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宣平创三世七太极拳
在盛世唐代,有一位隐居于翠微山中的修道之人,名叫许宣平。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
在平常的日子里,许宣平长发披肩,行走如飞,有一身超常的本领,因此人们都叫他“许仙人”。关于许宣平,在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多描述为:“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如奔马。”人们没有见他吃什么,就以为他不吃饭。
许宣平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30多年来,许宣平多次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还为人们治疗各种疾病,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
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当时许多人都诵读许宣平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
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听说了许宣平的诗名,于是他就途经九华山、黄山、齐云山,最后来到翠微山里寻访许宣平。
李白来到山脚下,只见林海茫茫、小路崎岖,一时不知所往,于是就漫步走到江边,想找人问问路。正巧看到野渡之上泊有一艘小船,他连忙跑到近前朗声问道:“船家,可知许宣平许仙人住在哪里?”
闻声,船篷内走出一人,斗笠遮面,长发披肩,手拄一枝竹篙,歌唱道:“山中轻雾绕,迷蒙石径遥;欲问许仙人,门前仅一篙。”
李白听后答谢一声即匆匆离去,他沿着石径在山中仔细地寻找。江南的山里到处都生长着竹子,更有好多门前有竹子的人家,然而仅有一棵竹子的却始终没有见到。
看看天色将晚,李白只好无可奈何的返回江边,寻到一间酒楼休息。有了酒,这位诗仙灵感就来了。他猛然想起在江边问路的船上,在舱外不就立着一枝篙吗?那位船家一定就是许宣平啦!
李白急忙又跑回江边,只见暮霭沉沉,烟波浩渺,江面上哪里还有什么船啊!李白心里感到十分懊悔和怅惘,后悔当时没有悟出船家诗歌中的意思,与许宣平失之交臂。
李白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
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有一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从此人们就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了。
但100多年以后,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一个大桃子。
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
老妇人说:“我们早就听说您已经成仙了。”
许宣平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
许宣平同时还传了他在深山中悟得的一套太极拳法,功名称“三世七”,这套拳的招式,其灵感来自于天然的各自独立的36道山泉石门,水至柔,石至坚,阴阳缠绕,刚柔相济……故不分何式为先何式为后,只要将每式学会,打起来可以相继不断,绵绵不绝。
三世七太极拳共三十七势。练三世七太极拳,应一势练成,再练一势,不能心急齐练。至三十七势全部练成,无论何势先,何势后,只要将势练成,自然三十七势相继不断,一气贯成,所以又可以谓之长拳。
许宣平的三世七太极拳每一势中双手均是以指尖领劲,走太极S曲线。左脚与右脚所在的两个点,正是绕S曲线所依的圆心。当手运到中间,无法穿过胯下而绕成完成的S曲线时,只要以意思走出完整的S曲线就可以了。
再接继下来的动作也是如此,周而复始,由正反S曲线首尾相连成闭环。双手均作S曲线时,手自然会一前一后,前手起到引领的主导作用,称谓“乾手”,后手起到配合的宾辅作用,称谓“坤手”。
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从侧面看,或者俯视,这个由手指领劲绕成的封闭S曲线环都呈现出半个太极图的样子。
乾手与坤手,一前一后走在这个封闭的S曲线环上的时候,当乾手正在画立圆的时候,坤手正在画平圆,接着乾坤交换,反之也然。
当乾手由立圆到水平圆变化成扭转的S环时,坤手正在由水平圆到立圆变化成扭转的S环。乾坤两手相交错绕环,套在一起,从任意一侧看投影图,都是半个太极图。
一只手的一个完整S曲线运动轨迹共经历了12个阶段,即易经中乾卦的六爻与坤卦的六爻。当乾手以乾卦第一爻起,坤手即以坤卦第一爻开始,直至运行到第六爻乾坤互易,再至第十二个阶段第二次乾坤互易复归于初。
练三世七太极拳时,一身犹如八卦罗盘,中间为八卦排列组成六十卦方阵,为地。四周为六十四卦排列成圆,象征为地的六十四卦中,坤居西南,乾居东北,守坤德,自然朋友多多,所以坤卦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意思是主张修炼者多修坤德。
修炼三世七太极拳,感知地心与自己的交互作用,融身心与宇宙自然,渐入天人合一的道境。修炼三世七太极拳,动静皆依循易理,可以感悟每一个人生阶段自我定位的重要,辨吉凶,知进退,守坤德,通权变。
许宣平传下来的这套太极拳,正是他一生修身养性的浓缩,而这个正反S线是也正是一套太极拳的浓缩。当人们静下心来,体察正反S线的乾坤交变时,就能激发出潜能和灵感,往往很多疑难都可会灵光一闪而豁然贯通。
[旁注]
李白 (701年~762年)。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山神 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历代天子封禅祭天地,也要对山神进行大祭。祭山时大多用玉石和玉器埋于地下,也有将祭品鸡、羊、猪或玉石投入山谷或悬在树梢。
三世七 也有称“三十七”的,是指本套太极拳共三十七势。三世指的是前世、今生与来世。一只手旋转着划出一道半弧,这只手正由它的过去走向它的未来。如果另一只再沿着这半弧的轨迹旋转跟来,那么前手是后手的将来,后手是前手的过去。
罗盘 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全部放在罗盘上,以此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阅读链接]
与唐代许宣平同时,还有一种先天拳,也叫“长拳”。此拳功为李道子所传。李道子为唐代道人。
令人称奇的是,按明朝武术家宋远桥在其《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叙述,他当时游历安徽径县,因听说当地俞家世精太极拳功,便去拜访。因问源流,俞氏言,系唐时李道子所传,俞门代代相承。当年,俞门传人每年必到潜山去拜望李道子,如此直至宋代,李道子仍在。而至宋代末期,李道子忽然不知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