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走向世界的中国女兵

1919 年圣诞节,19 岁的蔡畅乘坐法国邮轮从上海起程历经印度洋、苏伊

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在马赛登陆,结束了 35 天的海上旅行,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人们不曾想到,这位普通的“湘妹子”后来会成为中国女界的头面人物,闯入国际殿堂。蔡畅本人是否有过这样的梦想,我们尚不清楚。28 年后,1947 年 2 月,当蔡畅由东北前往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席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布拉格理事会时,却标志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开始:这是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委会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1. 研究所所长、厂长肖文彬(范国庆摄)

188.1948 年张琴秋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出席国际妇女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创建于 1945 年 12 月 1 日,是由苏、法、英、美 41 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在法国巴黎倡导成立的。它的宗旨是团结国际妇女,为肃清法西斯主义以及为世界和下民主而奋斗。理事会提出,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可推派正式理事两名,侯补理事一名。1946 年 4 月,各解放区团体选出蔡畅、邓颖超为正式理事,丁玲为侯补理事。5 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电邀邓颖超参加 6 月 27 日在巴黎召开的理事会,被国民党政府刁难阻挠而未能

出席。蔡畅在 1947 年的大会上,作了题为《为争取独立、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中国妇女》的报告。国际民主妇联决定,把蔡畅的报告全文寄送美国各妇女团体并致函罗斯福夫人及美国妇女团体,要求她们支持中国妇女争取和平与民主的运动。1948 年 12 月 1 日至 6 日,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匈牙利首者布达佩斯召开。以蔡畅为首的中国妇女代表团携带关于解放区妇女生活和斗争的照片、图表、生产品出席大会,代表团成员有:张琴秋、区梦觉、李文宜、丁玲、李兰丁等 12 人。蔡畅作了《关于亚

  1. 李淑兰(朝荣志摄于 1967 年)

洲各国妇女民主运动发展》的报告。国际民主妇联主席戈登夫人的报告中不止一次地赞扬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她说:“中国的蔡畅女士是一位中国解放区妇女运动的组织者和战斗者,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代表着新中国,新中国的逐日进步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这次大会选举了蔡畅为副主席,蔡畅、邓颖超、何香凝、李德全为正式理事,许广平、陆璀、丁玲为侯补理事, 蔡畅、邓颖超、何香凝为正式执委,李德全、陆璀为侯补执委。大会作出决定:1949 年将在解放了中国召开亚洲妇女会议。

1949 年,大会如期在中国召开了,蔡畅和其他代表第一次以执政者的身份,做了会议的东道主。她再次为中国妇女揭开了历史性的一页。中国以她的崭新姿态迈向世界。当中国女兵再次出现在国际舞台时,也已经是一种非政治的面孔了。

这是一座灯光璀璨的舞台,它的水银灯吝啬地照在那些只属于民办级的“选手”身上,即使这样,在中国女兵站立的这个方陈中,我们的目光仍旧

目不暇接。

站在这个方陈前列的是女兵队列中的年轻运动员和艺术家。她们以和平的使者出访世界,在与各国选手和平等的竞争中,为祖国和中国女兵夺得了一枚枚耀眼的金牌。

1963 年,李淑兰打破了世界女子射箭的记录,至 1966 年,她先后 17 次

打破 8 项女子射箭世界记录。

  1. 李亚敏、董湘毅、杜宁生(江志顺摄于 1975 年)

1975 年,李亚敏、董湘毅、杜宁生在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射击比赛中,分

别以 591 环、587 环和 588 环的成绩打破女子小口径手枪射击世界记录,至

1978 年,她们在国内、国际的射击比赛中,先后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记录。

1979 年,马燕红获得 20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冠军;1984 年又

获得 23 届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冠军。

1979 年,高庆在全军第四届体育运动会上,女子小口径标准手枪 60 发

慢加速射击比赛中,以 593 环的成绩破世界记录。

1981 年,童玲获得 3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3 年,沈剑平、戴丽丽获得 37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

  1. 马燕红(王华摄于 1984 年 5 月)

1985 年,戴丽丽又与上海选手耿丽娟获得 38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冠军。

1991 年,雷丽获得五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 67.5KG 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

