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海底两万里》

从“大东方号”启航出发的时候起,凡尔纳便打算写一部旅游记。他在“接近美洲海岸的时候”写给赫泽尔的一封信谈到,“因遇到的事件和不幸发生的事故太多”,他相信“关于大东方号的书将比他原先所希望的更为丰富”。

他弟弟保尔承认,从未见过这么凶猛的大海,“大东方号虽然体积硕大,却像一根羽毛那样的在海面上飘荡,船首被卷走了,这实在吓人。”他“为剩下的日子准备了激情”;但他似乎感到欣喜万分,他说,“啊!大海,多么令人赞叹!”

凡尔纳向大东方号敷设海底电缆的人员详细打听,不厌其烦地询问各种情况,了解各种数据资料,水手们为凡尔纳讲述他们在海上的经历,以及亲身跨洋旅行的体验,都为他有关海底航行的新小说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凡尔纳的第一次远洋旅行,不仅满足了他多年的宿愿,而且大大地增强了他探索奥秘的渴望和信心。

1867年春,凡尔纳开始了新小说的初稿写作。其它有些章节早在“圣米歇尔号”上就完成了。在旅美途中大东方号上,便为创作做最后的准备。

创作《海底两万里》的念头,或许是由女作家乔治·桑的提议引起的。凡尔纳将自己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两部书给她看,她知道凡尔纳想完成一系列的冒险小说,就在给凡尔纳的信中说:

我唯一的遗憾是,读完这两本书,没有另外十卷书供我阅读。希望你不久将把我们带到海洋深处,你应当让你的人物乘坐一条潜水船在海底旅行。你的想像力和知识一定能把潜艇设计得很完美。

潜水艇的发展历史漫长久远,又曲折复杂。据记载,在公元前20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就有过制造潜水船只的构想。古代的潜水船只是构想、纸面上设计或简单物件拼凑。

真正设计、制造潜水船只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1660年,第一艘潜水船恰恰在英国诞生。此船供王公贵族,达官显贵潜水取乐,并无实际意义。

1776年,美国人大卫·布什内尔,为了进行战争,即美国独立战争而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金属潜艇。此后,近60年间直到1869年《海底两万里》问世为止,据统计至少有25艘以上潜艇制造出来或试验成功。

1863年,法国海军上校西蒙·布尔诺设计由海军部投资、著名技师夏尔·布伦承建的“潜水鸟号”潜水艇下水。这是第一艘用新技术、新材料建造的潜艇,船体巨大,重410吨,船长42米,宽6米,高3米,80马力空气压缩机为动力,12名水手操纵。

1865年,在罗什弗尔试验的首航过程中,指挥塔玻璃窗下陷,海水注入舱里,改装后秋天再度下水,但浮力为零。潜航时,起伏不定,颠簸不止。后加一个立式螺旋桨,仍不能保持相对深度。1866年停止试验。

1867年,潜艇曾在巴黎博览会展出,凡尔纳在展览会上仔细观察了潜艇,研究了潜艇结构和关键部件,这给他以直观形象和灵感,使他的“诺第留斯号”的设计和制造更为完善。

凡尔纳曾经详细地跟保尔探讨过这艘幻想的船只的特点。他的诺第留斯号比已经发明出来的潜艇要完善得多,但这终究不是他的主题:这只不过是实现他的海底探索的手段,而对他的主人公尼摩来说,也不过是要成为征服大海的天才的手段。他将这只钢铁纺锤描写得那么引人入胜,以致将读者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使读者对它比对旅行和尼摩更为关心。

1867年初夏,圣米歇尔号游艇在索姆河口附近的法国近海海岸上,时而北上,时而南下,四处飘荡,但船甲板上始终不见凡尔纳船长的身影。此时他正在躬身坐在狭小如囚室的船长室里伏案写作,草稿逐日增高。

尽管凡尔纳付出了“像苦役犯一般的劳动”,但他在8月底并未能将《海底两万里》的手稿提交给赫泽尔。虽然7月底便写完了,但他必须重写,而主要的困难是要将不真实的事情变得真实。

同时,凡尔纳请他的插图作者里奥先生根据“潜水鸟号”的模型画出了他小说中“诺第留斯号”的草图。

《海底两万里》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实:

