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坊里读书的王充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用了毕生的精力, 博览群书,花了 30 多年的心血,熟练地运用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完成了巨著

《论衡》,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这部共有 85 篇 20 多万字的《论衡》中,作者根据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论证了潮汐与月亮的运行的关系、湿度与琴弦的张力的关系、云雾与雷电形成的原因等等,雄辩地批判了鬼神主宰世界的迷信思想,并大胆地提出了无神论观点,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充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思想家,还得从他的青少年时代说起。

少年时代的王充聪慧好学,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却节衣缩食,千方百计供他上学馆念书。从 8 岁到 15 岁,王充一直是学馆里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的学生。15 岁那年,乡亲们看他有出息,纷纷捐饯,保送他进了京都洛阳太学深造。

王充是幸运的,当时在太学执教的是东汉名儒班彪。名师出高徒,王充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如饥似渴地学习功课,但是他从不生吞活剥。渐渐的,爱独立思考的他开始不满足于在太学里学到的东西了。

同学们发现、只要没有课,王充便独自一人出门,而且一去就是半天。他会干什么去呢?有几个好事的同学感到捉摸不透,就悄悄地尾随其后想看

个究竟。

当时东汉王朝正处于兴盛时期,首都洛阳城里更是一片繁荣。只见王充三转两拐的,来到城中的闹市区。

“好哇,原来这小子不在太学里老老实实温功课,却天天跑出来逛大街! 我们都以为他每天点灯熬油用功到半夜,原来他大白天里串街走巷好逍遥

哪!”几个同学偷偷商量着,打算把他当场捉住,并羞羞他。

刚这么说着,却突然不见了王充的影子。奇怪!他躲到哪儿去了呢?几个同学连忙一个铺子一个铺子地寻找起来。

终于,他们在一个书坊里发现了目标,只见王充站在一排书架前,捧着一本书,正在全神贯注地阅读着。

“好一个王充,原来你躲在这里用功哪!”一个同学从背后拍着王充的肩膀说,“怎么,太学里的书还不够你读的吗?”

王充吓了一跳,转身见是自己的同学,连忙做了个手势,朝那边坐在账柜后面的书坊老板努了努嘴,小声说:“别大声嚷嚷!这儿的书又多又好, 很多是太学里看不到的,我没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只得常常跑到这儿来看。要是让老板发现我这个人光看不买,会把我轰出去的。”

其实,书坊老板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青年人。他差不多三天两头来,一翻开书,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一会儿点头微笑,一会儿紧蹩双眉,一会儿又沉思默想。有好几次,书坊老板托着店门板,不得不对他说:“年轻人,我该关门啦。你要是还拿不定主意该买哪一本书的话,明天再来吧!”

王充听着,依依不舍合上书,不好意思地朝老人笑了笑,离开书坊。 如今,老人知道他是太学里的学生,如此好学,就愈加喜欢他。他径直

走到王充的跟前,亲切地拍着他的脑袋说:“小伙子,你喜欢读书,以后只管来,只要书不弄坏就行了。”

得到书坊主人的允诺,从此,王充便把课余时间全泡在了书坊,几乎读遍了这里的每一册书。

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天才就是这样,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勤奋炼就了无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王充的成才, 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