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创清代小说巅峰

曹雪芹(约1715年~约1764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故里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岭,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清代小说家。

所著《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巅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译成英、法、德等23种世界文字。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的“红学”,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因此成为旗人。在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后来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1764年,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干而逝世。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80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120回印本系统。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校订注释本,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新读本。

《红楼梦》的前80回,早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至于《红楼梦》一书的后半部分,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以前的“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部不朽巨著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首先,因为它展现了封建末世的社会悲剧、封建大家族的天伦悲剧、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和知识女性的命运悲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次,因为它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库中之瑰宝。对于这样优秀的一部作品,它的艺术特色固然有很多,不能一一说明,这里只就几点艺术特点加以说明。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环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

那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

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他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

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作者着笔稍多的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

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揽全局,按照小说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关合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

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

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地运用对比手法。作者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大观园以贾宝玉、林黛玉和一群处在被压迫地位的丫鬟为主,包括年轻的小姐们在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了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

而与之对立的男子世界,则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都是贪婪、腐败和丑恶。这男子世界以男性统治者为中心,还包括掌权的贵族妇人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以及执行统治者使命的老妈子如王善保家的之流。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以各个人物的主观思想又分明形成两股对峙的势力: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芳官等人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薛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

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反映了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但是薛宝钗、贾探春、袭人等又不同于一般统治者,尽管她们在主观上站到了封建势力的一边,但由于她们自身受人摆布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得到的悲剧结局,也和薄命的其他女子一样,程度不同地令人同情。

作者把这两个世界对比着写,还常常拿一个人对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对比,拿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表达作者的爱憎倾向。

《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做到了虚实结合。它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有虚有实,虚实相互照应、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

作者始终不肯直接描写贾家冷遇林黛玉。但作者通过袭人的口具体描画了史湘云寄居婶母家的境遇,直接描写了中秋之夜被冷落在团圆宴席之外的三个孤女,在冷月寒塘的凹晶馆的吟诗联句描写了她们三人的孤寂和悲苦。

通过这些实笔,可以想象林黛玉的处境,林黛玉自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点也不夸张,它真实地表现了环境的险恶以及她在险恶的环境中的感受。

作者很善于运用“春秋笔法”,也就是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笔。比如写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憎恶,就写得十分含蓄。

《红楼梦》一书问世后,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的话,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此外,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

在经历了200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曹雪芹是一名世界文学大师,在文坛上享有着崇高的国际声誉。在世界大文学家的排名表上,他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齐名并排,万古流芳。

[旁注]

包衣人 清代八旗组织内部的一种封建人身领属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封建主仆制度的延续,体现了封建等级社会中臣仆与领主之间的人身隶属关系。在满语中,包衣人被读作“包衣阿哈”,本意为“家里的仆人”,指清代满洲贵族家中豢养仆人属民。

程伟元(约1745年~约1818年),字小泉,清代江苏苏州人。出生封建士大夫家庭。乾隆后期,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

古典小说 即古代的小说。其特点是,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富于个性化;叙述时常是说书人的叙述口气,如“看官听说”、“且把闲话休提”等。为了需要而设置的巧合,更是古代小说的特色之一。

春秋笔法 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高鹗(约1738年~约1815年),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清代文学家。专家考证后普遍认为,高鹗续《红楼梦》的说法已经被抛弃。

[阅读链接]

曹雪芹他晚年生活贫苦困顿,极其艰难,靠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在这种状况下,曹雪芹仍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写作《红楼梦》。

曾有一个传说提到,曹雪芹写书时,没有钱买纸,就把旧年的皇历拆开,字写在皇历的背面。就是在他身处危险的情形下,也没有停止过写作。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没有一定的胆量、信心、毅力,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要写出这部“怨世骂时之书”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