演艺术才华。《乡音》的成就,更使得他的艺术才华得到进一步显现。在这部别具一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在艺术上的追求及其探索的足迹,特别是他大胆借用写意绘画手法,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特长,使声与画、声与声有机组合,强化视听形象的表现力所作的有益尝试, 对于丰富影片的思想内涵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评委认为,《乡音》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导演创作方面。

说来也是一种巧合。淘汰式的大奖竞争最后集中在《乡音》和《廖仲恺》之间进行,而被大家公认为确有实力竞争导演奖的仍是这两部影片的导演。面对这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局势,究竟谁能当选,一时难见分晓。按照汤晓丹和胡炳榴在创作上所达到的水平高度,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获奖都是受之无愧的,但多数评委考虑到《乡音》荣获大奖已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胡炳榴创作的表彰,因此,在投票选举中,汤晓丹以出色的成就荣获了最佳导演奖。

评选中,一些评委还对赵焕章的导演创作给了热情的赞扬。有的同志指出,赵焕章不仅重视对生活的开掘和认识,而且努力探索电影艺术规律,他自觉地充满深情地表现普通人民生活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在导演奖的评选过程中,评委会还讨论了《大桥下面》的导演白沉,《十六号病房》的导演于彦夫,《我们的田野》的导演谢飞,《路》的导演陈立洲的创作,大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了较高的评价。鉴于青年导演陈立洲首次导演影片便取得突出的成绩,评委会经过讨论协商,最后决定授予他导演特别奖。

本届演员奖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评选项目,和前三届相比,这届的显著特点是男主角的表演艺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象《廖仲恺》中廖仲恺的饰演者董行佶,《血,总是热的》中罗心刚的饰演者杨在葆,《没有航标的河流》中盘老五的饰演者李纬等,他们富有艺术魅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评委的充分肯定。由于评委们意见相当集中,对以上三人的提名很快得到成立。提名之后,如何选出“最佳”?这成了评委会遇到的一个小小的难题。如果说在大奖评选中不少评委曾煞费苦心,表现出一些为难的情绪是因为把选票投向任何一部影片都不是那么称心如意的话,而他们此时则是因为面对这几位出众的演员,不知将票投向何人最好。有的同志指出,上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轮空,最佳女主角是潘虹和斯琴高娃并列获奖,表现出“阴盛阳衰” 的局面,本届的形势已发生根本的变化,可以说是“阳盛阴衰”。鉴于本届男主角成绩突出,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委主张评选两名并列获奖,投票结果, 已故的董行佶与杨在葆并列获最佳男主角奖。

评委会认为,这两位演员以独具特色而富有深度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生动、感人的银幕形象;董行佶在表演上神形兼备,从容自如,杨在葆的表演则是深沉内在,富有激情,这些,大大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他们在准确把握人物基调,真切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更见表演艺术功力。

这次得到最佳女主角奖提名的仅有龚雪和李羚两人,此外再也未曾涉及过其他人选。许多评委认为,龚雪在《大桥下面》的表演,比她过去所塑造的角色有所长进。在这部影片中,她的表演朴实、自然,分寸适度,动作设计准确,感情真挚、细腻,对人物的整体把握较为准确,看不出较多的演戏的痕迹。相比之下,她成了 1983 年度女主角中的佼佼者。当然也有部分评委对她的表演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角色一般化的东西还比较多,看不出有多大突破。最后,在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评委弃权的情况下,她以超过半数的选票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十六号病房》中常琳的饰演者李羚的表演,引起了一些评委的重视,认为她在影片中的表演是电影的表演,但有人认为她这次并没有超过她在《陌生的朋友》中的表演,因此仅仅作为提名表彰。

较有光彩的男配角演员在去年的影片中数量较多,经过表决,于是之、位北原、胡浩和陈佩斯得到提名。许多评委非常赞赏于是之在《秋瑾》中塑造的贵福形象,认为他每个动作的设计,每句台词的处理,每场戏的表演, 都颇具匠心,他高超的演技,维妙维肖地刻画出角色的复杂性格。因此,他荣获了最佳男配角奖。会上,大家还着重议论了《乡音》中爷爷的饰演者位北原,《再生之地》中伊藤弘一的饰演者胡浩,《夕照街》中二子的饰演者陈佩斯的表演,认为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具体的银幕体现均有独到之处。

