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于极盛的武侠精神

我国武术源远流长,其中历朝历代都流传着侠义天下的武侠精神,至清代,这种精神达到了极盛。

武侠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气,更重要是有“侠”的品质,这一点,《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概括得比较准确。他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就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所流传的侠的精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争雄天下,无不注意网罗有特殊技艺的人才,出现了养士之风。战国四公子都曾养士数千人,而不避生死的武侠更是他们刻意搜寻的人才。

古代武侠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在做出惊世之举以前,多是混迹于市井中的无名小民。

如战国时的朱亥是魏国都城大梁“市井鼓刀屠者”,聂政以屠狗为生,荆轲是一介游民。他们的抱负不同世俗,平时的言行举止也不同于常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然而自尊自强,卓然傲立,平交王侯,不为权贵所屈。如贵为王弟的信陵君多次邀请区区屠户朱亥,朱亥却置之不理。

由于武侠可以承担重大使命,而且这些使命常关系到君王的身家性命、社稷国祚,于是当时贵族看重他们重气节轻性命的品质,降尊折节,对这些人礼遇有加,结为心腹。

如吴公子光善待要离、专诸,以便让他们为自己登上王位行刺;魏国严仲子交结聂政以刺丞相侠累;燕太子丹为行刺秦王,尊荆轲为上卿,以山珍海味、车骑美女相待,而且每天亲自登门拜访。

一旦武侠感到自己得到尊重和信任,便为知己者去赴汤蹈火,必要时不惜一死,以报知遇之恩。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武侠以生命为代价,为报“知己”在历史上写下了惊心动魄的篇章。

春秋战国时的武侠,给后人以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人格品质为后世不断颂扬,为人们所景仰,他们的言行举止,成为许多后人模仿的榜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成为千古绝唱。

文武双全是我国古人的人格理想,文人以武学为好,武人以儒侠为尊。古代一般有钱人家的孩子除了要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外,还有专门的武术老师教授传统武术。

风气所及,我国历史上出色的武术家往往也是出色的诗人和文学家,而以文学著名的士人往往也是武术“练家子”,或者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文武交融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唐代的诗人李白,其诗歌成就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又有诗仙之称。不过,李白早年爱好的是学剑求道,他曾经在青城山和道士学剑,又在山东齐州领过道教的道篆,也就是正式成为道教的弟子。

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在我国文学史上他与苏东坡齐名,历史上称为“苏辛词”,词风豪放,语境瑰奇。辛弃疾是齐州历城人。辛弃疾21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武装,为掌书记。1169年,奉耿京令南下归宋,宋高宗授以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辛弃疾返回山东时,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一怒之下,率领几十人连夜直奔金营,在数万人中活捉张安国南归。由此可见,辛弃疾武艺十分高强。

而且,辛弃疾创作的词许多都是描写战争和武功的,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用许多具体的形象写出了战场的壮阔,并透露了词人对战场情思的留恋和回味。这种壮阔的战场场景以及豪迈而悲壮的情思,如果没有实际生活经历是不可能写得出来的。

前期的武侠主要是以一诺千金、慷慨赴死的精神力量名垂青史,而至明清时期的武侠,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则更多的是他们杰出的武技。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著名的“江南大侠”江宁人甘凤池以其深厚的武功闻名天下。他客居京城时,山东济南的力士张大义慕名来访,一定要与甘凤池较量较量。

张大义身高八尺,腿力过人,并且在脚趾上裹有铁片,气势汹汹地扑将过来。甘凤池倚柱而立,以逸待劳。两人刚一交手,就听见张大义大叫一声,跌倒在地,血流了一靴子,解下靴子一看,铁片已经深深地嵌入脚趾中。

甘凤池不仅精于拳脚和剑法,武技高超,而且善导引服气之术,有布气的能力。甘凤池家乡一个姓谭的得了痨病,医治无效,甘凤池就在一个静室里,每天夜里与此人背靠背坐,49天后这人的病就治好了。

他还有很强的硬功,“手握锡器,能使熔为汁,从指缝中流出”。

还有更神的故事,说甘凤池在客居太仓县张家时,一天在酒宴上闹着玩,于百步之外以棉团做成小球遥击梅花树花朵,上下左右,棉球到处,梅花随之坠地,满座皆惊。

我国武术发展至明清时期,由于内家拳的兴起,武侠们一般都达到了超常能力,特别是我国武术中的点穴术更是神奇无比。《墨余记》记载了一个故事:

明末清初时,上海武侠褚复生的家乡有一个外号叫“独骨”的地痞流氓,会武术,膀阔腰圆,力举千斤,仗着这些本事,在市场上横行霸道。商人不堪其扰,于是大家请褚复生为民除此一害。

在一次酒宴上,两人见面。酒过两巡,“独骨”就跳起来,手舞足蹈,捋拳作势,夸耀自己的勇力。

褚复生缓缓用筷子在他胸前轻点一下,轻声说道:“你不能坐下来说嘛?”

