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岁典礼

项羽死后,刘邦军临定陶,收走韩信的兵权,至此大权在握,再无敌手, 就在汜水之南,昭告天地,即皇帝位。不久,他定都长安,国号为汉,称为汉高祖。高兴之余,谈及胜利的原因,他说:“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我不及张良;镇守国家,安定百姓,保证军需粮草供应,我不如萧何;领兵作战, 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我能信用他们,他们也为我用。”

张良、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除了他们,汉高祖刘邦手下还有一大批勇将、谋士。例如曹参,在沛县跟随刘邦起事后,身经百战,夺取城邑122 座,俘虏敌军两个王、三个相、六个将军,无数的大小官吏,身上负伤

70 次。刘邦刚刚投奔楚怀王的时候,才 2000 人。第一次与项羽并肩作战, 就是曹参杀死秦朝大将李由,刘邦才在楚军中崭露头角。刘邦西征时,曹参一直任先锋,最先进入咸阳,可以说,他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

再如王陵,他的母亲被楚军抓住,项羽招降他。他母亲派人对他说:“跟定汉王,建功立业。”随后自杀明志。王陵谨守老母遗志,忠心耿耿,为刘邦建立了许多功勋。

刘邦手下还有大将樊哙、灌婴、周勃,谋士陈平、郦食其。有的浑身是胆,有的英勇善战,有的目光深远,有的足智多谋,都为刘邦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所有这些勇将良臣,除张良外,无不出身卑微;除王陵外,无不家境贫寒。他们都没在秦朝做过官。古时候,只有做官的人才配穿绸缎衣服;普通人只许穿麻布衣服,称为布衣。刘邦满朝文武都是布衣出身,历史上十分罕见,后人称为“布衣将相”。

汉高祖刘邦本来是个粗俗的人,一向不喜欢读书人,也不讲究礼节。这些布衣将相,曾经与他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帐篷睡觉,称兄道弟,随便惯了。现在他当上了皇帝,那些布衣将相还像过去一样,在他面前吆三喝四,吵吵闹闹。上朝的时候,有人还一边喝酒,一边叫嚷。口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 甚至拔出剑来,砍击殿上的柱子。

新王朝开国之初,论功行赏自然是头等大事。功臣们争来争去,闹得不可开交。刘邦以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赏应该最高。将军们都不服,闹开了锅。

有人说:“我们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攻打城池,占领土地,多的百余战,少的几十仗。萧何只不过动动嘴皮,摇摇笔杆,功劳反而在我们之上, 这是什么道理?”刘邦费了许多口舌也说不通,不禁火了,问道:“你们知道打猎吗?”众人说:“知道。”刘邦接着问道:“你们也知道猎狗吧?” 众人说:“当然知道啦。”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和兔子的是猎狗;在一旁指点野兽兔子在哪里出没的却是人。你们只不过追杀了一些猎物罢了,功劳类似猎狗;萧何却能指出猎物的位置,功劳类似人。狗怎么能与人相比呢?”

他的话说得很尖刻,却也不无道理;诸将心里不服,却又难以辩驳。大伙不禁一下子噎住了。

论功封赏,朝廷沸沸扬扬,闹了一年。汉高祖刘邦觉得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必须设法改变这种状况。

有个儒生叫叔孙通,曾任秦朝博士。投靠刘邦后一直不受重用。现在看出儒家礼仪大有用武之地,就向汉高祖刘邦进言道:“我们儒生在陛下打天下的时候,派不上多大用场;但帮助陛下坐天下,却能发挥重大作用。我想找些鲁国儒生来,替陛下制订出一套朝廷礼仪,足以显示出皇帝的尊严和权威。”

叔孙通的建议很投合他的心意,但他一向不喜欢繁文缛节,有些担心地说:“那玩艺学起来很难吧?”叔孙通说:“礼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时世的需要和君主的口味加以改变。夏、商、周三朝的礼仪就各不相

同。我可以根据周礼掺杂秦朝的仪式制订出一套礼仪来。”刘邦说:“好吧。不过一定要简易些。你要事先估量到我能否学会并且愿意实行。”

叔孙通在鲁地找了 30 个儒生,制订了一套礼仪。回到长安后,领着同僚

和弟子,总共 100 多人在郊外排练了一个多月,就请刘邦去检阅。刘邦观望后,觉得满意,对叔孙通说:“我能够学会,就实行这套礼仪吧。”随后, 他下令群臣都要学会练熟,不得有误。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长安长乐宫落成,正赶上 10 月“岁朝”。10 月,是汉朝规定的一年岁首;岁朝,就是元旦朝拜。古时候,一个新王朝建立后,常常要“改正朔”。正(音 zhēng)是一年的头一天,朔是一月的开始。夏朝以孟春(正月)为正,平旦(天明)为朔;殷朝以季冬(12 月) 为正,鸡鸣为朔;周朝以仲冬(11 月)为正,夜平为朔。秦朝以正月为正, 汉朝则以 10 月为正。汉高祖刘邦就在 10 月初一这天举行了“朝岁之礼”。