在最佳女配角的评选中,呼声最高的是宋晓英,大家认为可以提名的是

丁一和王馥荔。宋晓英在《十六号病房》中塑造了乡村女教师刘春桦的形象。这是她自 1973 年从影以来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一个银幕形象。有的同志指出, 在去年的女演员表演中,宋晓英是特别出色的一个,她的表演深沉、内在, 感情表达细腻、真切,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有的同志认为,影片中的刘春桦是一个非常难演的角色,人物本身并没有多少戏剧动作,许多地方需要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这个角色与宋晓英本人的气质较为接近,但演员所体现的银幕形象却使我们感到这并不是她本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演员的演技在日臻成熟。如果说《16 号病房》是一部感人的影片,那么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与宋晓英精彩的表演有直接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表演中,宋晓英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适当,从不抢戏,从不喧宾夺主,该闪光的地方自然闪光,不该闪光的地方就自然生活,这些,恰恰是评奖中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地方。

《咱们的牛百岁》中秋霜的饰演者丁一,在影片中的戏不多,可表演很有特色。大家认为她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真正达到了准确和生活化。为了塑造主人公牛百岁的妻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不仅仅表现在举手投足上象农民,而且将整个身心化在了角色之中,她准确地完成了导演对整部影片风格的设想。有人指出,演员的表演与剧作赋予角色的内容关系极为密切, 在影片中,往往会出现戏保人或者人保戏的情形,丁一扮演的这个角色,本身有许多戏剧性的动作,演员体现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她不象宋晓英扮演的角色,很多戏完全是靠演员本身,甚至在某些地方需要依靠她的眼睛来完成。从总体来看,许多评委认为,丁一能把一个农民塑造到这种程度,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作为女配角,王馥荔在《咱们的牛百岁》中的表演,突破了她过去塑造的温顺、娴淑、善良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一点,评委们十分重视。有的认为, 她演这个角色比较放得开,拉开了与过去角色的距离,这说明演员在角色的变化上跨出了很重要的一步。但有些评委指出演员对角色的总体把握不够准确,在一些地方有演戏的痕迹。

三位女配角演员宋晓英尤为突出,结果她以占绝对优势的选票获最佳女配角奖。丁一、王馥荔获得了该项奖提名。

电影摄影是本届评奖中讨论比较充分的项目。从近几年的摄影创作来看,每年都不乏优秀之作,特别是上届“金鸡奖”将最佳摄影奖授予了《逆光》的摄影魏铎,立即在创作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奖赏,成了促进电影摄影创作发展的一种力量。去年,一批影片的摄影水平普遍有所提高,这次,作为提名候选的有《再生之地》、《我们的田野》、《女大学生宿舍》、

《漂泊奇遇》、《16 号病房》、《路》等六部影片,表决结果,前三部作为提名成立,后三部因均不过半数而被淘汰。

八一厂摄影师杨光远在《再生之地》中的摄影创作,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他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气氛描绘、光线处理等方面,均有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有些评委十分高兴地赞赏道:摄影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依靠构图的力量,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容,足见艺术家具有深厚的功力。大家认为影片拍得很有气势,摄影造型较好地体现了作品的内容。虽然这是一部彩色片,可并没有花花哨哨的东西,使人似乎感觉不到色彩的存在。影片的前半部是一种纪实风格,摄影师充分调动摄影艺术手段, 非常出色地体现了这种风格,因此,评委们对这部分创作十分欣赏。后半部

