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被称为东方莎翁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已斋、一斋、已斋叟。生于元代解州,即今山西省运城人。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有《窦娥冤》和《救风尘》等。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生活在金宋相继灭亡,元朝正在统一中国的时期。那个年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关汉卿看到这种现实,决心不走仕途这条路,而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倾注于戏剧艺术。

作为受压迫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平民百姓中间,交结多是社会地位低贱的人,这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

从他写的一些散曲如《南吕·一枝花·不服老》等中可以看到,他不受传统的礼教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在到处存在邪恶势力的社会中,在世态炎凉的恶劣环境中,他具有一种傲岸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执著的性格。他在《不服老》中,把自己比喻为一颗“铜豌豆”,就是表明了他不受世俗约束的个性及其顽强的特征。

在关汉卿反抗封建邪恶势力的戏剧作品中,《窦娥冤》最具代表性。主人公窦娥是个命运悲惨的下层社会的弱女子。

她从小死了母亲,被卖给蔡婆婆作童养媳,蔡婆婆是个放高利贷的,和独生儿子一起生活。窦娥嫁过来不久,丈夫就生病去世,这一家庭里便剩下了一老一小两个寡妇。

村中的无赖张驴儿强迫窦娥嫁给他,窦娥不愿意,张驴儿想用毒药毒死蔡婆婆来陷害窦娥,哪知道反而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就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说窦娥下毒药毒死了老公公。

官司打到县里,糊涂的县官认定窦娥是凶手,要她承认是她毒死公公即张驴儿的父亲,窦娥坚决不承认,县官严刑拷打,窦娥还是不服。

县官要拷打蔡婆婆,窦娥为了免除婆婆的痛苦,宁愿自己受罪,便承认是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的父亲。一场冤案铸成,窦娥被判死罪。窦娥赴刑场时,下起了六月雪,把全剧推向高潮。

关汉卿的剧作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

他所创作的戏剧都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强权势的凶狠残暴,又有平民百姓、寻常人家的悲剧遭遇;既有对官场黑暗无情的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栩栩如生的是些普通妇女的形象,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燕燕等,她们大都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雄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奏响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家,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景象。

二是抒发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写得十分动人。感情丰富而深沉,没有矫揉造作的虚假成分,一扫委靡纤弱的曲风,这部分作品,和封建文人写爱情的作品大异其趣,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平民的爱情理想。所谓“以健笔写柔情”,是这部分作品的特色。

三是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常常描写主人公的生活境遇,抒发其伟大抱负。

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与抱负,是用极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来表现的,真是神韵独具,妙趣横生,活脱脱显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战斗精神。

关汉卿戏剧是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像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比如,同是妓女,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里,出色的心理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扉,成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里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如《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服敌人的英雄业绩如《单刀会》和《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如《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如《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去说亲的婢女如《诈妮子》。这些情节,看来既富有传奇色彩,又都是扎根在深厚的现实土壤里的。

在运用戏曲语言方面,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汲取大量民间生动的语言,熔铸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上。如窦娥的朴素无华,赵盼儿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谢天香的温柔软弱,杜蕊娘的泼辣干练,皆惟肖惟妙,宛如口出。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创造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窦娥冤》中就有很多说白的段子。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词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处,自然妥帖,不愧是当时戏曲家中一位“总编修师”的人物。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同时,关汉卿作为世界名人,中国和世界各地开展了纪念关汉卿的活动。国内外很多剧院及职业剧团,都在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在我国戏剧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已被大家所公认。他的创作遗产已成为民族艺术的精英,人类文化的瑰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旁注]

杂剧 最早见于唐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皇亲国戚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后是皇帝的正妻;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又称“东宫”。自汉代起,皇帝的女儿叫公主;皇帝的姐姐叫长公主;公主的丈夫为“驸马”;皇帝的母舅或妻舅称为国舅;皇帝把子孙、叔伯等封为“藩王”。这些都是皇亲国戚。也比喻极有权势的人。

散曲 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

[阅读链接]

关汉卿的作品多是揭露封建官场腐败、社会黑暗,元朝统治者却认为他蛊惑民众,就下令通缉他。一天夜里,关汉卿逃走时,遇上了巡夜的捕快,但捕快因喜欢他的剧,所以很犹豫。

关汉卿看出了捕头的心理活动,便说:“台上莫逞强,纵使厚禄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下何足算,到头来抛盔卸甲,下场还是一般人。”

捕头听出了这弦外之音,于是知趣地撤走了手下人。关汉卿不仅是反封建的戏剧艺术大师,也是沉着机智、讲究斗争艺术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