仪式从天亮时开始。司仪人员把文武百官领到殿门外面仁立。新落成的宫殿富丽堂皇,大庭之中陈列战车,悬挂着旗帜,骑兵、步卒手持刀枪斧钺, 排列成行,显得分外庄严肃穆。

殿中有人高声传呼:“传大臣上殿!”殿下侍卫随即引导文武百官步入殿中。武官站在西面,脸朝东;文官站在东面,脸朝西。站定之后,司仪官员俯身跪拜,高声呼唤:“请皇帝陛下上朝!”顿时,钟磬齐鸣,旗帜招展, 汉高祖刘邦乘着御辇,在侍卫簇拥下进入大殿。文武百官按尊卑大小依次上前跪拜。礼毕,刘邦传谕:“赐法酒!”文武百官捧着酒,依次跨前一步祝他“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

朝拜之中,如有不符礼仪的,御史便把他带出殿去,所以自始至终没人敢大声喧哗,无不行礼如仪。这下,刘邦可开心了,他得意地说:“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荣了。”

尝到了甜头,更加驱使他维护政权,巩固政权,使他背信弃义,不惜使用一切手段消灭异己、屠戮功臣。刘邦在定陶即位之初,封了七个异姓王: 张敖为赵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为燕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吴满为长沙王,有个韩国旧贵族名字也叫韩信的为韩王(史称韩王信)。他们无不为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出过大力。刘邦却寻找种种借口,把他们一一杀害了,而且斩草除根,株连三族。

韩信之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韩信当上大将军之后,暗渡陈仓,帮助刘邦夺取了关中。随后席卷魏齐,军事实力一度超过了项羽、刘邦。不少人劝他脱离刘邦,割据一方,参与角逐天下。然而,韩信不忘刘邦的恩情, 说刘邦曾经“脱掉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推过自己的食物给我吃。”他不可以背叛刘邦,否则,“天地不容,带来不祥。”一再表示对刘邦的忠心“至死不变”。

但是,刘邦却对他不放心。垓下战后,刘邦大军压向韩信驻地定陶,强行夺走了韩信的兵权,收编了他的军队,迫使他放弃齐王的封号,把他打发到楚地去,改封为楚王。韩信到了下邳之后,有个秦朝的将军名叫钟离昧, 曾经是韩信的朋友。一直躲在家里,不敢露面,韩信就收留了他。有人就诬告韩信想谋反,刘邦准备出兵讨伐。陈平给他献了个计,刘邦就对外宣称他要到云梦泽(今湖北安陆一带)去巡视,并且在南郡华容大会诸侯。实际上他是想迷惑韩信,给他一个突然袭击。

刘邦领兵进入楚境,韩信预感不善,又觉得自己并没有罪过,想去拜会

刘邦,又害怕被刘邦抓起来。有人对他说:“杀死钟离昧,皇上一定高兴, 您去拜见,就能安然无事。”韩信犹豫不决,钟离昧对他说:“刘邦没有悍然进攻你,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如果你把我抓起来,向刘邦献媚。今天我死了,下一个就轮到你。”韩信不忍下手,但卖友自保的意图却很明显,钟离昧唾骂道:“你算不得一个有作有为的领袖!”当下拔剑自刎了。韩信提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并没有放过他,把他抓起来了。韩信这才懊悔不已。叹道:“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士亡。现在天下平安,就轮到我被人煮熟吃肉了!”

刘邦把他带到长安,得意地问道:“你看看我能够统领多少军队?”韩信说:“10 万。”刘邦又问道:“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嘲笑说:“好个多多益善!你怎么叫我生擒活捉了呢?”韩信说:“陛下不能治军,却能治将。”刘邦哈哈大笑起来。

韩信的楚王当不成了,封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淮阳侯,不久,就被吕后杀害了。

汉高祖刘邦之死,说起来死因就在征讨异姓王的战斗中。在他征讨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的时候,中了箭伤,从此一病不起。回到长安后,他把大臣们都召集在一起,当众杀了一匹白马,告谕众臣说:“从今以后,不是我刘家的人不能封王!”并且要求群臣盟誓遵守,永不违背。这就是历史所说的“非刘不王”的白马之盟。这充分表露出他生前把天下视为私有,死后视为家产的专制帝王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