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苏州为冠

江南的园林,既荟萃了我国园林的菁华,又充溢着吴越文化的特质,尤其是苏州、杭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的园林。

早在春秋时,当吴越称雄东南之际,其君王就先后构筑了供游乐栖息的苑囿别馆。吴国大致有夏驾湖、销夏湖、姑苏台、长洲苑、华林园、吴宫、梧桐园、馆娃宫、流杯亭、居东城等;而越国则有怪游台、驾台、美人宫、乐野之类。

吴地较早的私家名园,有晋的辟疆园,自西晋以来传之,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与辟疆园同时的还有戴颙的宅园,此园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宋代江南园林,萃于吴兴;南宋时期,园林之盛,首推4州,即湖州、杭州、苏州、扬州;明代除以上4地外,更有金陵、太仓崛起。然而,江南园林,论质论量,无出苏州之右。

苏州园林发端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时期,成熟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但迭经兴废,五代以前的园林早已荡然无存,宋元的也寥若晨星,多数属明清构筑。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1342年。

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而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明正德年间修建,占地面积达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

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网狮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狮园”。

网狮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狮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艺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名园。最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征明的曾孙、明代末期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改名“药圃”。在清代初期为明崇祯进士姜埰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来他的儿子姜实节更名“艺圃”。

退思园位于江苏吴江同里镇东溪街,为古镇的主要风景点,由清任兰先罢官归乡所建,含“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

退思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如浮于水上,是我国唯一的贴水园建筑。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

耦园在苏州市内小新港巷,因有东、西两园,故名“耦园”。东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后扩建而成目前局面。

住宅大门在南,经门厅、轿厅,至大厅前西墙小门,即可进入西园。园中主厅为织帘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东北隅有藏书楼,与住宅相通,是书室与庭院结合较好的范例。

自住宅大厅往东,经小院二重和小客厅,即达东园。东园面积较西园约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3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

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较大,有石级可登临池石壁,气势峭伟;西部较小,逐渐下降,两山中间是邃谷,仅宽一米多。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极其深广。

苏州园林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这些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我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旁注]

姑苏台 又名“姑胥台”,在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有九曲路拾级而上,登上巍巍高台可饱览方圆上百千米内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其景冠绝江南,闻名于天下。高台四周栽着四季之花,八节之果,横亘五里。

颐和园 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楹联 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阅读链接]

游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我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

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

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