作为中国国家队主力队员的军队女运动员曹慧英、陈招娣、杨希、杨锡兰和李延军与国家女子排球队员一起,先后在 1981 年第 3 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2 年第 9 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84 年第 23 届奥运会女子排球赛, 1985 年第 4 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和 1986 年第 10 届世界女子锦标赛中,蝉联

5 届冠军。

1992 年 10 月,在瑞士举行的国际军体理事会第二届女子军事五项锦标赛中,中国军事体育代表团获女子团体冠军。邵文芳在第二届国际军事体育比赛中,获军事五项个人冠军。

1993 年,李对红在世界杯射击比赛中,获女子运动手枪冠军。

1994 年,陆芳、王恋英在国际军事体育比赛中,分别获手枪个人冠军和军事五项个人冠军。

同年,在第七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贺慈红分别以 1′0″57,2′7″40, 和 4′1″67 的成绩取得女子 100 米仰泳、200 米仰泳和 4×100 米混合接力冠军。周官彬、乐莹以 7′57″96 的成绩取得 4×200 米自接冠军。单莺、乐莹以 3′37″91 的成绩取得 4×100 米自接冠军。

  1. 童玲

  2. 戴丽丽

  3. 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图为杨锡兰

  4. 雷丽

196.1992 年 10 月,中国军事体育代表团在国际军体理会第二届女子军事五项锦标赛中,获女子团体冠军。中间左起:田凤、王恋英、邵文芳。

  1. 贺慈红

  2. 被中央军委授予“体坛尖兵”称号的叶乔波(江志顺摄于 1993 年)

    军队的女艺术家闪是阳早代表国家出访的和平使者。1960 年,总政歌舞

团高音歌唱家徐有光随贺龙元帅出访朝鲜,她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陈地演出朝鲜民歌《阿里郎》等,驻守陈地的部队把他们最高的荣誉献给了这位中国歌手--授予她“模范战士”的称号,并用她的姓名命名了一个建制班,每天点名时,由一名最出色的战士负责答“到”。她演唱的俄罗斯民歌、墨西哥民歌也随着她的足迹留在了欧洲数国人民的心里。

  1. 舞蹈艺术家左哈拉

左哈接·沙赫玛依娃是建国后军队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舞蹈家。她表演的舞蹈不仅优美、洒脱,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以自编自演而著称。50 年代,她与苏盛兰等总政歌舞团演员,多次代表军队和国家文化艺术界访问过欧、亚、非等 20 多个国家,被授予过埃塞俄比亚国王金奖、波兰政府金十字勋章、罗马尼亚政府金星勋章、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奖章。1956 年,她表演的《纱巾舞》和《盘子舞》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双双获银质奖。

  1. 女高音歌唱家徐有光

1990 年 1 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十三届“明日”和第四届“未来”两个世界杂技大赛,在参赛的 19 个国家、56 个节目中紧张角逐。一举夺得“未来”世界杂技大赛金奖首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的是中国年仅 9 岁的演员小米粒。她表演的获奖节目是《柔术转毯》。她还因此获得苏联“列宁基金委员会”颁发的最年轻演员奖。她是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小演员。同年 4 月,广州国区政治部给她记了一等功,她成为全军年龄最小的一等功臣。李鹏总理亲切地唤她为“国宝”。1993 年捧回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的是小米粒的同们陈小洁和朱微丽。这是反映当代世界杂技和马戏最高水平的比赛。这一年她俩者是 12 岁。她们表演的获奖节目《双顶碗》的编

导和教练,是她们所在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 45 岁的女艺术家高文秀。高文秀出身于杂技世家,她 5 岁习艺,6 岁便随家人登台表演《顶碗》,11 岁时, 她带艺进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主演《顶碗》节目,后不慎致伤改作教练。她把自己的艺术之梦转移到培养新一代艺术家的身上。高文秀集多年艺术实践

创编的《双顶碗》,融艺术、技巧、观赏、审美于一体,使节目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1993 年,当大会组委会宣布最高奖的得主时,高文秀流泪子。

1991 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青年演员朱虹在亚洲音乐节新人歌手演唱大赛中获演唱大奖,1994 年她又在罗马尼亚“金鹿杯”国际通俗歌曲比赛中获第五名。

  1. 小米粒表演的《柔术转毯》(1990 年)

  2. 杂技《双顶碗》(1993 年)

1994 年,“亚洲之声”国际通俗歌手大奖赛在阿拉木图举行,总政歌舞团青年演员白雪和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演员范春梅获得比赛和一等奖。

