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鸣乐器

它是指那些以坚硬的物质为第一发声体、无需施以特殊张力或借助其他媒介发声的乐器。拍子板、干葫芦、木琴、簧片琴(散扎)等都属于这一类。根据演奏方式又可划分为几种类型。

1、摇奏体鸣乐器

这类乐器在非洲使用得非常普遍。干葫芦是其中一种。将葫芦晒干制成, 手握其颈,上下摇动,籽粒碰撞其壁发声,现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沙槌就是模仿非洲的干葫芦制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容器式的,例如将石头、植物籽粒置于陶制、木制及编织的容器内通过摇晃发声。还有将贝壳、骨头、金属片穿成一串构成,它们或者可以用手摇奏,或者戴在演员的身上,随他们舞蹈或演奏其他乐器时的动作发出“哗啦”声。它们还可以绑在某件乐器上作为附属的响器。在埃塞俄比亚的教堂礼拜中还可以看到哗啷棒式乐器,即把金属圆片吊挂在木竿上摇晃发声,这种样式的乐器在古埃及的法老时代已有之,是有据可查的非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图 24)。西非许多地区都使用它。摇奏体鸣乐器常用于歌曲和舞蹈伴奏。还可以用它发出特定的信号,以召集居民、制造某种神秘的气氛和传递消息,有些地区还用它来驱赶啄食庄稼的鸟儿。

2、敲击体鸣乐器

这类乐器包括各种拍子板、响板、钹、锣、裂口木鼓以及木琴等,尤其是木琴分布范围极广。它有 3 种样式。第一种为容器式,即把一系列木琴键置于一个容器状的共鸣箱上,

图 24 埃塞俄比亚的哗啷棒式乐器

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国家均可以看到这种木琴。第二种是把木琴键架在两根香蕉树干上,用插在树干上的小木棍固定琴键的位置,这种木琴常见于西非、中非和东非。第三种是把键悬挂在木架上,其下吊有许多干葫芦作共鸣器,多见于森林地带,称为马林巴(见图 25)。非洲木琴有的仅有 1~4 键,但 10~22 键的更为多见,还有由 2~6 人演奏的大木琴。这种乐器既可独奏,也有 2~4 架的小合奏,还有 10~30 架的大合奏,此外还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

图 25 非洲木琴(马林巴)

3、拨奏体鸣乐器

在非洲这类乐器主要是指一种用手指拨动弹奏的簧片乐器,通常被称作“散扎”或“姆比拉”。其结构是将一系列长短不一的细长簧片(木制或铁

制)分 1~3 排捆绑在一块木板上,并在其下装一木盒或干葫芦作共鸣体。图 26 拨奏体鸣乐器“散扎”

各地“散扎”的簧片数量不一,少者 5~7 根,多者达 30~40 根,常见的有 8~12 根,每根簧片发一音,可演奏各种旋律,如同时拨动两根簧,还可发出和声性的音响。由于该乐器多用两手的拇指演奏,所以被称作“拇指钢琴”。

4、刮奏体鸣乐器

它主要是指一种锉式刮奏响器,即将一根竹杆或棕榈杆刻成锯齿状,用另一根木棍或金属片来回刮,发出具有独特音色的噪音。也可用罐头盖子刮玻璃瓶,用葫芦刮木板,产生类似的音响效果。这种乐器既不能奏旋律,也不能提供有规律的节奏,只能制造某种持续的音响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