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违禁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当过宰相,被史学家称为颇有建树的名相和政治家。寇准小时候,常常站在擅长书法和绘画的父亲身旁,极有兴趣地看父亲写字作画。6 岁那年,父亲说:“孩子,我送你一套笔砚, 你也学着写字,好不好?”

“好呀!”寇准高兴得跳起来。

从此,寇准便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写毛笔字了。他自己磨好墨,把纸铺开,照着父亲写的字,一笔一划地临摹,从不潦草,天天这样。

与此同时,寇准也读书了。

父亲看他很用功,就当面对他母亲夸奖说: “准儿真是个乖孩子。是啊,从小有志气,长大才会有出息呀!”

寇准受到夸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白天读书写字,到了夜里继续点着蜡烛读书。

有一天夜里,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寇准的屋里还有亮光,窗户纸上映出他坐着读书的身影。她心疼极了,就走进去说:

“你看什么时候了,快睡觉吧。”

寇准说:“我不困,让我再看一会儿。”

母亲“呼”地把蜡烛吹灭,寇准这才不得不上床去睡。

母亲怕儿子累坏了身体,第二天到寇准的房间,只留下一支蜡烛,把多余的全“没收”了。

这天晚上,寇准在烛光下看书。当蜡烛快燃光时,想再燃一支,不想找不到蜡烛了。他去向母亲讨,母亲说:

“你每天晚上只能用一支蜡烛,用完了就睡。”

寇准急得直跺脚,哀求母亲,但母亲好说歹说就是不允:“孩子,我这是为你好,怕你累坏了小身子骨。”

“真是多余,我身体壮实得很,怕什么呀!”寇准对母亲不服。

急中生智,寇准想出办法来了,去向仆人讨。他跑进仆人的房间,客气地说:

“给我几支蜡烛好吗?”

仆人见他客客气气的样子,都愿意给他蜡烛。这样,寇准又可以夜读了。

可是,寇准老是向仆人讨蜡烛,仆人们就有些奇怪了:小少爷不向父母要,怎么总向我们要蜡烛呢?有的人就问他。听他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更加愿意给他蜡烛了,并且此后都亲切地叫他“蜡烛少爷”。

这事母亲一直被蒙在鼓里。她以为儿子反正只有一支蜡烛,夜里读书不会读得很晚的,所以,夜里也就不大注意寇准什么时间就寝了。这样,就使寇准当了多年的“蜡烛少爷”,多读了许多书。由于他一面刻苦读书,一面坚持锻炼身体,平常生活极有规律,所以,头脑里有了丰富的知识,身体也很棒。

这位“蜡烛少爷”,在他 19 岁那年,由于才识超群,被当时的皇上宋太宗看上了。而这个皇帝选官,一向喜欢年纪大的人,此次选中年轻的寇准, 实在是很破格的了。

永不虚度年华。

——罗伯特·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