由于剧作上的缺陷,尽管摄影尽了很大努力,仍觉得与前面不大协调统一, 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我们的田野》的摄影孟庆鹏和甘泉的创作,引起不少评委的兴趣,大家从多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艺术分析。有的同志强调指出,这部影片的摄影比较特殊,它不同于一般影片的摄影创作,具有自己的风格。它象一幅招贴画,很醒目、大方,色彩非常简练、明快、突出,象白雪、蓝天、大地、麦浪、白桦树林、荒草地等,都是大块的色调,以此构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有力地表现了北大荒辽阔、壮美的气魄和特色。有的同志认为,影片的摄影造型有性格,无论是构图,色调,还是镜头运动,都是一种壮阔之感,使人犹如置身于辽阔的海洋一样。这些充满生机的画面,对于表现青年一代的成长、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的同志指出,《我们的田野》的导演构思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注重依靠故事情节本身的戏剧性因素来打动观众,而是靠比较散的带有某种情绪和意境的生活片断的积累,造成观众对北大荒知识青年插队生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要实现导演的这一意图,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靠画面。这部影片的摄影非常突出的一点表现在画面本身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它其中还蕴含着生活的厚度和浓度。一些同志共同感到这部影片的摄影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北大荒的外景部分与北京室内的戏在摄影风格上不够统一,现实和过去的表现在色调上区别不大。还有的同志认为从影片中看不到北大荒那种特有的荒凉的美。

我国的电影摄影创作,真正形成风格的摄影师是不多见的,不少人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的拍摄观念作一些局部的改变,并没有构成新的重大的突破。面对这种创作实际,当我们看到某些有特色的作品,总感到耳目一新。《再生之地》、《我们的田野》的摄影是如此,赵俊宏拍摄的《女大学生宿舍》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这部影片摄影创作的特点之一是在摄影美学的追求上的进步,它已经从人工光的运用转到彻底追求自然光的阶段。在当前摄影创作中人工光的观念尚未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这种艺术追求非常值得鼓励。同时,影片的摄影风格十分统一,摄影对导演意图的体现比较准确。影片的整个调子明快、和谐,既色彩缤纷,又不华丽炫耀,形式和内容得到了有机的结合,真正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及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略嫌不足的是,有些戏的处理尚有做作的痕迹,某些长焦距镜头的运用流于一般化。

评委们经过认真权衡,认为对上述三部作品的前两部的摄影创作应该给予更高的估阶,投票选举的结果,《再生之地》的摄影杨光远以略过半数的选票获最佳摄影奖,《我们的田野》的摄影孟庆鹏、甘泉仅以两票之差落选。

美术及服装、化装、道具等四项,经过反反复复的评选,结果全都给了奖。这几项奖,提名及获奖者,均是历史题材的影片。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由于评委会对现代题材的影片在这些方面的创作不够重视,恰恰相反, 评委会每年都力图从现代题材的作品中选出一些“最佳者”,以示鼓励广大创作人员这方面的创作。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本届评选中,这类题材的项目连提名的水平也未能达到。许多评委认为,提倡和鼓励美术、服装、化装、道具等艺术部门的创作人员积极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促进现代题材的影片创作贡献力量,这是“金鸡奖”所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那些在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成就卓著的同志,同样应该获奖。评委们在对每个项目及人选进行讨论之后,经过反复表决及投票,《李冰》的美术设计王兴文,化装王玢

瑞、纪伟华,《再生之地》的服装费兰馨、朱凤堂、李琴,《秋瑾》的道具徐国梁分别获得该项最佳奖。《再生之地》的美术设计费兰馨,化装颜碧君、冯小金、邓伟丽,《廖仲恺》的服装任奉仪、王缉珠,《李冰》的道具孙贵中、何绪成分别得到提名表彰。

美术、服装、化装、道具等项的创作人员都是“幕后英雄”,这几个艺术部门常常是容易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金鸡奖”坚持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进行必要的表彰,这对从事这些工作的同志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据介绍,王兴文在《李冰》的美术创作中,以古朴的风格、宏大的气势, 形象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他查阅、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对于以后同类题材影片的创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部影片的化装王玢瑞、纪伟华大胆探索古装历史片化装造型的新路,他们既注意保持我国民族的特点,又努力避免戏曲片化装的痕迹,使人物的肖像造型取得了真实可信的艺术效果。为了保持人物造型的历史真实性,仅他们精心制作的各式发套就有800 多个。《再生之地》的服装创作人员面对历史久远,人物众多,季节、年代变化较大的情况,以创造性的劳动,完成了大量的服装设计、制作及选择工作,其突出的特点是银幕效果真实可信,有力地配合了人物形象的刻画。

