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生于唐河内河阳,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唐代诗人,文学家、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唐宋古文运动领袖。

著有《昌黎先生集》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以文章引领时代,有“文起八代之衰”“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7岁读书,13岁能文,学习古训,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25后登进士第。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在官场上,他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韩愈一生排斥佛教,819年,他上《论佛骨表》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内供奉,他认为这样只能危害社会,不能求得长生。这下触犯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勇敢的行为,使他成为一位历史上的伟人,在我国哲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韩愈最为显著的是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在文学史上是一座高峰。

韩愈提倡“文以载道”,即文章要有丰富的现实内容,他同情劳动人民,暴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歌颂英雄人物,探讨为文之道,为受压抑的寒士鸣不平等。

他推动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打破了魏晋以来作文在体裁、结构、技巧方面的模式,适应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

论说文在韩愈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韩愈的论说文大体有三种类型:

一是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和中篇。如从现实的政治、经济观点着眼的《原道》、《论佛骨表》,从哲学观点立论的《原性》,从传道授业角度说理的《师说》等。这类文章,大都格局严整、层次清晰。

二是一些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概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用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的问答形式和幽默笔触,表现自己的坎坷遭遇,嘲讽社会上的庸俗习气,构思奇特,锋芒毕露。

三是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如书信体《答李翊书》、《与冯宿论文书》,赠序体《送孟东野序》、《送高闲上人序》等。《送孟东野序》是韩愈为好友孟郊送行而写的文章。在文中,韩愈表达了对朋友的不幸遭遇的同情,而且以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大量事例,说明了“不平则鸣”的道理。作者还劝孟郊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字里行间表现了对统治者不善于用人的委婉批评。

叙事文在韩愈散文中也占有很大比重。韩愈的叙事文大体有四种类型:

一是学习儒家经书,歌颂唐王朝平定藩镇叛乱的业绩。如《平淮西碑》,运用了《尚书》和《雅》、《颂》的文学体裁。

二是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如《张中丞传后叙》,在刻画英雄人物形象方面,巧妙地运用了叙事、议论、抒情相融合的手法,为公认的名篇。

三是学习《史记》、《汉书》而不用议论。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宣扬了儒家的部分思想。

四是为友情深厚的文学家而作。如《柳子厚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等,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同特色。

韩愈的抒情文很有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破常规的祭文。如《祭十二郎文》,是韩愈抒情文中的祭文,表现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写,突破了四言押韵常规。

二是四言韵语成文。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表现朋友交谊、患难生活,是用四言韵语写的,同样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三是有小说意味的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具有小说意味,但和当时一般传奇小说仍有区别。《毛颖传》多少带有作者的身世感慨,《石鼎联句诗序》被有些人认为是讥讽当时宰相之辞。这类作品,时人“大笑以为怪”,而柳宗元独以为奇,他也写了几篇类似的文章。

韩愈的诗有独特成就,向来被称为大家。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其艺术特色有三个点:

一是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以往的平庸诗风。

二是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食诗效玉川子作》一类诗,不仅奇奇怪怪,而且具有深刻的时代现实内容。这种雄奇境界也存在于不少写景诗如《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抒情诗如《孟东野失子》等作品中。另外,一些写景咏物诗如《山石》、《杏花》,一些抒情诗如《题驿梁》等,也都具有不事雕绘、本色天然的特色。

三是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政治得失、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长篇如《赴江陵途中寄赠……韩林三学士》,继承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的传统;短篇如《汴州乱》,接近白居易、张籍的风格。

总之,韩愈散文在风格体现了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的特点。韩文的风格来自他的人格和他的文学主张,人格的浩然正气使其文章理直气壮;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使其文章情感强烈。

在艺术手法上体现在说理、叙事、言情上,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偏用,却也常有交融。在语言上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他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的文章从不同方面较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重大生活,有强烈的战斗性,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在古文运动的实践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旁注]

唐宋古文运动 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代表性人物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唐宋八大家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彪炳于文学之林。

佛骨 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此等佛骨,在后世极受尊崇。

东方朔 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词赋家,在政治方面仕途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不得重用。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扬雄 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西汉官吏、学者。游京师时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著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等。

孟郊 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白居易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后裔,生于河南新郑。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老妪能解”。有《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存世。

张籍 字文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和州乌江人。唐代诗人。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人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河东郡人。唐代诗人、哲学家、儒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永州八记》等文章。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在我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

唐宪宗(778年~820年),名李纯,初名淳,立为太子后改名纯。唐朝皇帝,即唐宪宗。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巩县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保留的诗约有1400余首,诗艺精湛。有《杜工部集》存世。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阅读链接]

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做工时常常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官府命放排工必须穿着衣服做工。

韩愈来到潮州得知这件事后,担心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会得病。于是,他便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