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匡衡

中国古代贫寒人家子弟勤勉苦读的事例不胜枚举:为防读书困倦,东汉时的孙敬用绳子把头发扎住吊在屋梁上;战国时,苏秦用锥子刺大腿。晋朝人车胤、孙康,家穷点不起灯,一个在夏天晚上用白布袋装着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个在冬天夜里映着雪光看书。下面要讲的是西汉时少年匡衡凿壁偷光、当佣读书的故事。

秋末冬初,黄昏的太阳已早早地下山去了,嫣红的霞光透过一间间破旧的茅草房,洒在村头的一棵大柳树下。树下坐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虽然身上衣衫缀满补丁,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此时他正捧着一本书,认真地读着。 “阿衡,天都快黑了,赶快进屋吧。”一个年轻的妇女,唤着正在看书

的儿子。

“娘,这书明儿就要还了,我得赶紧读完它。”小匡衡头也不舍得抬。“儿啊,你如此用功,如果累坏了身子,叫娘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

爹⋯⋯”母亲说着,抹起了眼泪。

匡衡见状,这才顺从地合上书,揉揉冻得通红的小脸,跟母亲进了屋。家里穷得买不起灯油,点不起灯,匡衡有书不能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母亲理解儿子的心情,让他到隔壁借点灯油来读书。到了隔壁王大妈家门口,他犹豫良久,刚伸手想敲门,很快又缩了回来。家中一贫如洗,借了灯油,明天拿什么还给人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自己,不能再给她增添负担了。

躺在床上,匡衡双手抱着书,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草顶泥墙的屋子,外面一刮风,屋内冷飕飕的,匡衡猛一翻身,瞥见和王大妈共用的那堵土墙,因年久失修,竟漏进一丝微弱的光来。他赴紧跳下床,用瓦片轻轻地刮开这条缝隙。很快,一线灯光,穿过窄缝,斜斜地照在床上。他立即拿起书,凑着这一线光亮如饥似渴地读着。

每晚,守着这一线光亮,匡衡一本又一本地读着。他忘了贫穷,忘了寒冷,忘了世界上的纷扰,完全沉浸在书里的美好境界中。

转眼又到了秋天。家里的唯一的一棵苹果树结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母子俩一个也舍不得吃,全挑到街上去卖。匡衡一边看书,一边守着两筐苹果。这时,走来了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看看果色不错,全买了下来,叫匡衡母

亲送到镇上谢官人家去。 “谢官人家要这么多苹果?”半路上匡衡好奇地问。 “咱们谢府啊,可是大户人家,别说乡下上好的田地有上万亩,光是书

房里的书啊,就有几十架,整整齐齐排着,排场可大啦。”管家一高兴,话就多了。

有钱人买书当摆设、讲排场,穷人家想读书却不能;言者无意,闻者有心,匡衡灵机一动,想出了个主意。他一把拉住管家,央求道:“大管家, 我爹去世早,全靠母亲一人拉扯我长大,如今我也大了,您能否引荐我到谢官人家去当个佣人,让我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中年人看他如此懂事,便满口应承下来。

半个月后,匡衡当上了谢府的小佣人。他虽然人小体弱,干活却十分卖力。一大早,就把里里外外院子打扫干净,然后把客厅、内房收拾好。看看四周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最后他便去整理书房。整理书房是他一天中最快活的事,他轻手轻脚地,非常仔细地掸着灰尘,生怕一不小心,书会逃掉似的。

到了领工钱的时候,匡衡却把这工钱全交还给了谢官“孩子,为什么你不收工钱?”谢官人不解地问。

“老爷,我家里穷,买不起书,可是我却非常想读书,您能否借几册书与我读,这工钱权作借书的租金,行吗?”

谢官人被这孩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沉吟了片刻,把工钱放回匡衡手中,亲切地对他说:“你小小年纪想读书,真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这样吧,工钱你照收,以后干完活,有空只管到书房来挑书看,只是别把书弄丢就是了。”

就这样,匡衡吃住在谢府,每天干完分内的活,就一头扎进书房,一本接一本拼命地读。长期下来,他读了很多很多书,学问越来越大,终于成了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专家。

逆境出人才。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往往是在逆境——困苦、挫折、失败中炼就的。因此,学会在逆境中铸造自我、锻炼自我是十分有益的。要知道,在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中,挫折和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就是你们解一道稍微复杂的数学题,也常常是在多次失误、试探之后,才会从中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更何况在科学和人生的道路上去探索、开拓呢?

人生能有几回搏。

——容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