《秋瑾》的道具徐国梁针对影片场景多、场面大、人物多,戏用道具复杂, 跨越年代较长,人物活动地点甚多的特点,较好地完成了道具创作的任务, 使环境气氛有层次、有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提高影片的艺术质量作出了贡献。正因为这些同志在各自的创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所以本届“金鸡奖”将崇高的荣誉授予了他们。

电影录音一直是我国电影各艺术部门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前三届“金鸡奖”评选,该项奖曾有两次空缺,空缺的根本原因倒不在影片是否采用同期录音,而在于这个部门的创作没有真正取得较为出色的艺术效果。本届评选,史平一在《再生之地》中的录音创作引起了评委会的重视。这部影片合理运用了自然音响,恰当处理了影片中多层次的声音布局,使日语、汉语、自然音响及音乐协调一致,较好地做到了层次清晰,互不干扰,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他荣获了最佳录音奖。

本届最佳特技奖授予了神话戏曲片《火焰山》的特技创作人员陶世恭、纪景春、王大雨(特技美术设计)、董振声、才汝质、雒廷富(特技摄影)。在影片中,他们巧妙地运用电影特技手段,在银幕上展现了一个奇异多姿的神话世界,生动地描绘了孙悟空神通广大的性格特征,较好地体现了影片的内容。特别是影片的特技紧紧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首要任务,不耍弄技巧,力图使神奇多变的人物形象与奇异壮观的场面气氛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特有的艺术境界。《火焰山》特技获奖是令人信服的。

在特技创作中,多年来存在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好象特技只有在戏曲片或神话故事片中才有用武之地,实际上,故事片中的特技创作往往要求更高。一些评委呼吁,希望各电影制片厂把一些优秀的特技创作人员投入到故事片创作中去,以全面提高故事片的艺术质量。

除了以上十二个单项奖之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乐奖及最佳剪辑奖三项,因无适当人选,仅有提名而没有给奖。

得到最佳编剧奖提名的是《廖仲恺》的编剧鲁彦周。剧作家以历史史实为依据,采用浓墨重彩,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的闪光形象。这一成就,在当年度是较为突出的,但从总的方面来看,尚未达到作者曾经达到的高度,因

此,投票选举时,有将近半数的评委投了弃权票。在这项奖的评选中,大家还着重议论了《不该发生的故事》的编剧万捷、乔迈在这部影片中的创作, 不少同志对他们有胆识、有勇气的创作精神表示欣佩,对他们在创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了恰当的评价,鉴于这部影片已荣获评委会授予的特别奖,因此, 编剧奖一项不再单独提名。

最佳音乐奖的评选着重听取并参考了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的咨询意见,该学会为了配合“金鸡奖”评选,曾于今年初分三批组织在京的电影音乐界的同志观摩了十六部影片,其中包括全国各制片厂推荐参加该项奖竞争的作品。在观摩影片的基础上,他们专门召集部分理事和会员进行学术性的探讨, 最后推荐了《咱们的牛百岁》及《道是无情胜有情》的音乐创作参加候选。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巩志伟在《道是无情胜有情》中的音乐创作较有特色,于是被纳入该项奖唯一的一个提名,投票表决时,因票数甚少而没能获奖。

1983 年度的剪辑创作,水平比较一般,各厂推荐参加评选的影片及人选,只是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看不出新的创造,因此,评委会仅仅对《武当》的剪辑毛丽,《廖仲恺》的剪辑兰为洁、蔡敬笆进行提名,以示表彰。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电影创作要全面地提高质量,需要各个艺术部门的共同努力,单项奖的空缺,又一次反映了电影各艺术部门创作水平的发展还不平衡,相信经过电影创作人员的奋斗,我国的电影艺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