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吴越文化是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其地域以太湖、钱塘江流域为中心,东临大海,北临长江天堑,西望鄱阳平原,南界雁荡山脉。

吴越文化起源于长江下游地区。原始人类最初主要在宁镇丘陵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扩大到太湖流域。

至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创造了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如跨湖桥文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它们发达的制陶业、水稻种植业、玉器雕琢等表现了强烈的区域文化特色。

汤山葫芦洞内的南京猿人

早在35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已经在宁镇山脉地区活动,如南京猿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率先进入杭嘉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边缘地带的古人类,如江苏下草湾人、溧阳神仙洞人、丹徒高资人等,开始了初期的制作陶器甚至可能已有原始农业活动,在溧水神仙洞和太湖三山岛都发现过已经细化的旧石器遗存或人类骨骼以及大约10000年前的陶制品。

南京猿人化石,发现地点位于南京城东约30千米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该洞全长64米,宽25米,面积约1600平方米。在洞内南侧的小支洞发现两具直立人头骨化石,一枚直立人臼齿化石。

据考证,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

南京猿人一号头骨保存基本完整,有基本完整的面骨、眉嵴骨、额骨和顶骨及部分枕骨,可以复原成一具完整的猿人头骨面貌。

从这具头骨上可看出,该人头骨骨壁较厚,达近10毫米,比现代人的骨壁要厚,眉骨像屋檐一样向前突出且显得比较粗壮,鼻骨窄而尖,吻部明显前伸,枕骨也比较粗壮且突出。

这些体格上的特征都是属于“猿人”明显的特征。另一具头骨保存较残,仅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头顶骨,形似一个倒放的“瓢”,从体质特征看,骨壁比这一具头骨还厚。

在葫芦洞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经考证,这些动物中主要有棕熊、鬣狗、中华貉、猪獾、狐、虎、豹、野猪、肿骨鹿、葛氏斑鹿、小型鹿、水牛、梅氏犀、马、剑齿象等。

江苏下草湾人也称“泗洪新人”,是在泗洪县双沟镇东南发现的一段骨头化石,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化石,距今约四五万年。“下草湾人”股骨化石的发现,打破了“南方更新世晚期的地层中无原始人类踪迹可寻”的论说。

下草湾位于泗洪县双沟镇东南,南临淮河,北滨洪泽湖,是河湖间的岗岭地带,海拔40多米。由于滨湖湾,而且有广泛的水草资源,故称“下草湾”。

含有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下草湾土层的地质结构为湖泊沉积区,其岩性特征为灰绿色于紫红、褐色泥浆,并普遍含有高岭土矿物。因此,下草湾地层被称为“下草湾高岭土地层”,这一地层是地质年代中新世的典型地层。

淮洪新河东岸有一端人类化石,经鉴定为右侧股骨化石,化石长15.2厘米,为股骨的上半段,小转子基部以上已经完全缺损。从形态上看,有股骨结存在。骨表面布满长尾纤孔,确定为人类的股骨。

从其石化的程度计算,以及从海绵骨质的空隙中填土来判断,确定为相当早人类化石。经测定,这段股骨含氟量为0.3%,而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人股骨的含量为0.15%,下草湾系土层中发掘的巨河狸化石含氟量为2.28%,说明这段骨化石的年代较现代人早,比巨河狸晚。

这段股骨侧面直平,同北京猿人股骨相似,不同于现代人股骨的向前弯曲。股骨上部的扁平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而与尼安德特人相近。股骨下端骨壁的厚度和髓腔大小的比例,远比北京猿人小。

在下草湾引河东南的火石岭,有一处细石器遗址,面积达1500平方米。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小石片、石核等,其文化特征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细石器传统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从地理位置来看,这里可能就是下草湾人制作石器的场所。

下草湾一带不仅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还有相当丰富的动物化石,如大河狸、纳玛象、剑齿象、四不像、无角犀、原始牛及众多的淡水动物化石。这些动物和蚌类都是下草湾人不可缺少的食物资源。

下草湾人应该以渔猎为主,辅以采集,过着捕鱼拾蚌,采果打猎的“攫取性经济”生活。

[旁注]

和县人 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的龙潭洞的直立人化石,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两块头骨碎片、一块下颌骨碎片和9颗单个牙齿。头盖骨属一青年男性个体,有许多特征和北京人相似,但又具有若干较北京人进步的特征。这表明和县人是直立人中的进步类型,可能与北京人中的较晚者相当。

泗洪县 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临洪泽湖。泗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周时为徐国中心,南北文化交汇处,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璀璨夺目的古徐国文化之主体。后为泗州本州。境内分布着吕布辕门射戟台、鲁肃故里子敬泉、隋朝开凿的通济渠等古迹名胜。

洪泽湖 历史悠久的洪泽湖,给人们留下很多宝贵文化遗产,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古迹。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的遗迹。

[阅读链接]

在治理淮河时,古生物学家到下草湾水利工地考察古生物,发现巨河狸及其他一些古脊椎动物化石。

在考察巨河狸和其他古脊椎动物时,于淮洪新河东岸,采集到一端人类化石,经鉴定为右侧股骨化石。后经考证,这段股骨化石同北京猿人股骨相似,不同于现代人股骨。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而与尼安德特人相近。

后来,考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的火石岭发现与下草湾新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这对下草湾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据此,专家们确定:这段股骨为更新世晚期人类的化石,定名为“下草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