  1. 在周恩来研讨会上,邓颖超对铁竹伟说:“你不但要写恩来的优点,

    也要写他的缺点。”(1988 年)

在国际图书市场,中国军队女作家的作品,也出现在它的书架上。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女作家铁竹伟以撰写大型传文学而闻名。她以独特的视角和鲜为人知的材料,发表了《霜重色愈浓》、《红军浪漫曲》、《廖承志传》, 与人合作完成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陈毅传》、《农民企业家》等 6

部长篇传记文学。她撰写解词的大型记录片《周恩来》,在国内外发行了 700 多拷贝。由邓小平题写书《廖承志传》将翻译成英、日文在国内外发行。她的战友于劲,1988 年 10 月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厄运》,真实地描写了中国人民志原军战俘在朝鲜战争中的悲壮历史,1990 年在香港出版。她的另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上海--1949:大崩溃》展现了本世纪 40 年代后半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历史变迁,和国共两党消长兴衰的演变过程。1995 年,该书也摆上了香港的书架。

  1. 于劲在对越自卫作战前线采访(1985 年)

与小米粒、陈小洁们相比。62 岁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邓蓉仙是她们的祖母年龄了。而 1989 年,邓蓉仙就是以这样的高龄登上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化疗工作的讲坛,报告由她设计和领导研制成功的抗疟新药-本芴醇的各种数据和性能:对恶性疟的治愈率在 95%以上,生产方便、价格低廉、三废少、毒性小。在场的专家们都震惊了,也信服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疟疾年发病率人数高达 2 亿左右,其中危及生命的恶性疟约占 80%,寻找抗疟新药, 成为世界医学和公共卫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个难题被中国的科学家们攻克了。邓蓉仙和她的战友们以抗疟新药-本芴醇,荣获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一等奖。人们只知道她捧走了药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却很少知道摘取明珠的过程是一场与她搏斗近 20 多年、失败无法计数的人生较量。在这个寂寞枯燥的过程中,跟着她的年轻姑娘头上长了白发;她也从年富力强的“台柱子”熬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太太。

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成功的鲜花并不因为对手是女性而提前绽放。在

这场人类智慧的角逐中,更多的人只有付出而闻不到花香。

广州军区总医院理疗科军医龙层花和她的丈夫骨科主任魏征,从 1959 年起潜心研究颈椎病,直到他们退休后,才从美国捧回了“世界传统医学论文大奖赛‘生命力’杯金杯奖”。

  1. 龙层花(白新摄)

  2. 研究员邓蓉仙

进入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军事的角逐也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越来越智能化,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也有黄皮肤、黑眼睛、长头发的中国女性。 1991 年 3 月,瑞士,日内瓦。在什皮兹 NC—化学实验室大厅里,人们在

等待着国际化学裁军第二轮对比试验的评定裁决结果。当代号 6 的中国实验室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亮相后,所有的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一位表情矜持的中国女科学家。她是总参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的分析化学教授钟玉征。当钟玉征站在大会主席台上用准确、流利的英语宣读学术论文明,她的魅力与才智, 再次使与会者震惊。这是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化学特设委员会组织的实验。中国的第一次参加。这种实验的难度非同一般,从样启封到报告结果,只有一个月时间。一场没有枪炮的战斗开始了。钟玉征和她率领的课题组操作着并不先进的仪器、甚至使用很原始的方法,破解着高科技的难题。他们没有了昼夜,有的只是不停地工作。一份 206 页的英文实验报告在钟玉征的打字机上出来了,国际裁军委员会如期收到了中国的报告。之后,在联合国化学裁军特设委员会下发的综合技术报告中,收进的三个典型处理样品方法都是中国的,所有的图谱中国的占了 22%。会议还要求各国在以后的实验中,要以中国的做法为样板,并将中国的报告印成专页推荐给另外 15 个参试国。钟玉征首战千捷。此后,她又率中国化学专家组参加了第三、四轮国际裁军核查对比实验,取得了同样出色的战绩。

  1. 钟玉征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大厦前(1991 年)

中国女军事科学家开始令世界刮目相看。这不仅是中国女兵的骄傲,也是中国妇女整体的飞跃。

  1. 总参谋部长话女战士(杨子桓摄于 199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