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晶莹的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的“母亲瓷”,是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古窑系陶瓷之一。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青翠晶莹名闻天下。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直至宋代,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

东汉是越窑青瓷的初创时期,青瓷的烧制成功是浙江地区原始瓷的工艺发展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品在成型、烧制工艺上与原始瓷一脉相承,器型、装饰上多有仿铜器和漆器。

东汉至三国期间瓷胎较白呈淡灰色,少数胎质较松,呈淡淡的土黄色,釉色以淡青色为主,浅雅明亮,少有黄釉或青黄釉。器物纹饰简朴,常见有弦纹、水波纹及叶脉纹等。烧制上多用三足支钉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三足支钉痕。

三国时期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釉层均匀,釉汁洁净,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晚期装饰趋向繁复,出现斜方格纹,还出现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为日用品和明器两类。

西晋越窑瓷业剧增,瓷业渐趋繁荣,这时所制青瓷胎体较厚重,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后期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

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随葬用品为主,熏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品。

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东晋时越窑渐趋停滞,南朝时明显低落,至隋代时已是奄奄一息了,在浙东地区几乎难以找到隋代的越窑遗址。器物种类减少,鸡头壶较流行,堆塑罐和其他小冥器不再生产,动物形象大大减少,而且多消瘦呆板。

以褐色点彩和莲瓣纹为最主要的装饰,莲瓣纹盛行于南朝,折射出当时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和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恶化,越窑一直在走下坡路,但依然有一些赏心悦目的产品。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各类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业生产出现遍地开花,相互争艳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慈溪上林湖地区是越窑中心产区,成为当时南方青瓷中心的杰出代表。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

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

另有一种在器物上堆贴花卉、人物、鱼兽等的方法,器物常见的有碗、盘、水盂、罐、盒等,特色器如瓷砚、执壶、瓷罂等,尤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腹的越瓷瓯,风靡一时。

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状态,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釉色纯净,光泽、滋润,“如冰似玉”,隐露精光。器物普遍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

在唐代,越窑古瓷的装饰艺术已经得到高速的发展,其装饰方法虽然承袭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和堆塑等,但其技艺手法却颇有进步,如刻花和划花是用流利的线条在胎上釉下刻画出生动活泼的纹样。

有龙、狮子、凤鸟、仙鹤、鹤鹅、双鱼、牡丹、莲花、宝相花、卷草和人物、山水等纹样,布局严谨,生动活泼。

唐代的越窑青瓷,深得当时的诗人喜爱,不少诗人都描述和歌咏过越窑青瓷的美,有不少诗人都描述和歌咏过种美丽,如顾况、孟郊、陆龟蒙、徐夤、施肩吾、郑谷等。

五代时期江浙一带的吴越国,较少战争,越窑的瓷业生产能够继续发展,产品质量仍独步天下。器物造型釉色、装饰及装烧工艺等方面继承唐代风格。

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

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北宋早期,越窑继续繁荣发展,器物造型精巧秀丽,釉色青绿,纯净而透明;盛行纤细划花装饰,技法娴熟,图样简洁清秀。

装饰题材广泛,有鸳鸯戏荷,双蝶相向、龟伏荷叶、双凤衔枝、鹦鹉对鸣、鹤翔云间、鸟栖花丛,还有人物纹、牡丹纹、莲瓣纹、水波纹、缠枝纹、龙纹等,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北宋中期,制瓷工艺渐趋衰退,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但仍偶见工艺精湛的产品。至北宋晚期,器物大多采用明火装烧,制作粗糙,刻划花纹简单草率,釉色灰暗,缺乏光泽,品种趋向单调,瓷业生产已完全衰落。

南宋初期,由于朝廷征烧祭器和生活用瓷,促使上林湖寺龙口、低岭头、开刀山一带瓷业生产再度兴旺,出现了一个新的短暂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龙泉窑的兴起致使越窑终于停烧。

[旁注]

陶瓷 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黏土、氧化铝、高岭土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我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青瓷 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熏炉 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圆形,大腹,两侧有环,青铜制。宫廷及富贵人家多有之。若熏衣被,可外加竹笼,即称为“熏笼”。熏香并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点缀,它还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作用。

青釉 我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也称“青瓷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

仙鹤 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看起来仙风道骨,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除此之外,鹤在我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关系。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陆龟蒙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阅读链接]

浙江慈溪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围的古银锭湖、杜湖、白洋湖地区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铸造了唐宋时期越窑的所有辉煌,堪称“唐宋瓷都”,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上林湖越窑青瓷不仅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还远销海外。在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伊朗、伊拉克、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也门、埃及、苏丹、索马里等20个国家和地区出土了许多中唐至北宋的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外销始于中唐晚期,大量外销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早期。

唐代时,明州港是朝廷指定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之一,上林湖瓷器从这里起航至广州,由广州至波斯湾,把瓷器销往北亚、东亚;向南销往东南亚直至非洲等地区。这条陶瓷之路为陶瓷贸易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