1866年所发生的神秘离奇的怪事,无疑许多人迄今记忆犹新。这种怪事,特别在航海人员中间引起了强烈不安……。事情是这样的,最近以来许多海员在海上遇见一个庞然大物,像一个长纱锭,在黑暗中发出磷光,其体积比鲸鱼大好多,其行动速度使人惊愕不已。

凡尔纳在构思小说的时候,仅仅出于向往大海,眷恋大海,一直想写一部新的鲁滨逊飘流记,塑造一个新时期的鲁滨逊式的人物,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在他塑造尼摩这个人物的同时,反过来也受到了尼摩的高大形象的影响,为尼摩的命运日夜悬心,受到他崇高理想的鼓舞,被他高尚的情操所感动。随着作家与尼摩相处日深,两年间亦步亦趋,形影不离,使作家大大突破了原来构思的狭小天地。

既然尼摩的高大形象一直在他的脑际徘徊,他怎么可能只满足于塑造一个鲁滨逊式的人物呢?他热情地爱着大海:

海是包罗万象的。海的气息纯净而卫生;海之为物是超越的、神妙的生存之乘舆;海是动,海是爱。

但他接着又说:

海不属于压迫者。在海面上,他们还可以使用他们的暴力,在那里互相攻打,在那里互相吞噬,把陆地上的各种恐怖手段都搬到那里。

但在海平面9.06米以下,他们的权力便达不到了,只是在海中才有独立!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是完全自由的!

凡尔纳对水下的生活,海底丛林和海床的珊瑚王国作了令人难忘的描写。同时他也写到,在大西洋里,尼摩船长他们亲眼目睹了阿特兰提斯兰岛的沉没。

当尼摩船长在印度洋珊瑚岛礁中从鲨鱼口中救出采珠人之后,说道他在海底收集沉船的财宝:

我知道陆地存在着无边的苦难,存在着被压迫的民族,有灾祸不幸需要资助,有流血牺牲要求复仇。难道您还不明白么?

尼摩船长把它弄沉之后,他在船舱里,跪倒在那幅带着两个小孩子的年轻妇女的肖像前。阿隆诺教授和其他人逃出潜水艇时,他听到尼摩船长的最后感叹:“全能的上帝啊!够了!够了!”

而在小说中,当尼摩船长发现他用船首冲角撞翻的那艘战舰沉没的时候,他是在反对压迫者,而且显示出他是一个“可怕的裁判执行人,是真正的仇恨天神。”

当赫泽尔在发现尼摩这个人物和他那深仇大恨时,他曾大吃一惊。凡尔纳想尽可能磨掉尼摩船长的一些棱角,试图平息他这位敏感的朋友的激动。在从克罗托伊发出的一封信中,他答应抹掉“结尾部分尼摩对阿龙纳斯厌恶,取消尼摩在注视着那艘战舰沉没时所表现的那种仇恨态度,甚至不让他去观看这次沉没。”

这样反复修改后,尼摩已变成一个永恒人物,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更重要的是代表人类;他的冒险活动正是人类为寻求重要的带普遍性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冒险,而决非一个人为寻求解决微不足道的个人问题而进行的冒险。

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始终站在受压迫人民的一边;每一个受压迫者,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的亲兄弟!”

小说的结尾,尼摩船长和他的潜水艇一起消失在罗弗敦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上。阿隆诺教授等人都活了下来,而他们不知道尼摩船长是否也还活着。

本来定稿在5月份业已完成,因为与出版商意见相左,反复讨论、争论,又多次改动,8月末才最后定稿。1868年金秋季节,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凡尔纳船长驾驶圣米歇尔号游艇,溯塞纳河而上,抵达巴黎市中心艺术桥边码头登岸,受到数千名巴黎市民包括一些名流的热烈欢迎。

在这之后,尼摩船长一直是个谜,人们等待着凡尔纳把结果告诉大家。

直到1875年,凡尔纳为了满足读者和自己对续集的强烈渴望,才在续集《神秘岛》一书中,对尼摩船长的过去做了一番叙述,并且公开承认“寂寞、孤独,这是可悲的事情,人的能力实在难以忍受。我的死正是因为我相信人们能够独自生活。”

人们这才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