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初创健身五禽戏

汉代末年,神医华佗受“熊经鸟伸”的启发,并吸收了鹿、猿、虎等动物的动作特征,创立了“五禽戏”,“亦以除病,并利蹄足”,既可以健身治病,又能使人手足灵活有力,从而能自卫击人。

人类的象形习性是人类固有的品性,因而人类的象形活动伴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发展。《尚书·皋陶谟》记载:“予击石附石,百兽率舞”,可见在旧石器时代,祖先就会像百兽之形了。原始社会出现的猿猴舞、雀鸟舞、熊舞等模仿各种动物动作的舞蹈,在《尚书》中被称为“百兽舞”,其中许多动作被后来的武艺吸收,形成五花八门的象形拳。

至汉代,已经出现了模拟动物或吸收动物动作特点的拳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汉帛画中就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像,表现得正是古代的猴拳,从形象上看,吸取了猴子敏捷特点,也有拨弄挑逗、凌厉攻击、奔逃嬉戏的情景,十分逼真。

华佗字元化,小时候非常聪明,但性格孤僻,长大后不愿意出仕做官,却特别喜欢治病救人的医术,他收集了很多秘方验方,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他听说名山之中常有得道的仙人居住,于是就遍游山川,拜师求道。

华佗这样访寻了好多年,虽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仙人,却看到了不少活泼可爱的动物,如象、鹿、鹤、猿等,它们奔跑戏耍的形象,给华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并没有悟出这与他所追求的医术养生术有什么关系。为了求道,华佗继续在深山中寻访。

有一次,华佗来到公宜山,这是一座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的大山,进得山来,但见怪石嶙峋,松柏争翠,脚下流水潺潺,山腰云雾缭绕。华佗不禁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古洞前面。

忽然,华佗听到洞中有人在谈论什么,他屏息细听,发现是两位老人正在谈论治病养生之事。华佗又惊又喜,心想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但华佗又不敢贸然进洞,忽听见一位老人说:“华生已经来到洞外,我们可将此术传授与他。”

另一位接道:“华生虽然求道心切,但也还须开导一番,方可与他。”

华佗听到这些,再也不敢犹豫,立即走进洞中,只见两位老人,头戴草帽,相对而坐,华佗急忙躬身下拜,说道:“晚生华佗,素好方术,寻访数年,未得真传,今幸遇仙者,乞为开悟,终身不负大恩。”

一老者道:“医之为术,非人不传,念汝心诚,今传与汝吾有数言,汝当牢记:为医之道,须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悯老恤幼,济世活人,以为己任,如此则不负吾心矣。”

华佗再次跪拜:“圣贤之教,晚生铭刻在心,俱能从之。”

两位老者相视而笑,用手指着一个旁洞说:“洞中石床上有书一函,取后速归,勿示俗流,切记吾言。”

华佗依言果得书一函,回头看时,两位老者已不知去向。华佗小心翼翼地走出洞外,忽然间云奔雨泄,石洞崩塌。

华佗携书回家,悉心研究,发现这是一部医书,理法方药一应俱全,与过去所见所闻皆不相同。依书中所论施疗,无不神效。其所擅长施用的麻沸散及剖腹开颅等方法皆出自该书中。

书中还记载了养生健身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五禽戏。华佗素爱养生之术,一见五禽之戏,便每日依法演练,数年间游历山川所见猿鹿鹤熊虎等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仿佛自己又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华佗坚持演练五禽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致年且百岁,犹有壮容,时人为仙其实这都是长期演练五禽戏的结果。

华佗五禽戏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五种仿生导引功夫,五禽戏动作柔和,而且与呼吸、意念相结合。

虎戏取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

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鹿戏也为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两次。

熊戏取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席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席;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是选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鸟戏采取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华佗有两个弟子,一个叫吴普,一个叫樊阿,他们两人都曾向华佗请教养生方法,于是华佗就把自己创立的方法分别传授给了他们结果,他们两人都得以高寿。吴普90多岁时还耳聪目明,牙齿坚固,樊阿100多岁时头发胡子都还乌黑发亮,精神气力比青壮年还旺盛。可见,华佗武术养生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旁注]

皋陶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史书典籍中多称为“大业”,传说他是上古“五帝”之首的少昊的后裔,东夷部落的首领。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我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方术 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方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

麻沸散 传说华佗的儿子沸儿误食了曼陀罗的果实不幸身亡,华佗万分悲痛,在曼陀罗的基础上加了其他的几味中草药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将这种药命名为“麻沸散”。

导引 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做的俯仰屈伸运动,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阅读链接]

后人将华佗的“五禽戏”视作各种象形取义的仿动物拳种的鼻祖,大概因为华佗的思路开创了一块全新的天地,直接影响了仿生术式武术的发展。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佗语普曰: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