“独骨”重新坐下,直至终席,一言不发。

散席后,商人们问褚复生,为什么不与“独骨”交手,他们哪里知道,褚复生用筷子轻点“独骨”时,用了内功。第二天,“独骨”浑身变色,青如蓝靛,不治而亡。

《清史稿》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明末清初的武术家浙江人王来咸,以静制动,以点穴击人的内家功法非常高明。他与人搏击总是按照铜人经络图中标志的经络穴位,精确地点击对手的死穴、晕穴、哑穴等部位。

有一次他与著名学者黄宗羲同游天童山,遇到一个不讲道理的和尚少焰。少焰臂力过人,对付四五个人不在话下,以为王来咸可欺。

不料刚要接近王来咸,还未来得及施展他一身的蛮力,就被点中穴位,疼痛难禁,使不出半点力气。

王来咸以自己高超的武技,行侠仗义,曾替人报仇,但是他为侠有很强的正义感,绝不充当无原则的职业杀手。有人以重金请他杀自己的弟弟,王来咸认为这样做无异于禽兽,因此,坚决拒绝这种不义之举。

我国文学史上,以武侠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的分量。唐代的传奇就有描写武侠的作品,如《红线女》、《虬髯客》、《聂隐娘》等,明清时期以来,武侠小说更是大量涌现,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除了情节引人入胜以外,同时也描写了形形色色的武侠人物群像。

如清代光绪年间刊出的石玉昆《三侠五义》,以民间流传的北宋时期名臣包拯的破案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一群江湖侠客的故事。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包公在展昭、白玉堂等侠客的帮助下,受理民冤,神断疑案,同奸臣庞太师父子斗争的故事;后半部主要写侠客们替朝廷剪除叛藩襄阳王党羽的经过。其中锦毛鼠白玉堂的形象十分鲜明,他有着强烈叛逆性艳,身怀绝技却心高气傲、目空一切。

在武侠名著《儿女英雄传》中,成功地描写了一个侠女形象,这就是侠女十三妹。

十三妹本名何玉凤,出身于官宦家庭,因其父受害于权臣纪献唐,乃携寡母避居于青云峰,后从一道姑处学得绝世武功,于是驰骋江湖,千里独行,矢志报仇。在荒山能仁寺出手救了淮安知县的公子安骥及落难女子张玉风,并由此演出一幕悲欢离合、最终大团圆的姻缘。

十三妹既有千里独行侠的气质,同时也是知书达理、忠孝节义的化身,作者把她描写成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至性”的“人中龙凤”。实际上,何玉凤身上体现了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的人格理想,对后世的读书人影响很大。

清代晚期的笔记小说中还有一个与十三妹类似的女侠吕四娘。如雁北老人的《清代十三朝宫闱秘闻》、柴萼的《梵天庐巡录》、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许指严的《十叶野闻》和孙剑秋的《吕四娘演义》等笔记、小说中有详细的交代。

史料中关于吕四娘的记载极少,后人只知道她是清代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字晚村,浙江石门人,吕四娘与甘凤池等人合称“江南八杰”。小说中描写的吕四娘是一个艳若桃李、冷如冰霜、庄重坚强、知书达理、有恩必酬、有仇必报的豪侠之人,并且身怀绝技。

比如《吕四娘演义》中的吕四娘打得一手少林拳,无人能匹,她还会飞檐走壁、空中飞剑等。与何玉凤相比较,吕四娘的形象具有更多的神秘色彩,作品更突出了她的武功。

与此类似的,还有《雍正剑侠图》,叙述的是清康熙晚年的故事,直隶省霸州农家子童林,向武当派剑客学艺后下山,奉师命在武林“五宗十三派八十二门”之外另兴一家武术。

在北京他投身于四皇子胤祯府第。在与众多反对派比武对抗过程中,与众多武林上层人物结为挚友或金兰之好。

童林的仇家夜入皇宫盗宝陷害他,童林得到胤祯替他上下周旋,限期捉拿盗宝人将功折罪为引线。经过杭州擂台比武、北京亮镖会格斗、大破铁善寺等一系列大事件。最后,在童林等众侠客协助钦差年羹尧带兵征讨蓬莱岛。

[旁注]

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竭力网罗人才。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因其4人都是王公贵族,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青城山 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

掌书记 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初期为行军大总管府临时军事差遣,后来发展为文职僚佐,其名称也由记室、典书记、管记等固定为掌书记。随着藩镇权力的扩大,掌书记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掌表奏书徽等文书工作,是沟通藩镇与朝廷的高级文职僚佐。

内家拳 是相较于外家拳技而言的一种拳法理论。外家拳源于古代战场硬柄武器使用方法,而内家拳则是源于古代战场韧柄武器使用方法,主要是大枪术。宋代时为我国冷兵器的巅峰,硬柄武器使用方法已然成熟,同时韧柄武器也已经开始大量出现,于是也有了内家拳。

经络“经”的原意是“纵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黄宗羲 (1610年~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堪称是我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展昭《三侠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兵刃为巨阙剑,后在茉花村与其妻丁月华定亲时交换了湛卢剑。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在开封府供职。

飞檐走壁 是两种不同的功夫,人们常常把这两种功夫结合在一起,看做是一种功夫。飞檐,就是站在屋檐下,两脚用力,身体飞快地跃起,两手按住房檐迅速上房。走壁,是站在离墙壁四五米远的地方,飞快地跑到墙根,用脚踏住墙壁,借此冲力迅速跑上墙顶。后用以指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

[阅读链接]

其实,《雍正剑侠图》中主人公童林的原型,就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少时家贫,自幼嗜武,年轻时因误伤人命,奔走他乡。相传在安徽九华山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董海川在王府当差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为人所知,一天,太极拳名师杨露蝉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于园网之上。是时董海川手托菜盘由此经过,立即飞身上网救起拳师。董海川遂与杨露蝉相斗,双雄对峙,胜负难分。从此太极拳与八卦掌各立门户,桃李盈门,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