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少年时代(下)
葛洪
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字雅心,自号抱朴子,道号“葛仙翁”,丹阳郡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 284 年),葛洪出生在一个没落官僚贵族家庭。祖辈、父辈都曾当过大官,但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烽烟四起,家境越来越不好。葛洪 13 岁丧父,又正逢西晋“八王之乱”,于是全家生活水平跌至贫困线以下,一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耕种祖辈留下来的几亩田地。葛洪披星戴月, 顶风冒雨地耕耘,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但博览群书的志向和求知的精神一点也没有改变。
葛洪由于家贫买不起书,苦于无书可读,农闲时,他就背上空书箱子, 徒步跋涉,翻山越岭,四处去借书。往往好不容易借到一部书,匆忙读过一遍,就要还给人家,想要再看就不容易了。为了仔细研究一些问题,他经常晚睡早起,把一些好文章背下来。为了能买到笔墨纸张,把一些书摘抄下来, 他挤出时间上山砍柴,用卖柴所得购置文具纸张;没有钱买灯油,他晚上便在田野里点篝火,借火光诵读抄写。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读书计划,每天的阅读和抄写,不能随便拖延。抄写时,他写的是蝇头小楷,密密麻麻,正面写完了又用反面。这对葛洪来说,既可以节约纸张,又缩小了书的篇幅, 便于携带,劳动闲暇时可以从身边取出来阅读。
葛洪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除了劳动以外,就是读书抄字,钻研学问,从不去嬉戏和游玩。少年们爱玩的樗蒲和棋类,他都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诸戏尽不如示一尺之书”,就是说耗费时间一天到晚地游戏,不如坐下来认真读点书。他和朋友们一起时,也总是探讨学问,在读书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他就出门求教,寻师访友,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在他看来, 读书并不是什么苦事,其中充满了乐趣。
后来葛洪为了读到更多的书籍,增长学问,曾北上洛阳,又周游过不少地方。
葛洪因不愿为官,在罗浮山修道炼丹,从事著述,直到终老。