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当垆

汉武帝是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注重文治武功。他推崇儒术,爱好文学。在汉代流行一种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体,名叫赋。它的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全篇多以骈句组成。上下对偶,声律铿锵。赋的写作在于铺陈事物,极尽渲染,词藻华丽,富于文采。由于这种文体盛行于汉,故称汉赋。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

有一天,汉武帝读到一篇题为《子虚赋》的文章,十分激赏,感叹地说: “我怎么没有缘分与这位作者生长在同一时代呢?”

《子虚赋》大肆铺陈诸侯狩猎的场景和豪兴。汉武帝大约是在狩猎之余读到这篇赋的,专门替他饲养猎犬的“狗监”杨得意正巧在他身边侍候,听见他的感叹,上前禀告道:“微臣的同乡司马相如说这篇赋是他作的。这个司马相如还活着呢。”汉武帝大为惊喜,当即吩咐下去:“快快把他找来见朕!”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成都人,名字叫犬子。从小爱读书、击剑。因为仰慕战国时代蔺相如的为人,改名为相如。他父亲曾经花钱替他买了个官职, 当上了景帝的“武骑常侍”。景帝不喜欢辞赋,并不赏识他的才华。司马相如为人高傲,也不屑于当皇帝侍从。

当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手下有一批文人墨客,其中包括著名辞赋作家枚乘。司马相如与他们相见后,十分投机,便借口有病,辞掉了侍从官职,跑到梁州(今陕西勉县东),追随梁孝王去了。《子虚赋》就是那时写作的。过了几年,梁孝王死了,司马相如只得回到成都老家。他父亲早已死了,家贫如洗,无以为业。幸亏临邓县令王吉与他有些交情,邀请他到临邛去住。

临邛有个富商,名叫卓王孙,家里的奴仆就有 800 人之多。为了夸耀自己的财富,大摆筵席,扬言说:“凡是贵客,都与我请来一聚。”他请了县

令王吉,王吉则向他推荐了司马相如。卓王孙连忙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却推说生病,不肯前往。王吉见司马相如没来,满桌的珍馐佳肴不敢动一筷子, 亲自登门去请。司马相如觉得盛情难却,不得已跟他来了。

席间,王吉说:“听说你爱弹琴,何不弹奏一曲让自己放松一下,也可以为大家助助兴呀。”他连连摇头,一再推辞。

蓦地,司马相如看见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卓文君新近死了丈夫,住在娘家。她早就听说过司马相如的大名,就躲在屏障后面偷看,不料被司马相如无意间发现,慌忙闪身逃走了。谁知这惊鸿一瞥,司马相如就被她的美貌倾倒了。这时,他不再推辞,弹起琴来,用琴声倾吐他的爱慕之情。

卓文君听见琴声,就躲在窗户后面偷看。见他举止雍容,风度高雅,越看越爱,越听越喜,只怕自己配不上他。酒筵散后,司马相如派人塞钱给卓文君的僮仆,求他把自己的爱慕之情传达给她。卓文君听后,连夜便从家里逃了出来。司马相如带着她驾车驰回成都。卓王孙大怒道:“女儿不争气, 我不忍心杀她,但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

成都老家,家徒四壁,他俩的生活十分困窘。卓文君说:“我们不如回到临邛去,就是向弟弟们借钱也可以维持生活,何必呆在这里受苦呢?”这样,他们又回到了临邛。然而,卓文君的几个弟弟都不肯周济他们,司马相如就把自己的高车驷马全都卖掉,买了一间房子,开起了酒馆。当时,陈列酒坛的土台子叫垆,卓文君就站在土台子后边卖酒,司马相如也扎起围裙端酒端菜,就在大街上洗碗洗盘子。

卓王孙觉得羞耻,没脸出门。有人解劝,他才把僮仆、钱财分了一些给他们,打发他们远远离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过上了富裕舒适的日子。

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召进长安之后,汉武帝问道:“《子虚赋》是你作的?” 司马相如点头说:“是的。那不过是写诸侯游猎的场景,不值得一看。让我写一篇天子游猎的辞赋呈与您看。”汉武帝很高兴,当即命令尚书给笔和木简。

司马相如虚构了三个人物:子虚、乌有、亡是公,让他们互相诘难辩论, 以上林(今西安市西)宫宛为背景,极力铺陈宫阙之华赡、苑囿之宏大、草木之蕤葳,帝王游猎之气势,旨在歌颂汉武帝的声威和魄力。汉武帝一看, 心领神会。辞章也确实华美,果然才气横溢,文采斐然。

这就是有名的《上林赋》,子虚乌有也因之成了历史典故。司马相如前后的辞赋作家还有贾谊、枚乘、扬雄等人,创作出大量作品,形成一代文学潮流。

司马相如从此受到信用,曾任中郎将出使西南一些小国。这些小国大多处于云南贵州一带,山高水险,十分闭塞,经济、文化都很落后。司马相如劝说他们归顺汉朝,对开发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作出了贡献。

汉武帝不但爱好文学,还爱好音乐。他在中国历史上最先设置了一个管理音乐的官署,叫做乐府,专门负责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并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训练乐工,排演歌舞。

后来,创作或填写歌词,渐渐形成为一种诗歌体裁,叫做乐府诗。尽管它与古体诗并无多大差别,一般说来,它比较通俗,琅琅上口,便于配乐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