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拼搏的容国团

1939 年,容国团出生在香港东区一个穷工人的家庭。

他的父亲容勉之,祖籍广东中山县,19 岁那年背井离乡,到香港当上了

一名海员。家境虽然十分困苦,可是,容勉之却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要培养儿于成才。

容国团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学习成绩很好,而且无师自通,乒乓球打得十分出色,13 岁那年,他就被选拔进了东区队,先后击败了香港不少乒乓高手,被誉为“东区小霸王”。可是,这时他父亲得了严重的胃病,被老板解雇了。家里断了一切经济来源,容国团只好退学,到一个鱼行当童工,靠每月 70 多元工资维持家庭生活。

鱼行老板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成立了一个“东区买手部”乒乓球队, 容国团一面做工,一面打球,很快成了球队的顶梁柱。

1954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香港工联会举办乒乓球表演赛等活动,以庆祝这个伟大光辉的节日。

容国团所在俱乐部的理事长是个极端的反动分子,他拒绝参加庆祝活 动。容国团只得以个人的名义,去参加单打表演。就为这件事,容国团被迫离开了俱乐部,失业在家。

不久,工联会的负责人知道了容国团的困境,便帮助他找了一份工作。容国团白天上班,晚上辅导别人打球。后来,工联会考虑到他又要上班,又要陪人打球,会荒疏球艺,便安排他专业练球。他心情舒畅,家人的生活又有了保障,所以,他便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练球上,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一年,香港举行乒乓球公开赛,他和队员们过关斩将,取得了团体冠军,还获得了双打冠军,并摘取了单打的桂冠。他一人独得三项冠军, 轰动了香港。“东区俱乐部”的那个理事长又悔又恨,心里酸溜溜的。

1956 年,日本国家乒乓球队访问香港。对容国团怀恨在心的人和日方商定,比赛只打个人对抗,并安排他与当时的世界头号种子选手获村对阵。他们这样做是想灭容国团的威风,也好让工联会难堪。

容国团初生牛犊不怕虎,以他快速推挡的绝招,弄得蝉联过好几届世界冠军的获村疲于奔跑,连连失手,终于败下阵来。

打败世界冠军的荣耀并没给容国团带来欢欣和顺利,反而招致了更深的忌恨和更大的报复。生活的困苦,使他病倒了。他知道在香港已没有出路, 内心感到十分苦闷,便暗暗下决心,要寻找机会离开这块是非之地。

他去找工联会帮忙,很快就有了消息。这天,工联会的人告诉他,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亲自过问了这件事情,请他尽快回去治病,并继续打球。 1957 年 11 月,游子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容国团的病很快治愈了。

他体力充沛,信心十足,提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立誓三年之内争取夺得世界冠军,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争光。

他的豪言壮语提前实现了。在第 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所向披靡,一路夺关攻隘,最后又以三比一击败了身经百战的西多,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为新中国体育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第一页。

喜讯传来,全国欢腾。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凯旋归来的容国团。

容国团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 1961 年举行的第 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作为主力,与队友一起奋力拼搏,打败了日本队,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实力。

容国团的卓越贡献,其意义不仅仅只在体育事业上。自此,中国掀起了“乒乓球热”,以后,又有了“乒乓球外交”,使银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

他的生命,凝聚在乒乓球的强劲旋风之中,永远激励着人们去努力拼搏。

少年有志,没待成家先练笔;学者不倦,已得文凭尚温书。

——李人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